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观潮导学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080167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观潮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8观潮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8观潮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8观潮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8观潮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观潮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8 观潮导学案提纲编制人: 审核人: 使用日期:2015。128 课型:新授课课时:4 八( )班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2、品读课文,感受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体会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美和人情美。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重难点】1、 品读课文,感受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体会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美和人情美.2、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预习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知识链接】、了解作家作品: 周密,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

2、水潜夫等,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南宋观潮盛事: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3、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其一,钱塘江的江口在杭州湾的人海处呈喇叭状

3、,向内逐渐浅狭,海潮倒灌,潮波传播又受到内江狭窄江面的约束,这就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大潮最盛.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给下列字注音。霆( ) 斋( )艨( )艟( )履( ) 倏( )焚( ) 舸( ) 泅( ) 僦( )仞( ) 绮( ) 穹( ) 溯(

4、 )、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划线词语。(1)吞天沃日( )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乘骑弄旗( )( ) ()标枪舞刀( )( )()如履平地( ) ()人物略不相睹( )、 区别下列划线字的古今义。(1)人物略不相睹(人物古义: 。 今义:特指人)(2)皆披发文身(文 古义: 。今义:文字、文章等)(3)方其远出海门(方 古义: . 今义:方向) (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 古义: . 今义:边际)()并有乘骑(骑 古义: 。 今义:骑马)()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干 古义: 。今义:做;干燥)、解释下面划线字的词类活用。天下之伟观也(动词作名词: ) 尽奔腾、.(形容词作动词: )

5、 皆披发文身。(名词作动词: ) 标枪舞刀.(名词作动词: )、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即为“出没于万仞鲸波中。(倒装句,定语后置,应为“万仞波鲸”)“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其中“为所(被动句,“为、所、”表被动)9、观潮选自 ,作者_,字_,_(朝代)_人。著有 、 、 等。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一、“导”二、“思”引导学生学会翻译课文。 思路梳理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观潮四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段: ;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 整体感知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 的景象

6、,赞美了大潮的 ,抒发了作者 的真挚感情.三、“议:合作探究各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动笔答题,同桌互查.组内展示、矫正。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组长简单地记出要点,寻求正确理解和答案并质疑。必要时可寻找他组帮助。四、“展”:展示反馈采取多种形式分组回答上述问题,解答疑难,充分发挥个人风采和小组全组员的精神面貌,运用竞争和评比手段,营造激情氛围。五、“评”:精讲点拨六、“助:组内帮助不放弃、不抛弃,不让组内一个同学掉队。七、“测:巩固检测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2、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3、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品读课文,感受钱塘

7、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体会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学习过程:一、“导”二、“思” 品读课文理性感知1、课文的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 2、文章第二段写水军演习写得扣人心弦,水军表演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3、观潮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第三段中哪一句集中赞叹了弄潮儿的本领?三、“议”:合作探究各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动笔答题,同桌互查。组内展示、矫正.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组长简单地记出要点,寻求正确理解和答案并质疑。必要时可寻找他组帮助.四、“展:展示反馈采取多种形式分组回答上述问题

8、,解答疑难,充分发挥个人风采和小组全组员的精神面貌,运用竞争和评比手段,营造激情氛围.五、“评”:精讲点拨六、“助”:组内帮助不放弃、不抛弃,不让组内一个同学掉队。七、“测”:巩固检测阅读原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本文作者以精炼、简洁的语言,分别从 、 、 、 四个方面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采用了 描写与 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很好地将自然美、人文美交织在一起。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过程:一、“导”二、“思”研读精品揣摩技巧1、观潮第一句就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中引用杨诚斋诗句:“海涌银为郭

9、,江横玉系腰”有什么作用?2、一场惊心动魄的演习,却结束在“烟消波散”的静景中,这采用的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3、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4、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渲染、烘托和对比也是本文所运用到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三、“议”:合作探究各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动笔答题,同桌互查。组内展示、矫正。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组长简单地记出要点,寻求正确理解和答案并质疑。必要时可寻找他组帮助。四、“展”:展示反馈采取多种形式分组回答上述问题,解答疑难,充分发挥个人风采和小组全组员的精神面貌,运用竞争和评比手段,营造激情氛围.五、“评:精讲点拨六、“助”:组内帮助不放弃、不抛弃,不让组内一个同学掉队.七、“测”:巩固检测、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2、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