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栽种”一课假的苹果树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08094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要“栽种”一课假的苹果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为什么要“栽种”一课假的苹果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什么要“栽种”一课假的苹果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要“栽种”一课假的苹果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要“栽种”一棵假的苹果树? 曾在苏州的太仓一所小学里,看到一棵苹果树,长在校园里。树干粗壮,枝叶繁茂,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假的,人工制造出来的。可小孩子们还是那么喜欢,坐在树下,讨论着什么;仰着头,似乎要摘下一只;围着树,做着游戏 为什么要“栽种”一棵假的苹果树?校长说,三只苹果改变了世界,苹果成了创新的代名词。一定还会有第四只、第五只但是,它们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吗?它们掌握在中国的学生手里吗?我们只不过想在校园里营造一种氛围,时时刻刻提醒教师,也提醒学生,我们向往、憧憬第四只苹果。它虽说是假的,但在孩子们的心中,在教师的心中,它,却是真的,是有生命的,它会向我们发出特有

2、的召唤 我好不感动。 三只苹果改变世界,传说了好多年,已略显陈旧、落后,新鲜感已逐渐失去。但它未过时,因为,创新永远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不竭源泉,今天,今后,我们仍然让它在我们心里回响,否则,真的会陈旧,会落后,会过时。于是,我常有一种意象,那就是在校园里,在教室里,应当长起一棵树,它是虚拟的,是想象中的,是长在每一个人心里的。说不一定,哪一天,成熟的苹果掉下来,砸醒了哪个学生,于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有没有这棵树大不相同。意象,其实是一种崇高的想象和追求,是种永远的召唤和光照。我把这叫作教育的“再圣化”课堂教学、教育的神圣。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好不神圣。 我们不能停留

3、在诗意的表达,还应讨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苹果树长在教室里,意味着学习方式的真正变革。毫无疑问,接受学习很重要,也毋庸置疑,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辅相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接受学习十分重要,在坚持改革要回归的旗帜下,常常隐含着另一个意思:发现学习走过头了。这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判断,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自主学习,我们实现了?合作学习,我们达成了?探究学习,我们提升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发现学习还只是刚刚抬起了脚,准备跨出去,有的还准备再跨一步的时候,却说,跨得太快了、太大了,应该收回来,应该止步。这一论调当然是不值得一驳的。那棵树长在教室里,常常望着我们,盼望我们,把学习

4、方式的变革真正坚持下去,否则,那棵苹果树就会萎缩,以至消逝。 说到学习方式变革,自然想到批判性思维。两千多年以前,苏格拉底就倡导在接触某种有价值的观念时要提出深刻的问题,而非直接接受。他的努力和推动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产婆术。他的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于是他接续着西方学术中求真、质疑的深远传统。杜威更是提出要以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认为“如果没有足以下判断的理由,就不轻易地接受任何信息或作出断然的结论”。可以说,苹果树上的苹果有个特殊的名字:批判性思维。 但是,究竟什么叫批判性思维?20世纪90年代,46位北美地区的批判性思维专家,经过两年的研究后提出,批判性思维

5、具有认知技能和精神气质两个维度,认知技能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断、说明和自我管制;精神气质包括对于生命或人生的一般态度、对待特定议题或问题的态度等。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整体性架构(以上内容参照内尔诺丁斯的批判性课程:学校应该教授哪些知识的译者序)。可见,批判性思维内在地包含着态度问题、勇气问题、信心问题、反思问题等等。可以认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那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闪耀着精神、思想的金光。 前段时间,我又去了太仓的那所小学,看到那棵树还在,看到苹果树仍然枝繁叶茂,看到那苹果仍然金光闪闪,看到孩子们仍然围着它。我心里很踏实。 苹果终有一天,会砸在中国人的头上,砸醒了中国人。我们乐观地期盼着。其实,那一天,是从“栽”下这棵苹果树开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