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感能力及其培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079865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语感能力及其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语感能力及其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语感能力及其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语感能力及其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语感能力及其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语感能力及其培养 我们在日常上课的时候,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听课抓不到要点,发言词不达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差。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也都显示这样一个事实:考生失分较多的是主观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仍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指出语感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

2、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语感的心理因素:联想和想象的活动;情感的激发;思维的参与。这些在语文修辞教学中体现得尤其突出。 一、运用联想和想象。在语文修辞教学中,当讲到感知描写,比喻夸张性的语言时,要使学生能准确、迅速的在脑子里呈象,就必须运用联想和想象。比如刘心武班主任中写的:“谢慧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倘如我们对这段文字有了敏锐的感受,那就可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领受夸张的妙处,让学生体会出人物的感情变化。因为它使人物表情更加生动了,好像就在眼前。这样就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给学生以强烈的立体感,从而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 二、情感的激发。 当我们在教汉语修辞的综合运用时,一旦遇到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时,就常常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例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里“漠漠”和“阴阴”显现的也是形象色彩。“飞”显现了白鹭的形貌及其特征,“啭”显现了黄鹂的欢啼,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三、思维的参与 。凭直觉感知语言文字是不能产生语感的。要对描写的文字有所“感受”,必然要求有思维活动的参与。例如,对文字所表达的

4、本质意义的概括,对文字美的追求、欣赏和体味,以及对文字正误、优劣的辨析等,都渗透着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活动。文学上讲究意则其多,学惟其少,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使语言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有没有语感是会直接影响修辞教学效果的。 可见,语文修辞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因为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郭沫若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利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锐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修辞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当然是更为必要的。 一方面,重视语感的培养,可以把逻辑思维与形

5、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边城:“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用“翠翠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写出翠翠十分可爱。这个比喻中蕴涵的感情可说得很分明,用“山头黄麂”描述性语言比喻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出翠翠形象,是表象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产生对翠翠的品质的理性认识,就是逻辑因素。而这里的语感就是表象因素和逻辑因素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重视语感的培养,还可使修辞课的思想教育收到实效。修辞教学能潜移默

6、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作者往往把他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具体生动的语言中,让形象来说话。这时,只有让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作品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产生语感,才能发挥形象性的语感作用。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语感的心理因素外,还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培养:一、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只有在自己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感才能逐渐形成并得到加强。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无论是魏书生还是钱梦龙,他们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在第一步“定向”之后,就是 让学生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总结;钱梦龙有“六步自读法”是认读、辨体

7、、审题、发问、质疑、评析,都是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课文,自己去感知课文的语言。他们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如:课前一分钟说话训练,天天写日记、抄录名诗格言、自办手抄报、小记者、影评等。这些活动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大量的语言实践使学生丰富了词汇,语句逐步通顺了,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都增强了。 但是,这些好的做法,并没有完全推广。目前,我们仍有一些教师课堂上讲风太盛,“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没有突出,填鸭式地灌,弄得学生兴味索然,这当然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在课内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学习课本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语感。二、对学生进行

8、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反映,因此,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是结合在一起的。 首先要进行正确理解和掌握语音语义的训练,这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的训练。譬如,对于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不能浮于表面,而要精细、深入,养成品味辨析的好习惯,这就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一词多义的情况。例如“狼狈”一词,本是指两种互相勾结起来做坏事的动物。而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两处用到“狼狈”的意义都不同,一处是“神色狼狈”,这个“狼狈”表示“尴尬”或“受窘”;另一处是“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这个“狼狈”表示“困苦”。这就是一词多义的现象。第二要注意选用不同的词语来描写同一事物的

9、情况。如故乡中描写夜空用“深蓝”,而别的文章可能用“深邃”,各有各的意图和作用。第三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纪念刘和珍君中,“中国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其中的“伟绩”、“武功”都作反语用。如此种种,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时候,就应通过启发、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思考、比较、分析,直至深入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次是应用语言的训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确切地掌握了语言的含义、色彩、情感以及用法之后,才能正确地使用语言,因此,应用语言训练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感的综合训练。作文评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工具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达到叶圣陶指出的“不待老师改”而“学生自能作

10、文”的境界。作文评改的内容当然是多方面的,而每次评改训练的重点,也应是有所不同的,但都要从评改作文的语言入手。评改有两层意思:一是分析评论,二是加以修改。作文中的句子、用词是否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意,是否符合语法、修辞、逻辑的规则,是否准确、鲜明、生动,这些都要分析评论,并对不当之处加以修改。因此,让学生评改作文,对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语感是很有作用的。 要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敏锐的语感,这是不言而喻的,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有节奏、有美感,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实行情感教育,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备语文综合能力的人才。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