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07606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案例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六年级学生2、学科:语文3、课时:1 4、学生课前打算: 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搜集草原的有关资料。 老师打算草原的课件。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科学地、敏捷地运用多媒体,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加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观的为学生供应语文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 二、教学课题草原 三、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读懂课文。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

2、草话斜阳”的意思。激发对祖国山河的酷爱之情。、品读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四、教学思路 生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自学扫除字词障碍、了解作者。师课上检查预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小组为单位有感情朗读全文,划出疑难句后全班探讨解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草原的美并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 品读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五、教材分析草原一课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记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漂亮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忱欢迎的情景。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动形象。 六、教学方法点拨法、探讨沟通法、诵读法、问答法。 自制课件,尽量

3、做到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七、教学设计(一)课前延长,导入新课。 1、播放草原图片,生谈感受。 2、生谈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师激情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作者。 、字词。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读准、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酷爱之情。 、品读文章语言,学习写景技巧。 (四)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范读视频。 学生仔细听,留意语速、语调、重音、节奏。 2、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3、小组pk赛,指正互评朗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以小组

4、为单位,画出有难度的句子。2、全班探讨小组划出的疑难句子。3、师指导重点字词的理解。 (六)深化思索,品出文中美。 大屏幕显示: 、 草原的美,美在。 2、草原的美,美在。 生谈两题的不同,师做补充。 第一题是品尝景美,依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 其次题是品尝文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1、 小组为单位,思索探讨。(时间要充分)。2、 师生共同探讨。 (七)感受草原之美音画观赏漂亮的草原我的家(八)巩固练习 请你用“ 真美啊,你看”这一句式,写一处你熟识的地方,至少用上一种写景方法,不少于100字。 1、师生同写。 2。互评互改。 (九)课后延长 1、背诵课文一二段。以导游的身份为草原写一段

5、导游词。 板书: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受到欢迎由宁静变喧闹 热忱相见气氛热情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开心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为草原写一段导游词篇三:草原其次课时 草原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酷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化。 、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育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 、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大草原,草原旖旎的风光不仅让作者沉醉,也让我们读者沉醉了,同学们还想重温这漂亮的

6、风光吗?2、观赏草原风光,感悟草原之美。 3、结合上节课的学习,用上一些词语或者句子说说你心目中的草原。4、作家老舍来到草原,观赏了草原的美景,今日,我们还要与他一起感受草原人的情怀。 二、 品读悟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1. 作者来到草原,对草原人有了很深的感悟,课文中有一个词语 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你能找出来吗?(蒙汉情深) 2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能表现蒙汉情深的词句作 批注。 3.沟通: 预设: 其次小节: 突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奔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这是主子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

7、,主子立即拨转马头,欢呼着、疾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像一阵风”“各色衣裳”“像一条彩虹”“几十里外”“立即”“欢呼”等词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像过节一样欢迎远道来的客人,他们特别热忱。) 第三小节: 抓住“几十里外”“总是热乎乎”“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词句体会在蒙古包外主宾之间真挚情感。第四小节: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不拘束”“敬酒”“回敬”“歌声??更洪亮??更感人”等词句体会蒙古族人民淳朴和热忱,体悟蒙汉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五小节: 通过饭后联欢来体会蒙汉之间的真挚情意。ppt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并随机指导学生理解:套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宠爱的民族传统

8、节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与美的展示。 4、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妙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你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悟。1、总结: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恋恋不舍是因为我们蒙汉兄弟情深;我们难舍难分是因我们蒙汉兄弟意长!我们团结是源于我们共同对祖国妈妈的爱! 这真是: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四、总结全文,迁移写法: 、探讨: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

9、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酷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围着“草原”来绽开的。)2、其实老舍的这次访问活动原文是这样的。PT出示原文。 快速阅读原文,为什么在编入课文后,要做这样的改动?让学生明确:文章中心主要是表现蒙汉情深,民族团结,而删去的内容与中心无关。所以我们在习作时,选材要紧扣中心进行选择,不能四平八稳。 四、课后作业: 1、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广告词)。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