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心得体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070139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古文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古文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古文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医古文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医古文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古文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古文心得体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扁鹊传常谨遇之:接待 间与语曰:私下 不出三日必间:病愈 有此一者,则重难 治也:甚,很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 所病,病道少。假使高明的人能预先知道隐微的病症,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痊愈, 身体可以存活了。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华佗传太尉黄琬辟:征召 当引某许:处所,此指部位病亦应除:立即 所患寻瘥:随即人命所悬,宣含宥之:宽恕 何患无疾去药,以待不祥:藏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 犹户枢不朽是也。”华佗告诉吴普说:“人体要得到运用

2、,只是不应当让身体疲惫。运动那么食物能够消化, 血脉能够流通,疾病不能产生,譬如门轴(门的枢纽)不腐烂就是这个道理。”丹溪翁传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少;能 遂辐凑于道:聚集 若将浼焉:玷污 又当消息而用之:斟酌翁教之亹亹(伟伟)志疲:勤奋不倦貌 其利溥哉:广大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汉兴,改秦之败:弊病 今删其要:选取朕甚闵焉:忧虑今其技术晻昧:湮没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 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经方这类书,依据药物的寒温特性,估计疾病的轻重,凭借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 的适宜情况,分辨五脏六腑所适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得到各种特性的方剂

3、,用它们疏通闭病 解除结症,恢复到正常状态。伤寒论序崇饰其末,忽弃其本:此指名利荣势;身体 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出众 企踵权豪: 踮起脚跟,形容急切仰望 赍(肌)百年之寿命:持 志躯徇物:追求身外之物 危若冰谷: (履)薄冰,(临)深谷,比喻险境 以演其所知:推衍,扩大,扩充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验之事不忒:差误冰弱龄慕道: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左右幸遇真经,式为龟镜:用;借鉴 岁月既淹:久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嘱):德音,美 音;连续承接。属,接续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解除疾病的缠绕,拜托疾病的痛苦,保全真元通导元气,拯救百姓使他们长寿,救

4、助体 弱多病的人使他们获得安康的,不是三圣的理论,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了。本草纲目原序亦仅仅晨星耳:比喻稀少,此指人才稀少 解其装,无长物:多余的东西 兹岂仅以医书 觏(够)哉:看见,此谓看待盍锲之:何不类经序 沿街持缽:比喻乞讨。此谓一味依赖他人。缽,“钵”的异体字,僧尼的食器。 靡不缕 指而胪列焉:罗列 业已辟之:驳斥 岂殺(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减少三才位 矣:指天、地、人 四大安矣:此指身体 知必有阚(看)余之谬而隨议其后者:看到独以应策多门,操觚(孤)只手:执简,谓写作温病条辨叙 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无奈;“闻一以知十”的略语,意为触类旁通 而生民之祸亟矣: 频繁 咸知向方:遵循正确

5、方向 摅(书)生平之心得:抒发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或妄用温补,轻者 以重,重者以死。但世上的普通医生遇到温热的病,没有不首先发汗解表,用消积导滞之药掺杂,然后就 用峻猛药攻下,有的人随便用温补的药,病轻的因为这个加重,病重的因此死亡。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 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好学的人,都知道趋向正道;但贪求常规沿袭老一套的一类人,还是各自认为师门的学 说正确,厌恶听高深的理论;那些粗线的医生则又稍微懂得温病学稀疏的知识,没有通晓精 深的含义,运用它们到实践中,难得有十全的疗效。养生论 较

6、而论之:明显 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轻视,抹杀 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 闾:田间水沟,比喻稀少;传说中海水归宿处,比喻众多大医精诚 长幼妍蚩:美丑。妍,姣美;蚩,同“媸”,丑陋 不得已隐忍而用之:克制忍耐,内心 忍痛 谅非忠恕之道:确实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粗俗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 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自古名医治病,多用有生命的物体来解救疾病,虽说轻视牲畜重视人,至于爱惜生命, 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损害对方(活物)有利于人类,出人外的生物在情感上共同怨惧,更何 况人类呢?赠贾思诚序慎简群方:选择俾摄録事判官:代理 我民病此久矣:怨恨 未信

7、宿辄谢去:再宿病家两要说 则大隳(灰)任事之心:毁坏 而猛浪者实似之:即孟浪。鲁莽,言行草率 昧经权之 妙者,无格致之明:义偏于“权”,权变;“格物致之”之省,谓探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守中者无言,怀玉者不炫:保持内心的虚无清净;怀抱仁德,怀才 不失人情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在后 阳若同心,阴为浸润:谗言 至于败坏,嫁谤自文:转嫁谤言,掩饰自己。谤,责备的话;文,掩饰如病在危疑,良 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幸之流也。甚至薰莸不辨:香臭。薰为香草,莸为臭草 如果病情在危重疑惑不清的阶段,良医难以决定,极其详细谨慎地诊断,仍然希望痊愈; 如果这些人

8、贪求功效,轻率用药,到了病情发展到败坏的地步,就转嫁责备或自我掩饰:这 是贪图侥幸的人。与薛寿鱼书其子若孙:其 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忧闷貌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量药的 器具,此指药物医案六则呻吟亘昼夜:贯穿 众乃敛袵而服:整理衣襟,表示恭敬岂遂为厉如是:祸害其流为饥:变化(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噬脐无及:比喻后悔不及,来不及救治由于寒 凉速之也:招致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 师,必愈乃已。孙子南早晨来见沈明生,怒气表现在脸上,用轻率地使用紫河车一事指责我,而十分称 赞这个朋友的先见之明,完全没说曾经服用过凉性药物,还要求沈明生负全责,一定要病愈

9、 才罢手。医话四则见病者以手擘目:分开不可开合也:义偏于“开”,睁开浪决人生死:随便讵日未昃:岂料遽辞以出:急忙似乎如响斯应矣:如同回声应和,比喻效验迅速 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 此而愈不敢自信矣。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大概不会是(戚某)来诊病时太阳已经下山,走得急所以咳得也 更厉害,因此气塞脉乱,才有了这种表现吧?但考虑到这个就更加不敢相信自己了。篇二: 医古文学习技巧医古文学习技巧摘自网上医古文是中医药专业“3+2”五年一贯制高职、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及普通大学的必 修必考课程。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繁体字,对古文特别是医古文的了解知之甚少

10、。因此, 当他们一进入中专或大学学习医古文这门课程时,一开始的畏难情绪很大,学习热情不 高。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我是来学专业的,学不学医古文无所谓,而不知学习医古文是学好专 业技能的基础与前提。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老师的教授引导之后,情况发生了质的变 化。大多数同学不仅喜欢上了这门课程,而且在学习古文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从先贤 们的严谨治学、刻苦钻研、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中感受到了他们人格的魅力,并成为激励学 习的动力。为了使更多的同学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笔者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教 授段逸山先生主编的全国高教自学指定教材及普通高校新世纪规划教材医古文为依据, 结合这几年讲授这门课程的

11、实践与体会,写下此文,一则给学习者以津梁,二则以就教于行 家。1何谓医古文?医古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医古文是指我国古代所有的医药学文选典籍。狭义 的医古文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医古文课程。也是我要在这里重点讲述的知识。这种狭义的 医古文按词义切分,有“医”和“古文”两层意思。这个“医”,指中医,含中医药历史文化; “古文”指古代语言文字。由此可知,医古文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古代中医药的语言 文字;二为古代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对我们医学生来说,简言之,医古文是研究祖国古代 医学文献与语言文化现象的基础课程与学科。学习对象了解了,固然必要,但仅仅是掌握一个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其内容有 一

12、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大纲的要求。教材的体例,突出的重点等等。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有一 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习才有成效。因此,也就引出了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2 医古文的学习内容医古文作为祖国医药技术与语言文化的载体,在数千年历史发展的传承中,以其独有的 方式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基础深厚,理论独特,学科多元,形式多样的文化体系。在段逸 山教授选编的中医药大学教材医古文中,遴选了名医传记、医著序言,医理阐释,医案 凡例等,集中反映了祖国古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集古代哲学、医学、文史、伦理等医家理 论,诸子思想,各家学说于课文之中,兼长并蓄,自成一家。具体解析,在编写方式上,它 分上编(阅读文选);下编(基

13、础知识,自考教材为阅读指导);及附编组成。上编阅读文选 部分有传记、序文、医论、医则等体裁的文章四十篇;下编基础知识部分有汉字、词汇、语 法、修辞、今译、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附编为简繁字对照表和异体字整理表两个方面。整 个教材体例合理,容量适中,便于学习。但这毕竟是一部有七十多万字的洋洋大篇,泛泛而 学,对于初涉者必定难以适从,只有既窥全貌,又抓肯綮,才能学有所成。怎样才能做到既能了解教材全貌,又能掌握课文的重 点呢?这就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三个问题。3如何掌握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医古文,首字为“医”,医则难学,次字为“古”,古文难懂,第三字为“文”,文为繁体 字则难认。难!难!难!面对学习的种

14、种困难,掌握学习医古文能克难制胜的重点与方 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的践行,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可概括为:抓住一个重点;明确三个目 的;注重五个方面。3.1抓住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必须较全面地掌握医古文中重点词语的词义。中 国语文,论今及古,都是以词语为语言组织的基本单位。如果你对词语的数量掌握不足,词 语的意义理解不清,词语的应用把握不准,那就很难学好医古文。因此,学习医古文的首要 问题,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去掌握词义。如果词语的数量在胸中一鳞半 爪,那便犹如缘木求鱼,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只有在词语数量的掌握上如韩信率兵,才能在 词义的理解中融会贯通,应用中得心应手。重点

15、明确了,那么这个重点怎样才能抓住?怎样才能掌握呢?下面所要论述的实际上也 是落实“掌握词义”这个重点的措施与方法。3.2明确三个目的。这三个目的就是阅读、理解与应用。教材主编段逸山教授曾明确指 出:“增强医古文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医古文的根本目的,是衡量医古文最为标准的尺度,是 测试医古文阅读素养的圭臬1。”如何阅读理解?如何做到有效地阅读理解?我在这里介绍 一个可以提高阅读与理解课文效率的“三结合”方法。3.2.1点面线结合。“点”就是字、词、义。在阅读中一定要注意理解并掌握一些重点的 字义词义。“面”就是教材中的四十篇课文。这四十篇课文一定要按它们不同的体裁来总体把 握,明确传、序、论文的不

16、同。“线”就是从字、词、词义到课文再到基础知识,这种一线穿 珠的线索把握。这些理顺了,阅读起来才会思路清晰。3.2.2读记练结合。要想理解课文,必须通过认真的阅读来完成,而读又必须通过记忆 来强化,而记忆又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来细化,深化,直至读懂弄通。比如课文开篇的扁 鹊传中,扁鹊在为赵简子视病后回答董安于说,血脉治也。一个“治”字,就有多种解释, 这里是“正常”的意思。除此以外,在不同的地方还有“整理、研究、医治”等意思,而其 本义为“治水”。这些都要通过读记练来完成。因此认真阅读,强化记忆,深化练习是学习医 古文的有力措施。3.2.3思比创结合。“思”是思考;“比”是比较;“创”是创新思维。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