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05587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测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洨 (xio)河 轩榭(xi) 矗 (ch)立 河堤(t) B.匀称(chng) 肃穆(m) 和谐(xi) 蟠(fn)龙C.依傍(png) 擅 (shn)长 湛(shn)蓝 点缀(zhu) D.池沼(zho) 斟酌 (zhu) 镂(lu)空 藻(zo)井.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自出新裁 葱笼 社稷 B、不毛之地 学籍 轩敞 C、目酣神醉 妄肆 闾左 D、防不胜防 突兀 忿恚3下列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嶙峋:石头堆叠的样子。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精巧绝妙。B.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2、惟妙惟肖:形容雕刻的十分精妙逼真。C,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别具匠心:别有用心。D. 丘壑:小山丘和山沟。 因地制宜:就地休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5.说话得体的是( )A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6从除例句以

3、外的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仿句:_7.填空。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_,江苏镇江人,他是_、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是现代著名的_、_,名绍钧,字圣陶。二、阅读。(一)桥之美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

4、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是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1、“即使碰不到晓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这句话出自_朝_之笔,此句运用了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2、第一句话中的“闷”的读音是_,还有一种读音是_,可以组词_

5、。此句运用了_修辞手法,起作用是_。3、“纤细的游丝”是指_。4、文段具体写桥之美,试说列举了哪几个例子?_ 5、文段中,许多句子在内容和表达上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试举例分析。_(二)难忘的一课(1)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2)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地望着他。 (3)“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4)几十双眼

6、睛在问。 (5)“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6)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7)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8)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

7、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9)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1、在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 A. 丢 今非昔比 惊叹B. 降 神态自若 惊恐 C. 栽 一反常态 惊异D. 飘 判若两人 惊诧2、下边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个句子是_。A. 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 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

8、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如室外的天气 D.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3、文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_。(1分)4、作者在第(8)自然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答:_ (三)零点降生 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村里就有一个零点出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是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 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村里那个幸福女孩更让我相信: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

9、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在惰性的驱使下,整曰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任凭母亲怎么劝说也不回头。一次,母亲被我气急了,忍不住狠狠责骂了我一顿。我居然满不讲理地顶撞她:“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母亲怔住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坐到我的床边,温柔地掖着我的被角,轻轻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也是零点生的。这些年妈一直没有说出来是因为你的心太浮,怕别人的好话捧坏了你。不过,你要知道,即使你是零点出生的,也并不是生下来什么都有的。天上掉不下白面馍。咱村的那个女孩要是不学好,现在也不会是这样子。你要是不努力,将来照样没出息。” 我哭

10、了。我开始后悔自己以前的自暴自弃。那一夜,我没有睡。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8年以后,我考上了大学。我是村里第一个正式大学生这时我已经完全相信自己是命运的宠儿了。临走的那一天,恰好是我的20岁生曰,母亲给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郑重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不是零点生的。” 我吃惊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明白她在说什么。我早已不在乎零点不零点的事了,可她却还一直放在心上也许只有母亲才会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 “我不过是为了给你鼓鼓劲儿才那样说的。”母亲解释的神态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愧疚而不安。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8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字字

11、地响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 从那一刻起,我彻底觉悟了:如果一个人只听从上天的安排而忽略了自己的力量,是多么愚蠢啊!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听天由命。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好机会,但你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天会刮风天会下雨但是永远也不会掉下白面馍,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开掘出一眼源源不绝的幸运之泉。 1、从文中看,“母亲”明显具有 _ 等两个方面的特点 2、“母亲怔住了”是因为 _。 3、 _,所以说“愧疚不安的应该是我”。 4、有人说,上帝如果给你关上了一扇门,那他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为你打开一扇窗。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

12、本文谈谈你的感受。 _三、作文。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怯懦;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27、请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发表见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5DADDB 6.略。7. (1)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2)作家教育家 二、阅读。(一)1、宋 柳永 引用 强调了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2、拟人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觉投射到它的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围环境已融为一体 3、柳树 4、四个例子:写了石桥与密密苇丛的搭配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