惩恶必先扬善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093413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惩恶必先扬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惩恶必先扬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惩恶必先扬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惩恶必先扬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惩恶必先扬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惩恶必先扬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头脑风暴: 好人多,坏人少。扬善鼓励好人,感化坏人。惩恶警示 坏人2 提醒妊人。 惩恶治标不治本,扬善则是固本培元 当今社会病 入膏肓?得了病,但绝没有病入膏肓。所以,首要股本培元,辅以固 本培元 扬善,容易。(乱世重在惩恶,盛世重在扬善)人人能做。惩 恶,困难。能力所限,权利所限,体制所限。真正在能惩恶的知识少 数人。谴责是不是一种惩恶? 惩恶扬善是不可分离的,相互作用的。 扬善减少惩恶,惩恶保证扬善。不能说,一者优于另一者,但是,两 者必有侧重。扬善引导作用(向善),惩恶是保证措施(拦截),相较 而言,类比于治水,引流优于拦截。惩恶,更多带来的是一种心理上的畅快感和警示。畅快过后?引发反思

2、。警示之后?处处小心。但 是,对于“恶”的忌惮消失了吗?因为缺少扬善,大家对于行善没有 信心。彭宇案。彭宇在行善,遭致恶行。这个时候,我们是选择去 罚那个“恶人”?显然,撑腰体的出现是为了鼓励大家去继续行善。以善化恶,而非以罚抑恶。内外部监督 目的和手段不能比较 从理 论上来说,一个惩罚应该是“给一个教训”或“改正行为”。但是, 如果我们问任何一个打孩子的父母:“打孩子管用吗? ”我们很可能 得到的回答是:“噢,其实不管用。但总能管用一会儿。”因为,撇开 对这件事情的感受不谈,即使支持打孩子的人也说不出来这种惩罚能 教给孩子任何东西。最糟糕的情况是,这么说吧,打孩子是惟一一种 会让父母上瘾的惩

3、罚;它能自己延续下去,因为孩子从中学不到什么, 这种犯错和惩罚的循环便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所以,想通过 打孩子给孩子的“教训”,无法被整合成孩子的是非观。但是,当孩 子下一次又要犯错时,他对惩罚的记忆难道不发出警告吗?当然, 有 可能,但这种控制不良行为冲动的动机来自于外界, 是对外界权威和 惩罚的一种恐惧,而我们会发现,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是非观非常不可 靠。如果危险信号是由孩子对外部惩罚的恐惧而不是孩子自己的内疚 感发出的,孩子就会找很多借口。他可能只需要确信自己的不当行为 不会被发现就行了。或者,了再说,即使以后会为此付出代价。但是,那些能够产生内疚感的孩 子自己有一套信号系统,当他想做一些

4、“坏”事时,这套系统会警告 他,阻止行为的发生。与控制系统“外在于”自己的孩子不同,有是 非观的孩子不需要身边有一个警察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是非观的孩子自己心里有一个警察。孩子从挨打中会学到其他许多东西,其中没有一种是父母想让孩子学的。孩子可能会学会如何避免为自己 的不当行为产生内疚感,他会建立一个以接受惩罚来抵消自己的 “罪 过”的循环,在为自己的不当行为付出代价后,就可以毫无愧疚地再 做这种行为。有些孩子有一个精确的账本,当他们在“罪过” 一栏欠 下的账目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通过自己挨打在“惩罚”一栏还清。账目平衡后,这种孩子会重新开始欠账。“有时他们是找打!”为打孩 子辩护的父母这样说

5、。这本身就应该是对父母的一个警告。 那些做各 种各样的事情激怒父母来打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在自己账本上“罪行” 一栏欠下了债务,而想让父母通过打自己将债务一笔勾销的孩子。 对 这样的孩子恰恰不能打!总结陈词 各位老师、同学、主席、以及对方辩友,大家好!下面由我为大家作反方总结陈词。当今社会,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速度快到使物质与精神处于脱节的边缘。由于现代传媒的巨大力量,它的 种种阴暗面被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说他浮夸,丑陋,甚至罪恶。 但是,面对这种种不是,我们首要该做的究竟是惩恶还是扬善?其实,惩恶扬善本是一体,扬善可以减少惩恶的几率,惩恶可以保证扬 善的进行。但在分析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之后

6、,我们觉得它并没有到 一个死守底线,以罚代扬的阶段。因而当今社会的首要任务应是扬善。 我方觉得:扬善是在为所有人树立标杆,倡导大家乐于行善。扬善具 有广泛性,毕竟,扬善人人能做,再小的善事,只要你愿做,你就在 扬善,它可以时刻存在。而扬善是再不断提升社会的道德底线,同时 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氛围的提高。对方辩友可能觉得:扬善?不够强硬。面对恶人恶事,该罚!狠狠地罚!罚了以后,你才知道不可以 犯错。但是,请试想一下,当一个社会的首要任务在于惩恶的时候, 会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被罚者本身受到了种种伤害,甚至家破人亡,社会的平衡被打破,人人自危。虽然,惩恶可能由于它本身的警示作 用,可以减少犯错的几率,但是,它却更会大大增加社会的冷漠程度, 冷漠的结果就是人人都求自保去了,社会犯错少了,却也不够温暖了。 所以,我们说,惩恶是不能少得,但是,要想推进整个社会在精神层 面上的提升,惩恶它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扬善却有着大不一样的效 果,它温和,如涓涓溪流,却能流入人心;它缓慢,却是在更大的人 群范围之内产生点点滴滴的影响。 扬善使人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 其香。但有一天,你会在温暖中感觉到社会好人真多,真温暖。而不是在不断地警告自己:别去犯错,犯错就要挨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