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砌体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方法的几点看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065455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砌体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方法的几点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砌体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方法的几点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砌体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方法的几点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砌体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方法的几点看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砖混结构在我国是种最为广泛的民用建筑结构形式。砖砌体质量,尤其是砌体 砂浆的抗压强度是衡量砌体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实际施工中,有些施工单位往 往对砂浆的施工质量不够重视,由于无砂浆配合比,不计量,养护不当等诸多因素, 致使砂浆强度的离散性很大。加之试块没有按标准方法成型、养护,经常发生砂 浆抗压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质量事故。因此,在进行工程质量事故处理,以及对 已有建筑物的鉴定等方面采用何种方法检测砌体中灰缝砂浆的抗压强度,是近几年 来全国各检测、科研部门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市在进行工程质量事故处理以及对已有建筑物的鉴定等方面需 要对砂浆抗压强度检测的情况相当多。96年以前,我们基本上

2、采用截取砌体进 行抗压强度的试验,然后再根据砌体抗压强度和砌墙砖的强度等级推算出砌体 砂浆的抗压强度。这种方法由于截取砌体体积较大,自重较重,故给检测工作 带来诸多不便;96年开始,我们主要采用了砂浆回弹法对砌体砂浆的抗压强度 进行检测。通过对70多个工程的检测,我们认为回弹法检测砂浆抗压强度具有 测试迅速,操作简便等特点。但也存在着相当多的不足之处:(1)无专用测强曲线;(2 )现有的测法:每 个测点连续弹击三次,第一、二次不读数,取最后一次的回弹值。通过反复试 验,认为上述检测方法不太科学,应连续弹击五次,取五次中最大值较为合理。 (3)考虑碳化深度对砂浆强度的影响不太准确。因为灰缝砂浆密

3、实度不是很高, 碳化深度大多在3mm以上,如果按碳化深度3mm查表计算砂浆强度其误差较大。 所以,砂浆回弹法也得斟酌采用。自中科院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 术规程于98年7月15日实施以后,我们基本上采用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 压强度。经过二年多的检测,取得了许多经验数据,积累了不少实际操作经验; 并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初步建立了部分砂浆抗压强度换算值,并在不断的完 善当中。下面着重谈谈我中心对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Q/JY11-1998)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看法。一、贯入仪的制造和校验方面的几点建议:1. SJY型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是由一个负载压缩弹簧驱动一根特制测钉

4、 贯入砌体灰缝的砂浆内,根据测钉贯入深度和材料的抗压强度成负相关这一基 本原理研制而成的。该仪器在定期检检时应在弹簧压力试验机上进行,目前我 省尚无此仪器的定点检定机构,望能及早设定。2. 贯入仪把手按左右手把持方向,若能将把手螺纹加工成正反丝,将更便 于操作。3. 测钉座能否改进一下,即便于测钉插入,固定,又利于测钉拔出。另外 用于固定测钉的小扳手太小,容易丢失。4. 如能象回弹仪一样,工作弹簧分为拉簧和压簧就更好了。5. 贯入深度的测量最好能在贯入仪上直接读数显示,利用贯入深度测量表, 读数既不方便,也不准确。且相同测点每次读数都不一样,特别对低标号的易 松动的砂浆层,每次读数误差更大。6

5、. 对贯入仪及其配件的校验应分清检定和日常校验的不同。7. 测钉外露长度的校验:对仪器的校验不等于对每个部件的校验,且测钉 不是一枚。对测钉的直径误差及钉尖的几何特征有何要求?若无要求,对检测 结果有无影响?在工艺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对测钉应检验什么?这些规程中均 没有交待清楚。二、采用贯入法检测砂浆强度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测区应选择在承重墙上,且为正手墙。2. 测点应在水平灰缝上均匀分布,避开砂浆松动及不饱满处。3. 贯入仪扁头应对准灰缝中间,且垂直被测砌体灰缝砂浆的表面。4. 测钉拔出后,测孔中的粉尘应吹干净。在测量贯入深度时,测量表应垂 直被测砌体灰缝砂浆的表面。三、对贯入法

6、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有关条文的修改建议1. 第1.0.4条“可按本规程进行检测,并作为抗压强度检测的依据。” 可否改为:可按本规程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判定砂浆强度的依据。2. 第2.1.5条规程中砂浆抗压强度值的定义有些含糊,可否改为砂浆抗压 强度换算值。3. 被测砌体砌筑砂浆的龄期是否该规定一个上限值。4. 砂浆抗压强度计算:是否该明确一下,当测区数n为多大时,应计算 sfcu,6 fcu 的值。通过大量的检测,我们认为贯入法检测砌体砂浆抗压强度方便、省力、快 捷,对砌体无损伤。我们今后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性试验,逐步建立和完善 地方专用曲线,并力争今年内通过审查认定,以便在我省推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