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078364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化还原基本概念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 (或者 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 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 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 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

2、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关系:口诀: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1 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1) 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 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 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2) 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 从失电子

3、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1还原剂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 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2 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 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3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 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 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4、。例如:4归中反应此同一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遵循:高价+低价一中间价态,中间价态可相同、可不同,但只能靠近不能相互交叉(即价态向中看齐) 。例如5. 歧化反应规律: 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 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叫做歧化反应。其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 即“中间价一高价+氐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 反应,如:CI2 十 2NaOH=NaC十 NaCIO十 H20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多少无关。如K -

5、e JK, Al - 3e -AI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I活泼,更易失去电子, 所以Na比AI的还原性更强。从元素的价态分析:最高价态一只有氧化性,如Fe3+、HSQ、KMnC等;最低价态一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I-、S2-等;中间价态一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Fe2+、S、SQ等。2常用判断方法(1) 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2)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3) 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判断例如:由酸性:HCIOHSQHPO42CO,可判断氧化性:Cl2SPC(4

6、)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5) 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得高低来判 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女口:由 Cu-K?l;=CnCl2Cu+SCu S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6) 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 低来进行判断。例如: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I2,而氧化剂分别是KMnO MnOQ。第一个式子中KMn4常温下即可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氯

7、原子;第二个式子中MnO需要再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第三个式子中Q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要 CuC2作为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氧化性: KMnO4 MnO2O2(7) 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五一值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其氧化性或 还原性越弱。如氧化性: 浓硝酸大于稀硝酸 MnQ2能与浓盐酸反应而不能与稀盐酸反应。(8) 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CD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反应中被氧化。其 还原性:负极 正极。C2 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 的阴离子的还原性

8、较强。此外: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与元素价态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不是价态越高, 氧化性越强常见强氧化剂单 质:Q,卤素单质(X氧 化 物: H2O2, NO2, Na2O2含氧酸盐:KMnQ K2Cr2O(重铬酸钾),NaCIQ KCIQ, NaNO(硝酸盐在强酸条件下),FeCb (较强);含氧酸:浓H2SQ,稀浓HNQ HCIQ常见强还原剂活泼金属单质(H)前;SQ32-, S2-I -Fe2+Br-;H2SH2SQ3HIHBr;C, H2, C0(加热条件下)。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1. 守恒规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9、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应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技巧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根本依据。2. 强弱规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 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 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还能比较物质之间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3. 价态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若处于 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在一个反应中,主要表现一种性质。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无。4. 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 间若发生反应, 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用: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推测变化产物。5. 难易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 子后就越难失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发 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氧化剂相遇时,优先与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发生反 应。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