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合集15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07719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合集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合集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合集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合集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合集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合集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合集15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观潮教学反思1这周学习了观潮一文,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因课文描述的景象学生很难见到,教学时,我有意安排了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在学生自读、感知全文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重点读读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谈感受,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的群的惊奇。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

2、语言美。同时还通过比赛读、轮流读、表演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观潮教学反思2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一课观潮。因为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体制内的课文,第一次感受体制内语文课的上法,所以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熟读课文、通关生字。我也提前进行了准备,精心制作的PPT,教案从草案到二案,再到最后的定稿。怎么样用简单的语言去让孩子理解我说的话,我在心里反复进行了练习。通过课堂上的反馈,孩子的预习作业完成的不错,但是也有几位学生做的不够好。教师有的语言还是让学生不太懂,对老师每一个环节布置的任务有的孩子不能领会。但是也有几位同学表现突出。今天这节课,我其实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的:孩子们能朗读吗?他们喜欢这种类

3、型的课堂吗?他们能感悟出其中的感情吗?一系列的疑问,所以我准备第一次上课用三课时的时间去讲授。但是结局出乎我的意料,我们用了两课时的时间讲解完了所有内容,最后另外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观看了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课后我很兴奋,孩子们也很兴奋,大概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亦或是他们真的需要这样的课堂。下面,我就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一下反思。一、PPT呈现“钱塘江大潮”图片,学生回答“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这是导入环节,想用图片让孩子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但是大部分同学站起来回答的时候,都说的是“我觉得这个浪潮像”但是乔治璋、赵元浩、苏诗雅、乔韵芝这几个孩子说的特别好,“我看到了大潮像水墙,我觉得十

4、分壮观”等类似的答案。这一环节是老师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还是学生的理解出现了问题,我到现在还不是很明白,也许我们还需要多磨合。二、生字的学习PPT出示本课的生字,孩子预习的不错,所以生字很快就过关了。只是第一次这样学习,对读词语的方式不熟悉、有的孩子感到害羞,因此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会越来越棒。三、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这个环节,我特别的开心,一是因为孩子们能很快的知道“什么是自由朗读”,并都积极开始朗读,其中李文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边读头边随着节奏摆动,表情也很丰富。我及时的表扬了他,后来她一节课都很积极。二是因为孩子在用词语回

5、答问题的时候,都能抓住主旨,没人“跑偏”。他们说“钱塘江大潮壮观”、“气势雄伟”、“来势汹涌”、“奇特”当我说能不能用文中一个最能概括的词语来回答时,几位学生很快地就说出了“天下奇观”,我顺势问道“这里的奇怎么解释?”李柄睿脱口而出“少有的”,其他孩子补充到“罕见的”、“奇特的”,我真为他们骄傲,第一次学习现代文,就有这样的理解力。四、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些段落是写钱塘江大潮的全过程的?孩子们的朗读还是不错的,也在尽力有感情的朗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会越来越好。只是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到位,站起来只能回答一个段落,后来经过提示,也找到了答案,就是_的2-5自然段。我后来反思,可能问题问

6、的有点难理解,以后要尽量将语言简单化。五、老师朗读2-5段,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这一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也是第二课时进行的讲解。课前对第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孩子们听的还是很认真的,尤其于曜恺,看似一节课没认真听,但是复习时,全部回答正确,还可以说是全部抢答正确。这个问题不难,孩子们都能回答,只是语言不够精确,后来我进行了补充,有部分孩子很认真的做笔记,但是也有个别孩子觉得太简单而骄傲。六、默读2-5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是这节课最精彩的部分。开始孩子们不知道如何画句子,有的画了词语,有的画了半句话,后来经过提示都画出了完整的一句话。当我让分

7、享时,孩子们积极的举手,并说明了原因。这个过程我很享受,因为课堂真的交回了他们手中,我只是听着,稍加评论,并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中,乔韵芝、赵元浩、闫佳岐、乔一轩等的回答让人十分振奋,有些害羞的同学也被带动起来了,但遗憾的是,还有一些孩子不愿意参与、不敢参与。后来,当我们再次读的时候,孩子们都很投入,感情饱满,杨镇赫还主动要求要自己读,闫佳岐和于曜恺还因为没让他俩朗读而有点小意见。七、再次朗读第4自然段,在这一段中作者用什么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来时的景象?这一段是重点段,里面包含了很多知识:写作的顺序、修辞等。修辞孩子们不陌生,很快就找到了,顺序有些难,但乔治璋同学表现让人惊奇,他虽然没说出顺

8、序是什么,但是他说了两个重要的词语“再近些”、“越来越近”,一下子提醒了其他孩子,“由远及近”的顺序直接就出来了。八、轻声朗读第5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孩子们说的还是不错的,但有几个孩子不能投入,有些语言不够严肃。大部分孩子说的还是不错的。九、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十、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整节课,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孩子们很积极,基本都能跟随我的步伐。第一次接触现代文,他们的反映是非常棒的,大部分知识都是自己去总结,自己去感悟。我很享受这样的课堂,孩子们也很喜欢。课后,很多孩子还追着我问“老师,我表现怎么样?”哈哈,看来他们也很有成就感。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他们会更加优秀,在我的心里

9、,他们永远是Number1!观潮教学反思3我很喜欢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用词大气,尤其是读起来气势磅礴,荡气回肠。_写得如此之美,我们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来感受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呢?在教学中我认为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教法比较恰当。教学时,我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但我发现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景象比较陌生,一是由于对课文词语的陌生,二是由于对场面的陌生。于是我思考是直接给他们先看录相后讲,还是讲完后再看录相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决定先讲再看录相。在讲析中,对词语的理解上我运用了对

10、比法,如“闷雷滚动”对“山崩地裂”,“风平浪静”对“白浪翻滚”,让学生说感受,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还运用了画画法进行对比,如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让学生在画笔下感受钱塘江大潮气势的不同。在对比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大胆说出了,画出了自己心中的钱塘江大潮。最后我再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真正的钱塘江大潮,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感受,对课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完这节课,我体会到多媒体课件有时是可以以它直观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突破重难点,但有时运用过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也应因课施教。观潮教学反思4从整堂课的教学能够看到,学生透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

11、读中自得;透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透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到达,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透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观潮教学反思5【教学重

12、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设计特色】以读为本,感悟_的语言魅力。【教学要求】、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会本课个生字。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信息资料】师生查阅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带等。【教学时数】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领悟词语,理解并积累运

13、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教学流程一、回顾课文,直观感受、引导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什么?、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放教学录像。师生共议:听到声音了吗?大潮来了吗?在哪儿?指一指。、你的感受怎样?二、以读代讲,感悟语言、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那个自然段(、自然段)。自己读读,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刚才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_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下面请大家合上书,老师读、段,大家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再投影反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按由远及近的顺序,随位置

14、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段词汇丰富,增强了_的感染力。想不想积累下来?师说意思,生说词语,如:“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等。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想一想、用一用: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小组准备,时间分半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潮水声犹如(),渐渐消失在()。”生汇报,集体订正。还有不同的填法吗?四、抓重点词句理解最后一段指导朗读。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课堂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薄雾()的人群()的潮水()的.钱塘江大潮、按课文内容填空: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地;那声音如同,好像。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雄伟壮观潮来时潮过后有声有色教学反思小语第册第课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初步谈话,理解课题;第二步,检查预习,反馈交流;第三步,观看录象,感受情景;第四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第五步,创设情境,积累语言;第六步,按课文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