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059504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摘要: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目前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下,经济唯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关键词:贡献率; 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一、研究意义(一)理论价值索洛(R. M. Solow)(1956)提出了加速技术决定作用的增长模型。它将原先固定不变的

2、资本一产出率及劳动一产出率以技术变动来表现。该模型表明,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以及资本和劳动对收入增长的相对作用的权数,而且还取决于技术进步索洛模型的突出贡献就在于,区分了由要素数量增加而产生的“增长效应”(growth effect)和因要素技术水平提高而带来经济增长的“水平效应”(level effect)。在这里,技术进步第一次被视为一个单独的因素,纳入到经济增长理论中给予系统地研究,从而比较完整地描述和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此后,丹尼森(E.F.benison)等经济学家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进一步证实了索洛模型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在经济增长计量中,总的经济增长

3、远远大于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长率,即出现了一个增长的“余值”。丹尼森明确地把这个无法用要素投入来解释的“余值”归结到技术进步上,并由此得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美国加洲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认为,知识技术是一个重要生产要素,可以提高投资收益。在他看来生产要素有 4 项:资本、非技术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新思想。他将人力资本的提高和新思想归结为科技进步。目前国内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主要通过回归分析、因果关系检验、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二者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祝云。毕正操(2004)认为,财政科技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 相应增加约1.

4、28个百分点,表明财政支出用于科技投入对GDP 的推动作用较明显。苏梽芳、胡日东、衣长军 (2006) 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认为科技投入对 GDP的长期弹性为 1.402,即科技投入每增长 1%,GDP将增长1.402% ,科技投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科技投入对GDP的短期弹性远小于长期弹性,也即短期的作用并不大*其原因在于科技投入的生产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效率来实现的,而这两者的效率在短时间内无法迅速提高,科技投入效果的显现自然也就需要一定的过程。 *姗姗(2006)认为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5%。*柏乃、江蕾(200

5、9)等的研究表明 1953-2002年期间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17.6%。 罗佳明、王卫红(2004)认为1953-2001年期间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17.6%。 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十分接近甚至完全一致,这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同样的方法,用不同样本区间的数据,对中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都表明两者存在正向的关系。(二)现实意义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迫在眉睫。因此,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

6、明论断。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提出把科技进步提高战略高度来认识。1996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李鹏总理就谈到“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这个话题时,说道“在当代条件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的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科

7、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目前我们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经济社会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必须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了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环境长期高强度开发和利用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化,已经使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不堪重负。我国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必须走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依靠制度创

8、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科技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在世界*围展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地发展,以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据统计,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1995年达到8000亿美元。1996年增为1万亿美元,目前已远远超过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也是科技大国,科技进步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例,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

9、还降低了通货膨胀,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得以持续的主要动力;长期以来,日本重视人才、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关于科技进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作用,1990年日本经济白皮书中分析,19701989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8%,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5%,仅次于资本所作的贡献;19801989年经济增长率为4.5%,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7%。总的来看,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一般在6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功能贡献率较低,不足50%。这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科技进步推动的,而发展

10、中国家的经济主要是靠资本和劳动投入推动的。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巨大,其涵义在1999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因此,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科技进步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决定着先进生产力的性质、方向、结构和水平。经济增长是一个明确的可度量的指标,它被

11、定义为本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与上期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决定一定时期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可利用的物质资源、管理效能、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等。研究经济增长,就是要在分析各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求出各变量的均衡增长路径,进一步研究稳态增长问题。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到2020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研

12、究已成为我国经济学领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根本上说必须把经济增长模式从依靠物质资本投入的支撑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支撑上来。这使关于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更为重要和紧迫。二、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虽保持着年均10%-20%左右的高增长,但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数量上的扩*来实现的,是粗放式的高投入、高产出的过程,据这方面的相关分析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13、虽然差距巨大,但是科技进步仍是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到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等重要发展战略,更是在2005年国务院编发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我国科技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即到2020年,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提高到60%,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提高到2.5%。我国科技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科技发展的地域之间也不均衡,从具体的地域分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在科技的资金和人员投入方面,还是在科技活动成果及转化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科技进步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的大小也是不尽相同的。相比而言,东

14、部在各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西部的科技力量相对薄弱。高技术产业作为科技进步的主要带动力量,它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科技进步的发展程度。因此,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中的技术进步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值得研究,对区域之间的不同进行分析和比较是必要的。表1 1953-2008年中国GDP总量与科技投入(单位:亿元)年份GDP科技投入年份GDP科技投入年份GDP科技投入1954859.0 1. 2219742789.9 34.65 199446759.4 268.25 1955910.0 2. 1319752997.3 40.31 199558478.1 302.36 19561028.

15、0 5. 2319762943.7 39.25 199667884.6 348.63 19571068.0 5. 2319773201.9 41.48 199774462.6 408.86 19581307.0 11. 2419783624.1 52.89 199878345.2 438.60 19591439.0 19. 1519794038.2 62.29 199982067.5 543.90 19601457.0 33. 8119804517.8 64.59 200089442.2 575.60 19611220.0 19. 4919814862.4 61.58 200195933.0 703.30 19621149.0 13. 7319825294.7 65.29 2002102398.0 816.20 19631233.0 18. 6119835934.5 79.10 2003136564.0 975.50 19641454.0 24. 2719847171.0 94.72 2004160714.0 1095.30 19651716.1 27. 1719858964.4 102.59 2005185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