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08965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分析 -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高一 10当前,全国出现了许多起学生心理偏差的事故,无论是刚刚升学的初高中生还是已经步入半个社会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某校高中生因课业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大学生因室友关系不和投毒杀人,这些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事件值得我们的深思与重视。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32% 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 ,中度的占 3.9% ,重度的占 0.1% 。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一、案例摘录及相应精简分析:典型案例一:新环境下的心理问题高一新生晓强在去年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和同学

2、动手打架,但原因却往往是一两句不投机的话,或同学间无意的碰撞。每次打架之后,老师找他谈话他都表示十分后悔,要彻底改正。可过不了一两天,又会出现一起新的打架事件。除此之外,他还多次不交作业,不是说自己不会,就是说时间不够没写完,或是忘了带作业本。课间或自习课上,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若有所思;有时还紧握双拳表现出一副“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痛苦状,问题分析:其实晓强同学种种异常表现源于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入学适应不良是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高一新生中最为普遍。从中学到高中,面对突然变得紧张的生活和学习,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有的一时间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信心,产

3、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典型案例二:与老师冲突,形成对老师所谓的“不满”高一学生张华为人特别直,有时候也显得有些桀骜不驯。刚上高一的时候,课堂上的他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在课堂上说话,有时候跟老师意见不一样就大声喧哗,甚至与老师胡搅蛮缠,有时导致一堂课有一半时间都在争论。按张华的观点来说,是老师们不能接受意见。最后所有的老师都不愿意上这个班的课,因为大家都觉得张华同学实在是个难剃的刺猬头。班主任家访的时候多次对家长提出这个问题,张华的家长也极为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孩子这样的行为,批评他吧,他说他就是对的,不批评吧,这样下去迟早没老师愿意教他

4、。问题分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小学的孩子往往对教师充满了敬畏和敬仰,而到了中学以后,很多孩子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盲目地顺从老师了。还有一些孩子对老师越来越挑剔了,甚至会因为和老师产生一点小误解而怨恨老师,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典型案例三:成绩滑坡现象导致的心理问题学生小吴初中阶段一直是班长,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家长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也很幸运地考上了一所知名高中。但是进入高中以后的第一次考试,小吴却大受打击,他在班上的排名竟在中下水平!至此以后,他一直闷闷不乐,感到

5、自己不是别人的对手,学习的兴趣大不如从前,家长紧张得不得了,频频追问,我的孩子怎么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分析:高中新生入学后,有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叫做兴奋期阶段。刚开学,同学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有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过程,这时候,同学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到了第二阶段问题就来了,学校把这个阶段称为低迷阶段。因为学习一个月后,就得进行一次考试,学生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题目有难度,考试成绩也远远超出了自己预想的底线。尤其是一些好学校的学生,他们原本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没想到,高中的第一次考试竟然落在许多人的后面,心理上无法接受。第三个阶段是学生要面临期中考试,这个阶段

6、家长和学生也将会承受一次心理压力。家长和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一二次考试的成绩排名,非常关键。典型案例四:严重的偏科现象导致的心理压力高一年级女生莉莉语文成绩特别棒,读初中时常有一些小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进入高中以后,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同学们都称她为“小作家”,莉莉非常高兴。然而,经过一年下来,几乎与作文一样“闻名”的是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倒数几位,数学差也连累了物理。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她的语文成绩几乎是全年级最高分,可是数学、物理成绩都很差,总成绩就落到了后面,这令她十分伤心。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莉莉一提上学,只想上语文,想到理科甚至想“逃跑”。典型案例四:高中生早恋问题严重影响

7、学习和生活于宇和小鱼(化名)平时都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在高一时两人谈起了恋爱,这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老师多次劝阻,学业为重,双方家长也极力反对,但是他们俩还是偷偷在一起,学习时也老是凑在一块。可是在暑假期间,双方父母都达成共识,严密控制两人,不让他们经常见面,而且在暑假里家长不停的向他们灌输谈恋爱会影响学习的观点。于宇觉得最近小鱼对他开始疏远了,开学在即,两个人又要回到学校,终于可以经常见面了。但是于宇很担心,小鱼会不会远离自己了。问题分析:早恋是指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来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有些学校和家长谈恋色变是没有必要的。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早恋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不

8、过事实上成绩和“恋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感情需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好这样的方式和尺度。二、案例解析及解决方法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需要老师、家长及学生甚至是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作为一名即将步入教坛的老师,我们有责任正视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以上提到的几个案例,是在初高中生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易频发却另老师家长束手无策的,在查阅相关资料,浏览相关网站及著作之后,针对初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如下的解决办法:(一)学

9、校对于解决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方面的对策:1、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普及心理学常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一些标准,知道解决心理问题困扰时的解脱方法。 二是心理咨询、咨询信箱、热线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三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打开心灵窗户说“悄悄话”的活动。因为同龄人通过互相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忧,极易达到心理沟通的目的。四是家校连手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应利用家长会这个渠道作些宣传,让家长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并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家校连手形成合力,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2、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素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

10、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领导要为教师提供心理素质教育专业技术的进修机会。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技术应成为教师的必备素质,应成为考核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自觉的调试自身的心理状态,不以自己不良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如有不悦,应及时进行排遣,万万不可把目标转向学生,要知道教师不经意的伤害会使学生心灵遭受极大的痛苦。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3、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

11、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4、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 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 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二)教师针对这一问题的做法:1、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要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

12、学业负担。优化课程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一定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充实并丰富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内容。二是删减目前基础教育教材的某些内容,降低某些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种学习是在比较放松的氛围中吸纳知识与技能,不会有过重的负担。2、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融洽班集体的关系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目前学校的教育以升学为目的, 过分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学校生活紧张、 单调。加之现代家庭住房单元化,独生子女增多, 从客观上束缚了中学生的人

13、际交往。 这样的班集体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也就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学校应通过课程、讲座、咨询、学习小组、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克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即主要依靠自己解决自身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教师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使其受益终生。部分中学生过多的失败体验使他们很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客观地自我评价,找到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产生自我激励,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体验,从而实现自我调控是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的关键。一方面,坚持悦纳原则,教师不仅要善于愉快地接纳每一位学生,而且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纳悦情感,使得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并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我制定目标及有计划的实施,培养学生保持适度的学习紧张感,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学习成效;第三,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将心理活动与行动效果紧密结合,学会总结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失败的教训和进步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