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06387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 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 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 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教学案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五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高屋建瓴】内容标准学习要求考试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以某区域为例,了解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所产生的危害。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安营扎寨】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 ,地处黄河 游

2、与 河上游地区,一般泛指 以西、 以东、 以南、 以北的广大区域,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厚层 覆盖。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使 ,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使 ,黄河泥沙含量剧增;(3)造成当地 ,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因素特点影响自然因素降水 水土流失 地形过渡带,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 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人为因素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 水土流失 破坏林草植被,破坏林草种源开矿开挖露天煤矿泥沙入河1、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1)、合理利用 调整 结构、因地制宜安

3、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2)、水土保持 压缩耕作用地, 相结合,逐步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 工作(3)、综合治理 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4)发展方向改善整个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区域的 2、小流域治理工程措施(1)黄土高原小流域的治理中, 措施、生物措施和 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2)具体措施工程措施 固沟工程: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拦泥蓄水护坡工程:在缓坡地段,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保塬工程:在塬面上, 土地,营造 工

4、程功能:贮水拦沙,改善 ,合理利用水土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区: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 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节水灌溉、 提高肥力措施功能: 发展生产生物措施地区措施目的不宜耕种的地区退耕 恢复地表 有条件地区大力种草植树实行 、 、 结合增加土壤 和团粒结构,提高其抗 ,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画龙点睛】我国黄土分布示意图【稳操胜卷】读我国黄土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我国黄土分布的规律是( )A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B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C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D主要分布在沙漠、戈壁和沙化严重地区的下风区2图中A所在区域是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直接原因是(

5、)A降水集中于夏秋季且多暴雨B黄土质地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C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地表失去植被保护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下图是我国某地传统民居的景观图,回答3-4题3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A寒冷湿润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高温多雨:4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中信息描述本地区的地貌特征(2)图中M处为本地区最大的聚落区,试分析其区位的优越条件。(3)图中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哪些严峻问题,如何解决措施?【豁然开朗】1D 2C 3C4 答案(1)中部地势平坦,四周沟谷环绕(2)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公路交通枢纽)水源较丰富(河流)(3)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缺乏植树种草、退耕还牧、打坝淤地(生物工程与非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