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07215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勘察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文地质勘察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文地质勘察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文地质勘察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文地质勘察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勘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勘察(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 的科学。其 学科包括:普通水文地质学; 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 化学。二、水文地质勘察概念:通过各种现代手段、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水量、 水质 水量、 水质的评价,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需求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报的工作过程。三、水文地质勘察基本任务: ( 1)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 下水管理与 保护状况,包括地下水污染情况; ( 2)对地下水储藏量(包括可供开采量) 、 水质状况进行评价 与风险预测; (3 )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安全利用和安全管理与保 护提出

2、具体建议。 以上工 作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说是全部完成任务。四、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 根据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的变化, 可将勘察区分为一般地区与 开采地区。 ( 1)一般地区: 指地下水动态基本受自然因素控制, 包括未开采区和少量开采 区,其工作内容包 括: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 下水动态监测等有步骤分阶段 的内容。 (2)开采地区:指地下水动态主要受人为因素(开 采) 控制, 并出现了与地下水开采有 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 作内容,一般包括:开采状态调查、补给条件调 查、地下水污染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勘 探与试验,地下

3、水动态与均衡观测。 (3)在对一般地区和 开采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上述工作后, 还应该进一步进行参数计算、 水量、 水质等评价、 预测工作, 最后编写勘察报告, 提出合 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建议。五、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程序:是指从接受任务、确定工作方案、编制勘察纲要、野外作业、 资料整理、 提出报告到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等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勘察工作程序可 分 四个步骤:( 1 )勘察前组织工作:接受任务指令性任务、用户委托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划分阶 段普查阶 段、 初勘阶段、 详勘阶段、 开采阶段确定工作量; 明确管理范围院管、 队管 全面质量管理; 确定负责人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指挥(

4、 2 )编写勘察纲要:准备工作研究任务委托书、熟悉工程有关资料、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纲要文字说明、勘察工作布置图、经费预算;签订勘察合同( 3 )外业作业 ( 4 )内业作业六、在下述情况下勘察阶段可简化或合并: 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作量不大,或条件较 复 杂,但 仅有一个水源地可选;2)需水量不大;3)根据已有资料,就可以作出水文地质结 论和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4)当拟建水源与已建水源有类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据此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按照水文地质特征构造、岩性、地貌、埋藏、补径排、 水质、第四纪沉积物分为简单、中等与复杂三个等级。其中(1)简单等级特征

5、为:基岩岩 层水平或倾角 很缓;构造简单,岩性稳定均一;第四纪沉积物均匀分布;含水层埋藏浅,地 下水这补给、径流、排泄 条件清楚;水质类型单一。(2)中等等级特征为:基岩褶皱和断裂变动明显,岩性岩相不稳定, 地貌形态多样;第四纪沉积物分布不均匀; 含水层埋藏深浅 不一, 地 下水形成条件复杂,补给和边界不易查清; 水质类型复杂。(3)复杂等级特征为: 基岩褶皱和断裂变 动强烈,构造复杂,地貌形态多且难鉴别;第四纪沉积物分布错综复杂; 含水层不稳定,其规模、补给 和边界难以判定;水质类型复杂。八、水文地质勘察工程规模的划分(按需水量大小):1)特大型 需水量15万方/ d; 2)大型5万方W需水

6、量V 15万方/ d;3 )中型1万方/ dW需水量V 5万方/ d;4 )小型需 水量V 1万方/ do九、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 ( 1)水文资料:河流、湖泊、水库位置;水位、 流量、 径流量; 水质及悬浮物; ( 2)气象资料: 气温、 降水量、 蒸发量;( 3)地形地貌: 航、 卫片,地形图,土壤植被; (4)地质:地质图,地层构造,钻孔剖 面;( 5)水文地质:钻孔、 井、 泉出水量及水质分析成果;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地下水 开采情况;地下水污染情况,水文地质图。 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量的确定: 首先要明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及类别; 然后根据任 务要求和 水文地质研究程

7、度制定勘察方案,经比较确定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方案;最后计 算全部勘测工作量。一、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在于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下一步勘探试验(包括物探、钻探)、地下水动态观测等工作量的布置提供依据。 (2)要求(精 度要求):1)普查阶段宜为1 : 10 1 : 5万;2)详查阶段宜为1 : 5 1 : 2.5万; 3)勘探阶段宜 为1 : 1万或更大的比例尺。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内容:就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来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地质测绘:在查明地层岩性的基础上,着重调查地质构造和岩浆岩活动与地下水贮存、分布和运 动的关系; ( 2)地貌调查:描述、

8、测量各地貌单元形态,了解其成因;( 3)水文地质测绘:调查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含水层或储水构造形成、分布、 及其与地质构造、地貌之 间的关系等。三、水文地质测绘前的准备工作: (一)测区已有资料的收集和研究 1)自然地理 1.地理位 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特点; 2 .近远期需水量规划;3.施工用水、用电、机械维修、医疗卫生、生活条件; 4.三角点、水准点、土壤植被。2)水文与气象1.水文( 1 )河流及湖泊发源地,名称,主干流长度、形态;(2)季节性变化(包括水位、流量、泥沙的最大、最小变化) ; ( 3)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无污染情况及污染原因。 2.气象( 1)气温(最高、最低 与

9、平均);(2)降水量、蒸发量(最高、最低、多年平均)。3)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1.收集 各种出版、 未出版的文献资料和规范、规程;2.收集各种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及物探、遥感等资料;3 收集地下水开采资料,开采漏斗分布,环境地质问题资料。4)实物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岩 石、矿物标本;访问已在测区工作过的有关人员。 (二)野外踏勘。 (三)编 写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纲要或设计书(四)野外测绘所需仪器物品。四、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和观测点布置原则: (一) 观测路线的布置原则: 以最少的时间、 最短的路程,观测到最多的地质现象为原则。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规范):1 . 沿垂直岩层 (

10、或岩浆岩体) 、构造线走向。 2.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 3.沿河谷、 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 的地带。4.沿含水层(带)走向。对于基岩地区:( 1)垂直区域岩层走向、平行区域褶皱、断层走向;穿越地貌变化最显著的地段; ( 2)沿河谷、沟谷、地下水露 头最多的地点。对于松散层地区: (1)一般沿沉积作用方向和地貌单元较多、地貌 形态较完整的方向 布置; (2)在山前地区应由山区到平原,从洪积扇顶端到前缘;( 3)在平原地区应垂直河流,控制所有阶地的方向; ( 4)在盆地应穿越补给区与排泄区(二)观测点 布置原则 1.观测点分类:地质点、地貌点、水文地质点、综合地质水文地质点。 2.观测点布置水文地质

11、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 1 )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 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 岩 相变化 d-H-sF 带等。( 2 )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 3 )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 湖)和地表水体、污染源等。五、地质构造观测与描述 控水构造:是指控制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或称水文地质构造。由透水层(带) 和相对隔水层(围岩)组合而成,按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可分为导水构造、阻水构造(包括大型岩体阻 水、岩墙(岩 脉)阻水、断层阻水、岩层阻水) 、汇水构造、蓄水构造(包括滞水型蓄水构 造、褶皱型蓄水构造、接

12、 触型蓄水构造、断裂型蓄水构造、风化型蓄水构造)及储水构造等 五类。六、水文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 (一)天然露头点:泉、岩溶水点1. 泉的调查( 1 )出露位置、地形、地层、标高;(2)泉的性质、类型:上升、下降,温度变化;(3)成因:构造,岩溶发育,含水层排泄;(4)补给情况:大气降水,地表水漏失。2. 泉流量测定(1)容积法(VIL/s),(2)堰板法(1L/s),( 3)浮标法或流速仪测量法(流量更大),浮标法通常乘以 0.80.9系数。 3.岩溶水点调查( 1)岩溶水点的类型、位置、高程和所处的地貌与地质条件; ( 2)水位高度、埋藏深度、水深、水温与洞温; 采取水样进行分析; ( 3

13、) 与地 下河系有关的溶潭、天窗、盲谷等处的地下水流向;( 4)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动态变化情况;( 5 )水生物活动情况。 (二)地下水人工露头调查 包括井、钻孔、试坑等: ( 1 )井 孔编号、位置、名称、井孔口标高、开凿时间;( 2)井孔类型、形状、井壁结构、深度、口径;( 3 )柱状图、含水层位置、岩层性质,厚度;( 4 )井孔水位、水位,抽水试验资料,水样分析结果,用途,开采状况,开采量与水位 变化关系; ( 5)计划统一测量水位(枯水期、水文年) (三)地表水体; (四)采取水样 1 .采样要求( 1 )要有代表性,分布要均匀,并有一定数量,便于控制水体的化学性质;

14、( 2)取地下水样前应抽水,地表水样应不同断面采样对比;( 3)采样数量:简分析每件1000ml ;全分析 30005000ml ;其它专门分析项目另有规定; ( 4)样品处理与封存:添 加剂,封 存地点,封存时间七、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 一般分为经常性整理、 阶段性整理和测绘结束后整理。 其中(一) 经常性 整理: 1 .检查、补充和修正野外记录薄、 草图, 并进行着墨; 检查地质点的坐标位置, 修正地质草 图、 地质剖面图; 2.整理试验结果, 进行必要的计算, 图表的完成; 3.对各标本、 样品进行统一编 号,等级,标签和包装;4.做路线小结,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补救措施;5.研究、确定第二

15、天工作路线及工作方法(二)阶段性整理:按照总体工作时间、工作量,利 用 12天时 间进行阶段性资料整理: 1 .综合整理各种野外原始资料; 2.编制清绘各种草图 (实际材料图,地质图, 地貌图) ;3.检查野外记录及标签登记情况; 4.清理、选送各种鉴定分析的标本与样品; 5.总结成果, 存在问题, 研究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三)、野外结束后整理: 立即组织力量编写野外测绘报告,编 制有关图表。一、水文地质钻探: 其是利用钻机进行钻进成孔, 以获得水文地质资料的一种基本勘察手段。二、水文地质钻探的目的: 1.查明含水层或控水构造的数量、埋深、厚度、岩性和类型;2. 查明含水层或控水构造在水平方

16、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3. 查明地下水位、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空间变化;4. 查明各含水层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三、勘探钻孔的类别和布置原则: (一)勘探钻孔的类别(1)地质孔:主要用于查明地层的地质年代、成因、岩性、地质构造,了解含水层(带)的位置和地下水位;(2)试验孔: 主要指抽水、 回灌、弥散、注水、压水、地下水流向、流速试验等;(3)勘探生产孔:试验工作结束后的勘探钻孔,留做生产井,移交取水部门使用;(4)观测孔:用水各种试验的,以观测地下水动态、渗流状况的钻孔。 (二)布置原则 1.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在水文地 质测绘、地 面物探等基础上进行; 2.布置要与勘察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与水文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