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量实习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09339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测量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字测量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字测量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字测量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字测量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测量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测量实习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数字测图课程设计与实习数字测量实习报告前言:一,实习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全站仪的使用2,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3,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4,数字成图软件的使用二,任务各小组测绘1:500比例尺地形图。实习内容一,实习项目各小组测绘1:500以地物为主的数字地形图。各小组测绘1:500以地貌为主的数字地形图。二,测区概况地物测绘地点:xx大学信息学部地貌测绘地点:xx大学分校三,作业方法1、图根平面控制 (1)图根控制点布设形式 a,采用图根导线测量,即在高级点间布设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一般过两次附合。 b,当特别困难地段需要布设支导线时,支导线不多

2、于四条边,长度不超不过450m,最大边长不超过160m. c,当测区内没有高级控制点时,应与测区外已知点连测,或假定一点坐标及一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算数据。 (2)图根控制点选点的原则 a,方便仪器安置且通视良好,利于导线测角与测距。 b,周围无遮挡,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步点。 c,考虑仪器与人的安全问题,避免选在道路中央。 d,选点后,应立即打桩并在桩顶钉钉或用油漆做标记并编号。 (3)测距:往返观测一测回,读数较差=10mm. (4)布设支导线时,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5”全站仪观测一测回。其他站水平角应分别测左右角各一个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测距和竖角观测与第3条

3、相同. 2、图根高程控制 (1)图根点高程测量方法:可用图根水准或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本次实习采用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方法。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上,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 (2)当测区内无已知水准点时,可与测区附近已知水准点高程联测。 (3)测距要求与图根导线平面控制测量的相同。竖直角采用对向观测,测一个测回。仪器高和棱镜中心高应准确到毫米。3、碎部点(地物、地貌特征点)采集(1)采集模式 测记法(全站仪内存记录)(2)平面采用极坐标法、量距法、交会法等原则:能够计算出待定点的坐标(3)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4)高程采集点间距15米左右,

4、平坦地区可放宽到1.5倍(5)地物特征点:轮廓点和中心点(6)地貌特征点:方向和坡度变化点4、绘制草图(1)应注明点号(2)每测10个点和测站对点号(3)画清地物的相对关系(4)采用近似比例5、数据传输6、内业编图(1)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并转换成绘图软件识别的标准坐标数据文件(2)建立工程,在图形下拉菜单下设定成图比例尺(3)调入坐标数据文件,展点(4)依草图对各点进行连接,赋以属性(5)对图形进行编辑、修改、完善(6)展高程点,建立DTM,绘制等高线(7)对图形进行分幅,并加入图廓等信息(8)输出图形或形成各种数据文件7、地形图输出(1)地形图绘制完毕,可以多种方式输出:⣷

5、66;(2)打印输出:图幅整饰-连接输出设备-输出(3)转入GIS:输出Arcinfo、Mapinfo、国家空间矢量格式(4)其他交换格式:生成cass交换文件(*.cas)四,技术要求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n为测站数)比例尺附合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导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DJ6方位角闭合差1:500900801/4000140n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中丝法测回数DJ6竖角较差,指标差较差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符合路线或环线高差闭合差/mm对向观测 125”0.4*s40D其他相关技术要求参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和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

6、/T 7929 。五,导线略图六,实习成果及评价 本次实习我们通过图根控制测量得到了导线数据;通过碎步测量,得到了碎步点数据。在这些数据基础上,我们制作出了导线计算表和间接高程计算表,并绘制了一张地物图和一张以地貌为主的数字地形图,比较成功的完成了实习各项任务。实习总结这次半个多月的实习结束了。在这20天里,我完整的体验了一个测绘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实习很累,也经历了很多错误,但从中却学到了许多。 首先开始的工作就是进行图根控制测量,跟上学期期末的导线测量的方法一样。我们组要测的是教一到武测正门这个区域,完成一幅1:500的地物图,大概是250250的正方形区域。但是我们这个区域南北方向不足2

7、50米,必须往北扩展。所以我们组打算把星湖也测进去。然后就是选点,测量。记录的工作。 由于上学期已经实习过,这次的导线测量相对来说比较顺利,在外面收集到数据后,我们进入内业数据处理阶段,经过计算,我们的数据全部合格,也得到了导线计算表和间接高程计算表。接着我们就进入和碎步点采集阶段。 在刚开始时,我对全站仪电子平板的操作不熟,完全不知道如何建立文件,也不知道坐标文件和测量文件的区别,对其他的一些功能也不清楚。所以在第一天的时候,我打电话请胡博师兄来教我怎么样建立文件。由于以前没使用过苏州一光这个型号,所以他也摸索了好久才弄清楚。尽管他很耐心的教我怎么样建立文件,但还是一懂半懂的。当天晚上,我又

8、在宿舍摸索,再结合师兄下午的讲解,终于完全弄懂了全站仪电子平板里的功能。 实习之前我就在想,每个控制点测得的碎步点如何统一在一张图上,也就是怎么确保所有点在一个坐标系上。实习开始后,我问同学才知道,只要把后视点定为你的后一个控制点就行了。这样操作后,最后会显示一个坐标方位角,竟然就是我们之前算出来的角度,这应该是全站仪自己反算出来的,但具体如何反算我现在也不大清楚。 但这时候,我还是有一个疑惑,就是这样定了后视之后,全站仪是怎么自己确定方向的。尽管有疑问,但我们还是继续测了。测到第三天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在我们在定后视的时候,没有照准。如果没有照准的话,每个测站收集到的碎步

9、点都不是在一个坐标系上的,在CASS上显示的时候就会是乱七八糟的点。知道了这个错误,也解决我之前的那个疑问:全站仪没有自己定方向,必须我们照准来定方向。 由于这个错误,我们组必须重测,之前一天测的300多个点全废了。经过前2天的熟悉和磨合,之后的点测的很顺利,1天半就测完了所有区域。 休整一天后,我们移师东湖分校进行地貌测绘。由于地形比较平缓,加上之前已经对碎步测量相当熟悉,所以这次任务比较简单。但是在这个阶断实习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在3号支导线点架设4号支导线点时,我们发现一个坐标的数据不正常。然后我们依次退站,寻找错误。在退到2号点时,我们重新定后视,在测量后,发现是三号点的后

10、视错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一个队友在测量过程中,关机了,开机后没有重新定后视。这次错误浪费了半天时间。 在最后一天时,同样的错误又出现了,又是发现一个坐标数据不正常。退站检查后,发现问题又是上一站的后视错误。不得不再次重测。 从东湖分校回来后,我们开始了内业制图。这时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将数据从全站仪里导出来。用数据通讯导出的数据格式不正确,我们只好按照CASS可以读出的格式,在WORD上进行修改,然后将修改好的txt文件转换为DAT文件。 在导出数据后,我再次发现地物图上出现了错误。整个星湖区域偏了将近40度,也就是说,后视又错了。我们只要再次重测星湖这片。 我是小组的组长,出现的所有问题我都

11、有责任。首先是,我实习之前没有弄清楚到底如何测,造成在收集地物碎步数据时,所有的后视都没有照准,导致重测300多个点。 之后,在东湖分校出现的二次错误。原因之一是我没有告知队友关机后,必须要重新照准后视;而在第二,三次,虽然我反复向他们演示了全站仪的操作流程,但我的队友们还是没有熟练准确的操作全站仪,特别是定后视。出现错误之后,我让队友们现场跟我演示一遍,没有错误。而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后视却3次定错,只能归结于不熟练了。作为小组的组长,我负责整个小组的实习过程。首先,我要弄清实习的整个流程,知道首先该干什么,怎样干,接下来要再干哪些工作;并把这些流程和具体的操作告知队友,让每个人都心里清楚整个

12、小组要干什么,个人要干什么。而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我要负责队员的分工,让每个人都轮流负责其中的每一项工作。在测量过程中,我要检查测出的数据是否准确。当实习中出现问题时,必须跟队友协商解决。在内业数据处理阶段,我要导出数据,并在数据基础上完成导线计算,间接高程计算,地形图的绘制。在最后,我要负责实习报告的编写和相关资料的提交。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感觉很深的一点就是,实习之前,我们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很多都是问学长,问同学,或者自己摸索才知道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还是希望在实习前,老师可以大致的讲解下需要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这次实习经历,让我亲身体验了一个数字测图测绘工作的完整流程,在体会到测绘工作的艰辛的同时,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全站仪,如何收集碎步数据,如何在CASS上制图,如何与队友配合完成任务。综合评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报告成绩所占比例%考核成绩所占比例%总评成绩指导教师: 年 月 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