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一体化集成装置效果评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052430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里格气田一体化集成装置效果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里格气田一体化集成装置效果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里格气田一体化集成装置效果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里格气田一体化集成装置效果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里格气田一体化集成装置效果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里格气田一体化集成装置效果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里格气田一体化集成装置效果评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国格气田一体化集成装置效果评价曾佳军;张晶晶;李峰;张磊【摘要】苏里格气田自大规模开发以来,后期地面建设和生产管理工作量依然很大, 同时,气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征地、建设进度、生产成本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给气 田经济、高效、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为此,数字一体化集成装置在苏里格气田 建设及生产中得到逐步推广应用.文章通过介绍苏54区块集气站一体化集成装置特 点及应用情况,详细阐述其在苏54-1站、苏54-2站运行效果评价.实际生产运行情 况证明,一体化集成装置对实现集气站数字化远程操作、减少员工工作量、降低建 设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期刊名称】石油工程建设【年(卷),期】201

2、5(041)001【总页数】4页(P73-76)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一体化集成装置;效果评价 【作者】曾佳军涨晶晶;李峰涨磊【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气厂,陕西西安710201;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 采油厂膜西西安710201;长庆油田分公司超低渗透油藏第一项目部,陕西西安 710201;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气厂,陕西西安710201【正文语种】中文 苏里格气田是长庆油田近年来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该气田平均单井产量约1万 m3/d。随着气田产量递减,气田地面工程建设任务越加繁重,主要面临投资控制 难度大、有效建设时间短、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占地面积大及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 问题。针对这些问

3、题,苏里格气田率先应用了安全、可靠的一体化集成装置,并取 得了较好的成效。苏里格气田应用的一体化集成装置并非常规应用的简单橇装化或 简单设备拼装,而是将多个不同功能设备有机整合,充分发挥装置的工艺优化、 功能集中、小型一体、结构橇装、独立控制、智能控制、远程监控”的特点,不仅 能够有效提升装置性能1-4,还能显著提高运行效率,缩减设备规模,简化管理 操作,是苏里格气田建设及应用的关键设备。本文通过介绍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 应用一体化集成装置情况,从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周期、投资、占地、生产成本 等方面,对一体化集成装置在苏54-1站、苏54-2站生产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 效果评价,为该设备下步

4、推广应用提供重要依据。一体化集成装置(见图1)集进站截断、气液分离、自动排液、流程切换、计量外 输、自用气供给、闪蒸、放空分液等八大功能于一体,代替了常规集气站分离器、 闪蒸罐、计量外输等区块,可实现独立运行、远程关断、自动排液、安全放空、 动态监测、智能报警”等功能,具有建设快捷、运行可靠、管理方便的优势。 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有两台一体化集成装置,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效果良好, 苏54-1集气站一台一体化集成装置与老系统联合处理天然气;苏54-2集气站一 体化集成装置独立运行,完全实现了其优越性。设备情况见表1。1.1主要设备分离闪蒸装置、自用气分离器、电动三通阀、孔板流量计、调压阀、安全

5、阀、疏水 阀5。1.2安装方式工厂加工组装、现场吊装就位安装。1.3特点(1)三通阀的使用简化了进站放空和压缩机切换的流程,使集成装置内体积大幅 度减小。(2)将8大功能集于一体,结构紧凑,减少了阀门数量和集成装置体积,方便拉 运。(3)夏季不增压时一体化集成装置可独立运行。(4)装置内统一设置远程放空和安全阀泄放,确保装置本体安全。(5)装置整体保温,确保冬季平稳运行。(6)采用新型的分离闪蒸装置,减少设备数量和尺寸。(7)将集气部分和分离部分分开布置,单独成体,于现场组装,既减小集成装置 的体积,又方便拉运和现场安装。1.4关键技术集自动切换、双筒分离闪蒸、自动排液、智能报警于一体,可实现

6、数字化控制运行。 具有标准化、模块化及集成装置化结构。苏54-2集气站将传统50万m3/d的集气站简化为1台50万m3/d天然气集气 一体化集成装置、1台电控一体化集成装置、2台无固定基础压缩机和3具采出水 储罐四部分,实现了站场的全面橇装化,形成了 一体化”建设新模式。集气站投 产生产100 d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低产低渗透的油气地面集输工艺和 管理上的新突破。2.1 一体化集成装置与原工艺对比(1)该装置简化、优化了工艺流程。将原工艺进站区、分离器区、闪蒸分液罐区、 计量外输区、自用气区等五个生产区块集中到一个集气橇上,使工艺更加简单,减 少了管网布置,使集气站高效运转生产6,集气

7、站功能区块集成前后对比见图2。(2)强化了一体化集成装置的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是推广集成装置,实现集 成化、一体化、智能化、工厂化的重要基础,其中,橇装装置是加强标准化设计的 最终表现形式和具体体现。具有标准化设计的一体化集成装置已经在苏里格气田全 面推广运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3)由于一体化集成装置工艺集中,其标准生产系统工艺流程见图3,减少了后 期工艺技术和管网技术改造7。(4)一体化集成装置智能化程度更高,可完全实现无人现场操作,进行远程控制。(5)一体化集成装置上自用气流量计设计位置不合理,给数据收集带来不便。2.2 一体化集成装置生产运行优缺点对比2.2.1优点(1)减少了驻站人

8、员,提高了管理水平。数字化集成装置流程进一步优化简化, 设备高度集成,站场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提高,可进一步减少站场巡检人员、延 长巡检周期,实现减员增效、提高管理水平,较常规集气站定员减少60%。(2)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集气站采用一体化集成装置,减少设 备运行区域和设备、设施数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大大降低了设备故 障率,实现了远程操作和控制。2.2.2缺点(1)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对一体化集成装置的构成、功能、应用效果等方面分析, 可以看出,一体化集成装置存在结构布局不合理,操作空间狭小,操作不便,给设 备检、维修过程带来困难。(2)集气橇上天然气进、出管道都未安装

9、旁通路,当阀门发生故障,需要进行更 换或维修时,将面临全站停产,影响整个集气站生产。(3)由于一体化集成装置采用集成设备,若装置中某一设备发生故障,维修或更 换该设备时,需将其余集成设备拆卸下来,才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而造成维修或 更换工作量较大。2.3经济效益评价一体化集成装置成功实施以来,在油气田工艺优化简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取得 了良好经济效益,见图4。(1 )工程建设需要。一体化集成装置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在工厂组装完成后运至现 场进行,大大降低了现场安装焊接工作量,减少了施工作业人员,提高了工程质量。(2)缩短了设计和施工周期。由于一体化集成装置独立成橇,在集气站设计过程 中只需设计污

10、水罐区、压缩机区及外输区块与集成装置的工艺连接,大大缩短了设 计周期。同时,集成装置设备制造在车间完成,能保证安装质量,现场调试安装等 周期进一步缩短。集成装置搬迁方便,更好地适应了气田目前开发频繁调整的实际 需要。与常规集气站相比,现场施工周期由42 d缩短到30 d,缩短近35%,设 计周期由原来的14 d缩短到7 d,缩短50%。(3)降低了投资。降低成本是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一体化集成装置减少了用工 总量和投资成本。选用高效设备,减少了不必要的阀门管件,降低了设备投资;现 场施工费用低;现场调试的工程量减小,降低了现场调试费用;提高了运行的稳定 性和维护的可靠性,有效降低了维护费用。(

11、4)减少了占地面积,保护环境,实现节约集约用地。集成装置采用密集布置, 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减少站场设备,简化工艺,减少占地。(5)减少了水、电、气消耗,降低运行成本,推进了绿色、环保气田的建设。(1)苏里格气田在苏54区块率先应用了一体化集成装置,实际应用情况表明, 该装置不仅安装工序简单、工艺技术成熟、运行安全可靠,而且对保障气田稳定生 产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通过对比原工艺、生产运行优缺点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苏54-1站、苏 54-2站应用一体化集成装置效果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明,应用该装置可缩短 35%的施工周期、50%的设计周期,减少35%的占地面积。(3)一体化集成装

12、置规模应用需根据集气站处理能力和生产要求,满足油气集输 需要和数字化管理的要求,同时,还需加强日常管理和员工培训,以保证装置正常运行,确保安全环保,形成以系统管理为主、人工参与为辅的管理模式。曾佳军(1983-),男,四川遂宁人,助理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储运专业,现从事油气田集输工艺、气井管理工作。【相关文献】1 夏政,齐园园,罗斌,等.长庆油田建立一体化集成装置运维服务体系探索J.石油工程建设,2012,38(6): 81-84.2 夏政,张箭啸,刘沪.标准化设计在长庆油田规模化建设中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11,373 :43-46.3 何茂林,郭亚红,王文武,等.橇装增压集成装置的研究、应用与展望J.石油工程建设,2010,36(1): 131-133.4 张朝阳,李时宣.一体化集成装置在长庆油田地面建设中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31(8): 36-37.5 李庆,孙铁民.一体化集成装置在油气田地面工程优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石油规划设计,2011,22(5): 12-14.6 何茂林,郭亚红,王文武,等.数字化橇装增压集成装置研制与应用J.中外能源,2010,(3): 62-64.7 任源峰,宋辉.泵注法除硫装置在含硫气井试气过程中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1,33(2): 133-1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