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07980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语 文 试 题第I卷 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令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琴、棋、书、画“四艺”中居于首位。“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孳器、琴曲、琴谱等,更具有了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人对琴的评价极高,西汉时期便被文人们公认为“八音之中,惟

2、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唐人顾况甚至说“众乐琴之臣妾也”。另外,随着“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在凝固。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不可替代。琴成为历代文人具备音乐修养厦实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也成为他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琴体主要是由一整块禾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弹拨类的弦鸣乐器,是以弹拨极具张力的弦为振动源,

3、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发音的。琴的弦位较长,音量不大但余韵悠长,面板、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特别是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这样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使共鸣体振动不充分且有传播阻碍,造成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特点。而这些特点,恰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中正平和”“温良敦厚”及“虚静简淡”的审美情趣相舍。可以说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古琴的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大类型。散音,指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其特点是浑厚宏亮,共鸣性强,余音悠长。按音,指右手弹弦,左手指顺弦依微位按弦所发出的声音。按音没有

4、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相时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也主要是由按音来表现的。泛音,为右手弹弦,左指对准徵位轻点琴弦得音清亮空灵。泛音清脆、晶莹、纯净、明亮,有金属声,富于弹性,与散音的厚重深沉、按音的沉着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古琴还分为低音区、中音区与高音区三个不同的发音部位低音区低沉浑厚、古朴苍老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区则清亮圆润富有穿透力而又具醇厚之韵。中音区取音“中和”。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使古琴的散音、按音、泛音及高、中、低音区调和在同一首曲中,使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速恰与中国文人崇“和”的观念相契合。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

5、正确的一项是A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已经流传了三千余年,它具有清、和、淡、稚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B琴体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制成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狭长的“共鸣箱”;它以琴弦为振动源通过弹拨与共鸣体共振而发音。C古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特点,这与其共鸣箱体积较小、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等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相关。D古琴的发音部位分低冲、高三个音区。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弹奏时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它们就调合于一曲,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特殊的斫制工艺使琴器具

6、有独特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是古琴具有神奇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B弹奏者右手弹弦左手指或顺弦依徽位按弦或对准徼位轻点琴弦,就能弹出时而厚重深沉时而沉着多变,时而清亮空灵的音调。C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主要由按音来表现,虽然它不如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并且与泛音相比也沉着多变。D古琴音色的三大类型,特点各不相同;古琴的三个发音部位,乐音各不相同。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是因为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了深沉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B琴被列为“四艺”之首,西汉文人公

7、认“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顾况说“众,琴之臣妾也”。由此可见文人们对古琴的推崇与偏爱。C古琴用来禁止淫邪、矫正人心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D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是因为它所造成的音色特点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审美情趣相合。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宰相李逢吉亦以愬才可用,遂充

8、随唐邓节度使。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或以不肃为言,愬曰:“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乃绐告三军曰:“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军众信而乐之。士卒伤痍者,愬亲自抚之。贼以尝败高、袁二帅,又以忽名位非所畏惮者,不甚增其备。愬沉勇长算,推诚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势,出贼不意。居半岁,知人可用,完缉器械,乃谋袭蔡。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士良感之,乃曰:“贼将吴秀琳总众数千,不可遽破者。士良能降秀琳。”愬从之,十二月,吴秀琳以兵三千降。愬乃以秀琳之众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或劝愬遂拔吴房,愬曰:“取之则合势

9、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释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佑,某无能为也。”祐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佑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祐。”用诚等如其料,果擒祐而还。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愬乘间常召祐,屏人而语,或至夜分。愬益知贼中虚实。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想知其障可乘,乃遣从事郑辨见襄度告师期。师夜起,祜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您串

10、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恕曰:“入蔡州取是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窟令击之,以乱军声。赋恃吴房、朗山戍,晏然无知者。祜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九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想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新唐书李愬传)注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之,不为备 易:撤换。 B诸将索苦裙 苦:为所苦。 C想力不能独完裙 完:保全。 D想知其隙可乘 隙:机会。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李翘的“

11、筹略”的一项是(3分J 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 贼来降辄听其便 见羸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 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 城旁皆鹅鹜池,想令击之,以乱军声 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 A B C D6下列对原文内窖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愬敢于担当。在前线将领讨贼无功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又经宰相李逢吉的举荐担任节度使最终灭敌立功。B李椒关爱部下。对那些受伤生病的,他亲自照料看护;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他发给粟帛,允许他们回家照顾亲人。C李愬知人善任。他采用降将吴秀琳的建议捕获李;拒听杀建议,反而厚待并重用李梧;后来李在打蔡州时超了重要作用。D李悲善于用

12、兵。当他知道吴阮济调用全部精锐部队抵抗李光颜时,就冒着大雪,连夜奔袭,一举攻下蔡州,吴元济只得请罪投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槭而送之朝,表言必杀,无与共诛蔡者。 (2)想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想益悉贼虚实。(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 丝丝扬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注解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8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9请赏析“丝丝檑柳风点点

13、梨花雨”中“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l 5分)(三)名篇名甸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部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2)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3)人恒过然后能改,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孤袭不暖锦衾薄。 (岑参白雪歌进武判官归京)(5)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苟子劝学)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男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4)题。i

14、95分) -迟来的偿还周海亮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他流浪到一个村子。醒来他发现自己躺在一铺陌生的土炕上。有一双粗糙的手捧着一碗热汤,有一双关却的眼睛在看着他。他知道自己得救了,他还知道是前面的这个男人将他救活。他在恩人家住了一个多月。他告诉恩人自己是生意人,去山里收购山货,却在县火车站被骗光了钱。他迷迷糊糊走进深山,又迷了路。说这些时他的身上盖着恩人家里最好的一床被子,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离开的时候恩人塞给他800块钱。“是借给他的路费。”恩人说如果有剩余,当成你的本钱。不过你要还我,我家里也很困难。”他收下恩人的钱说:“等我翻过身,一定坐火车来看你,一定亲手把钱还给你。”想了想有补了一句:两年内不管混成怎样,我都会回来。”他回到城市不再收购山货,而是做起了别的生意。他拼死拼活。只为早点还上欠别人的2万块,早点还上欠救命恩人的8百块,并且早点见到他的救命恩人。终于在第二年,他的生意进入良心循环,他赚了很大一笔钱。可是他认为自己并不成功。与生意场上的伙伴比起来,他还差的太远。他想把生意做大些再去吧。把生意做大些,救命恩人会更高兴的。那时他不是还给恩人800块钱,而是8千块,8万块。他认为这是应该的-恩人不但救了他命,还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本钱。他又打拼了三年。三年后他开起了自己的公司。他在各个城市间穿梭,忙的不可开交。他经常会想起山村里的救命恩人,可是,身为总经理的他,几乎没有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