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大纲新09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081190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欣赏大纲新09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学欣赏大纲新09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学欣赏大纲新09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学欣赏大纲新09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学欣赏大纲新09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欣赏大纲新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欣赏大纲新0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名称:文学欣赏 计划学时:30 计划学分:2课程类型:专业公共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制订人:李海燕 制订时间:2010年9月1日审核人: 批准人:一、 课程的性质、任务本课程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全校专业的学生及播音与主持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及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讲授文学欣赏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学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质及综合素质。二、 课程特色本课程主要是以文学专题讲座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中外文学名家名作及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作品的阅读与讨论及文学

2、评论的练习写作,录相的观摩等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和想象、联想等审美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与文学的审美能力。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一) 基本知识本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文学欣赏的基础理论和中外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二) 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文学欣赏的理论来来对作品进行独立的赏析,初步掌握文学评论的写作从而培养较强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提高文学素质及综合素质。自学能力能够将所学的文学知识运用学习及生活中,能够与写作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评论文章,能够欣赏各类中外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水平。四、 课程内容:

3、文学欣赏理论专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学欣赏的性质、特点。提高文学欣赏的理论水平。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对文学欣赏的性质、特点的正确把握。三、教学内容:文学欣赏的性质文学欣赏的过程文学欣赏的文化背景比较四、教学时数分配:两课时本课程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中挑选出精品文章并分模块进行教学。文学专题一、红楼梦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真正理解小说的性质,了解书中创造的两个悲剧,及悲剧的突破意义,从而提高小说的阅读能力及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对两个悲剧的理解及悲剧的突破意义 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的正确理解

4、与把握。 对小说中的佛教色彩的正确理解。三、教学建议: 建议配合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四教学内容:文学欣赏的性质、特点: 小说的性质: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小说中作者的主观情感与作品的客观效果 小说所创造的两个悲剧及悲剧的突破意义 宝黛爱情的悲剧及悲剧的根源分析 小说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作品欣赏(观看影碟)并组织讨论。五、 教学时数分配: 理论课:六课时 实践课四课时 文学专题二、诗歌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及现代诗歌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从而提高诗歌的阅读能力及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及诗歌的抒情方法。 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5、及现代派诗歌的象征、暗示的表现方法的运用。三、教学建议: 建议配合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内容: 诗歌概述、诗经概述及作品赏析 唐代诗歌概述及作品赏析 诗歌意境理论及运用诗歌意境理论进行作品分析 现代诗歌赏析 诗歌朗诵五教学时数分配:理论课:十课时 实践课两课时 文学专题三、散文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的特点及欣赏方法。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对中国古代历史散文思想的理解。对现代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的把握。三、教学建议:建议配合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四教学内容:郑伯克段于鄢湖心亭看雪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五教学时数分配:理论课:六课时 实践课两课时文学专题三、戏剧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及外国戏剧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从而提高戏剧的阅读能力及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戏剧欣赏理论及中外戏剧的比较 戏剧欣赏的实际运用三、教学建议: 建议配合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四、教学内容:戏剧欣赏理论及中外戏剧的比较沙士比亚戏剧介绍及沙仕比亚的四大悲喜剧的介绍哈姆莱特剧情简介及创作背景介绍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哈姆莱特的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与贾宝玉形象比较五教学时数分配:理论课:两课时 实践课两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