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导学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072534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陋室铭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陋室铭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导学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背诵默写,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诵并背诵课文。 结合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学会仿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这是形象的比喻,说自己的家就算再乱再破也是最好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把自己家称为陋室,这个在作者看来也是最好的草屋到底好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参观一下。 预

2、习检测:作家及写作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创作了陋室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五、设问导读 1、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默读,同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有疑难处可前后桌小声讨论,仍不能解决做记号等会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解疑。 (3)翻译重点文言词汇和语句(提问学生单独

3、回答),学生思考、回答、识记。老师点拨、指导。2、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感受音韵美。这是一篇铭文,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感受它的音韵美。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a、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b、作者写陋室,那陋室真的“陋”吗? c、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d、作者明写刘禹锡的陋室,为什么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而且还要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呢? e、身居陋室,作者却以为陋室不陋,那么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三、当堂检测、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托物言志的技法:

4、文章一开头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着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来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文章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思想) 根据板书提示尝试背诵 1、 以游戏形式进行,一人背一句。 2、学生自愿起来单独背诵。 3、全体齐背一遍。 小结:文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我们不仅要体会作者作文的情感,更要学习和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全文。 2、以_铭为题,仿写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反思(略) 附:板书设计 山 水 喻 陋室 设喻引题 仙 龙 喻 德馨 陋 环境清幽(景) 高洁傲岸 室 陋室不陋 交往高雅(友) 安贫乐道 铭 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 反问点题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