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视觉色彩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08706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体的视觉色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体的视觉色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体的视觉色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体的视觉色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体的视觉色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体的视觉色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体的视觉色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体的视觉色彩学习要求:1.掌握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基本概念。2.把握视觉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把色彩间的相互关系灵活运用于色彩写生中。教学方法:启发、实验法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请同学们看一个实验:在自然光下出示白色的盘子。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只盘子是什么颜色?生:白色。师:对!接下来,我将把光源进行改变,再请同学们观察盘子呈现出什么颜色。用红光。生:呈现红色。师:这说明了什么?生:物体的固有色受环境色影响!师:很好!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物体的视觉色彩。三、新课:(一)固有色在正常的光线照射下(自然光),物体所呈现的色彩是物体

2、本身所固有的色彩,被称为固有色,如白色的墙、红色的砖等。外界条件的变化,会引起物体颜色的改变,这种习以为常的现象,并未改变人们的固有色观念。例如,一张白纸在红灯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红色,这是特定光的结果,而在我们大脑中的概念纸张仍然是白色。因此,人们一直认为物体有着自身固有的颜色,即固有色。固有色在表现上也有一定的规律。举例:如表面粗糙的物体其反光的强度较弱,但物体的固有色较强(如棉麻织物);表现光滑的物体其反光的强度较强,但物体的固有色较弱(如玻璃、金属等);距离近的物体固有色清楚;距离远的物体其固有色模糊。因此,物体表面的光滑与粗糙,决定了它对光的正反射与漫反射,决定了它的固有色观感的强弱及

3、各部分明暗对比的程度。所以,根据物体表面光滑与粗糙的程度,准确地描绘出它的固有色观感,是表现物体质感的重要手段。(二)光源色不同颜色的光源会发出不同的光色,照射到物体的受光面时,物体的色相会产生变化,这种色彩被称为光源色。光源本身的色彩,通常比物体色彩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光度的强弱、距离远近的变化等有所不同。光源色的变化,必然影响物体色彩的变化。不同色相的光源色变化时,对于物体色彩变化的影响能力各有不同。大致是红光最强,白光次之,再次为绿、蓝、青、紫等。即便是同一光源,在不同的情况下其色彩也各不相同,光源色越强,对物体的固有色影响也越强,有时甚至会改变物体的固有色。物体受光部位的色

4、彩,一般是光源色和固有色的间色。(三)环境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使物体受到环境色彩的影响而改变固有颜色,这种色彩称为环境色。环境色虽然没有光源色那么强烈,却会引起复杂的色彩变化,尤其是物体暗部的色彩变化较为明显。暗部的色彩除了环境色以外,还有与亮部色彩对比产生的补色。三原色中的某一原色或某二原色的间色单独存在时,在其附近会出现所缺另外二原色混合的间色,或另一种原色,如红和绿、蓝和橙、黄和紫等,它们都是互为补色的色彩关系。补色是对比色中最强烈的色彩。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共同组成了物体的视觉色彩,并且由于三者作用的强弱,产生了物体各部分色彩的差异。四、课堂小结: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是组成物体色彩的基本元素,初学者应认真进行比较和分析,要整体观察事物的色彩及物象间的色彩变化,尽快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在进行色彩写生时,应以物象的固有色为基础,在其受光部分加光源色,背光部分加环境色。这一规律可以作为初级阶段绘画时识别物体色彩变化的方法。五、作业自己尝试在不同的条件下摆几组静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它们的变化。六、教学后记:本节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光与色之间的关系、色彩的物理性、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冷暖色性、色彩的混合及物体的视觉色彩关系,并能使用颜料来调配混合各种不同色彩倾向的物品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