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05745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材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材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材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材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写作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拟教材写作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拟 教材写作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拟 教材写作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拟 纵观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不外以下功能,一是通过保护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产生的财产权和人身权,鼓励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二是通过鼓励优秀作品的交流、传播,促进科学和文化的开展,最终起到进步全社会文化素质,尤其是推动社会教育事业开展的作用。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与公众享有受教育、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的权利在一定意义上却又是一对矛盾。从法的理论可知,作为权利的著作权,并不是绝对的权利,也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久的权利。著作权法作为社会和科学文教育作为社

2、会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方面,自然也应享受包括作者作者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而教育又离不开教材,离不开教科书,东西方各国著作权法是如何保证教材、教科书的写作可从包括作者作品在内的人类文明中汲取有益的成份呢?概观东西方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关此大都划入“合理使用范围。由于东西方国家经济、文化开展的程度不同,因此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又是参差不齐的。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就是通过对东西方国家著作权法“合理使用中关于“教学目的或曰“教学之用的条款的比拟、讨论,以期加强对我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的研究,尤其期望能对教材的写作有所帮助。一、东西方国家著作权法关于“教学目的的规定及简析著作权法之所以限制著作权人的权利

3、,其主旨在强调著作权人在享有著作权的同时,也应对社会、公众承当一定的义务,而允许社会、公众合理地使用其作品,就是著作权人的义务之一。所谓合理使用,是指著作权法允许在特定的条件下,如为了教学、新闻报道、司法等,社会或公众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答应,不向其支付报酬,以复制等方式使用著作权保护期限内的作品。著作权法限制著作权人权利的另一种形式是“法定答应使用,法定答应使用主要指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使用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使用其已经发表的作品,只是使用后应向著作权人付酬。合理使用与法定答应使用的共同点是:两者的使用方式都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但均须说明作者的、作品名称及其出处,并尊重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

4、权利;两者的区别是,合理使用可以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使用人仍可使用;而法定答应使用那么不然,使用人使用后不仅须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而且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使用人不得使用。究其要者,二者虽均属法律的普遍受权使用,但后者须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其原因在于,对法定答应使用,法律并不限制使用目的,使用者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大都以营利为目的。所以,要求使用人支付一定的报酬也是合理的。在分析比拟了合理使用和法定答应使用两概念后,为了分析东西方国家著作权法关于作品作用“教学目的的规定,特将各国著作权法有关将著作权人的作品用于“教学目的的条款开列于次。一大陆法系国家

5、的有关规定 ?德国著作权法?第46条规定:“为教学、学校或教学使用的汇编物:(1)假如著作的局部内容或小篇幅的语言著作在出版之后被用到汇编物中或将数人著作汇编成册,并且根据上述著作的特性只为教学、学校或教学使用,那么允许复制和传播这类汇编物。必须在该汇编物的标题页或相应位置明确标明其用处。?意大利版权法?第70条规定:“为评论、阐述或教育目的,可以在符合上述目的限度内,摘录、引用或复制一部作品的片断或局部章节,。日本非常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其?著作权法?用4个条文阐述为教学目的而对作品的使用。该法第33条规定,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在认定的必要的限度内,可在教学用书中登载已发表的著作物;第34条

6、规定:已发表的著作物可登载于学校教育节目的播送教材中;第35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中担任教育工作的人,“为教学目的的使用时,可在认定的答应范围内复制已发表的著作物。二英美法系国家最有代表性的,是英、美两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 ?美国版权法?第107条“专有权利的限制:合理使用规定:“为了批评、评论、新闻报导、教学包括供课堂用的多份复制件、学术研究等目的而合理使用有版权的作品,包括用复制成复制件或录音制品,不属于进犯版权。关于何谓“合理使用,该条开列了四个要素:“(1)使用的目的和性质,是为了非营利的教育目的;(2)有版权作品的性质;(3)同整个有版权作品相比所使用的局部的数量和内容的本质性;

7、以及(4)这种使用对有版权作品的潜在市场或价值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以上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著作权法中有关“教学目的的规定的罗列,我们可以发现,英美法系国家规定的因教学目的而适用的范围,要比大陆法系国家广泛。这是因为英美法系国家的著作权立法侧重于保护作品的使用者包括公众的利益,旨在防止出现某一使用者垄断作品的情况。而在大陆法系国家中,不少人批评这些限制作者权利的做法与作者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相悖,因为当作者发现曲解其作品的复制品时,传播其作品复制品的行为已经发生,这时,作者欲维护其作品的完好性已为时太晚。正基于此,大陆法系国家把上述有关规定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只是日本相对宽些,如?法国著作权法?的

8、上述第41条规定就比英美法系国家的适用范围要窄得多。 如?突尼斯样板版权法?第7条第1款(c)规定:为了教学,在满足教学规定的范围内,可以以出版物、播送节目或录音录像做说明的形式利用作品;或者,为了教学目的,传播为了学校教学、大学和职业训练而播送的作品,只要上述使用符合合理使用的作法并在出版物、播送或者录音录像中注明出处和作者即可。1964年制定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在其第4编“著作权第492条,即“不经作者同意,不付给作者酬金而使用作品条,其第2、7款分别规定:“在学术著作、评论文章、教学用书和政治教育读物中,转载个别已经发表的科学作品,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这些作品的片断。“为了科研、教学

9、、教育之用,翻印已经出版的作品等不属侵权。另外,?匈牙利版权法?第18条也规定:只要为非商业目的,复制及出借均系合理使用。二、关于我国著作权法用于“教学目的规定的考虑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开展中国家。制定?著作权法?的目的除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鼓励其创作的积极性外,从根本点讲是旨在促进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开展与繁荣。就推动社会教育事业的开展而言,中国?著作权法?自制颁以来,其“权利的限制中关于“教学目的的规定,并未到达其应到达的高度,相反却还带来一些不便。如欲出版一部编辑作品作教材,依?著作权法?,使用作品的人必须从编辑作品中每一作品的著作权人处获得受权并支

10、付使用费。试想,偌大的中国,假设要同数十位乃至上百位知名、不知名的分散于各处的作者获得联络,是多么不易?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教材的及时出版和课前到书,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写作一部教材,由于我国的?著作权法?在这方面的规定不如英国、日本宽,所以,写作人往往担忧有侵权之嫌,这也往往导致教材内容落后于科学研究,也是我国教材体系陈旧、观点陈旧等产生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必定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影响我国在下个世纪的竞争力。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应当比照日本、意大利、英国、美国和?伯尔尼公约?及一些开展中国家著作权法中关于“教学目的的规定,修改我国?著作权法?的相

11、关内容:即将我国?著作权法?原第22条第6款合并规定的“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两项内容,除去“为学校课堂教学一项,成为“为科学研究的专款规定,新增“为学校课堂教学一款。关于“为学校课堂教学一款的内容,我们考虑是否可以拟定为:“为学校课堂教学的目的,可摘录、引用、节选或复制已发表的作品的片断或局部章节。我们之所以提出修改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教学目的的规定,虽有通过这一修改,使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教学目的的规定,可以很好地保障教材写作时吸纳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使著作权人的最新成果很快反映到教科书中去,使学习者受益的目的,更有出于以下考虑:其一,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劳动者与社会公

12、共利益的关系上看,“公共利益这个概念本身包含这样一种含义:多数人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任何一个公民都应该为了全社会的共同利益而放弃个人私利。从著作权法的角度上看,极端严密的著作权保护会给社会带来过分的约束,甚至窒息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有必要放松一局部事实上不易控制且使用者也不会借以营利的作品的自由使用领域。另外,作品作为社会精神财富的一局部,既是一种个人财富,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财富,任何人的作品都是继承前人已有成果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没有社会所提供的良好环境,作者就难以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没有社会对作者的充分保护,作者的权利也就无法实现。假如过分强调作者的权利,就有可能阻碍社会对作品的公平利用,阻

13、碍公众传播作品,最终必将违犯?著作权法?的立法精神。这也正是各国著作权法均对作者的权利作了一定限制的原因。这样做既到达了保护作者著作权的目的,又满足了公众利益,使作者权利与公众利益到达了统一。其二,我们之所以提出要放宽对用于“教学目的使用著作权的规定,是因为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与一般物权的不同属性决定的。劳动者用合法手段占有的物权,根本上是其个人劳动的成果,而作者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除了其个人的独创劳动成果外,还继承、吸收了已经成为公有财产或局部受保护作品的成果。作者在继承、吸收已经成为公有财产的前人劳动成果时,也是无偿的。这样,在作者享受著作权保护的权利的同时,也应为社会尽

14、一些义务,即在法定的条件下,允许别人无偿地使用自己的作品,尤其像事关后人、事关将来的因“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教材,更应允许无偿使用作品的片断或局部章节。其三,从各国著作权立法的立法趋势上看,首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了国际著作权组织,承受了国际公约的约束,立法的原那么趋于一致。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国际间文化交流更加亲密,著作权立法因所属法系不同、所属地区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差异正在缩小,当今,东西方各国著作权法中关于“教学目的的规定均较我国为宽,所以,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我国也应顺应大势与各国有关规定趋同。 其五,从教材编写的本身特点来说,既有独创性的一面,更是群体性的交融。即写作者可以以其自身

15、的知识、功力从内容到形式上表现出自己的独创性,但更多是来自群体智慧的交融。因为,一部教材既要反映一个学科整体知识,反映该学科完好的知识体系,更要反映该学科的最新进展,而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要想编写一部好的、受欢送的教材,除个人独创的劳动成果外,还必须继承、吸收人类社会以往及当今该学科的一切最新成果,否那么,要想编写一部能使学生受到教益的好教材是不可能的。而要继承、吸收当今该学科的最新成果,又不使作者冒进犯别人著作权之险,著作权法就必须放宽用于“教学目的使用著作权的规定。总之,就我们这个当今最大的开展中国家来说,要想在下世纪自立于世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林,步入世界兴旺国家的行列,教育必须先行。而加强教育,开展教育,教材又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教材必须先行。而要想编写出最新、最完备、最能表达出各学科最新开展成果的教材,我国的著作权法就必须放宽关于吸纳最新成果用于“教学目的的规定。这即是我们写作本文及提出修改我国?著作权法?该有关规定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