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04499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教育改革蓬勃发展,如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又在祖国大江南北开花结果。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几经起落,步履蹒跚,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初创阶段,由于未能结合自己的国情而照搬前苏联的体育理论,造成了学校体育实践发展的单一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但体育理论和实践还不尽如人意。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外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些年来随着“音乐舞蹈进课堂”,“激发兴趣教学”、

2、“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每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能束缚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的模式时间一长会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类似这样的问题还表现在对教材的使用和选择上,不思创新,

3、不求进取,自我感觉良好。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碍于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优化一起构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

4、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无情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不适应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

5、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并不相符。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对于体育教学模式,我国学者毛振明教授认为它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他把近年来出现的体育教学模式做了一个归纳:1)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2)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3)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4)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5)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6)

6、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7)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8)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9)选择制式体育教学模式;10)领会教学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应该说以上没有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学习类型。体育学习类型多种多样,它们需要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例如,有些学习需要学习者的直接参与,以获得“做的经验”,如街舞、韵律操;有些学习需要为学习者提供间接的感性材料,以获得“观察的经验”,如前滚翻、球类战术;有些学习则需要通过运用语言符号以获得“抽象的经验”,如跨栏栏间跑。同时还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表现出不同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学习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7、因此,体育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学的复杂多变性,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其真正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开放性和实效性,就成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势必影响到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给未来体育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模式应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在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和个性成长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继承和发展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学体育课程所确立的价值取向,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

8、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同时,新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进一步拓宽了健康的含义,确立了生物、心理、社会性三维的健康观,使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因此,在新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里,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应当立足于既要注意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视对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培养、体育能力的提高、体育兴趣、态度的形成,以及人格完善与个性的培养。二、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更具有开放性与自主性 反思我们的体育教学,“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因此凡是有利于实现课

9、程目标、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内容、运动形式都可进入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所长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灵活地、有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和我们生活、社会密切相关的体育课程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使他们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在教师的束缚下学习。学习是学习者的行为,它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学习者自主性的充分体现。体育教师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三、在教学手段运用上更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10、,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较广泛运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例如幻灯、录音机、cd、多媒体计算机等。它可以把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等,全部再现于学生面前,能使许多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得教学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譬如在跳绳的教学中,引入音乐伴奏的节拍器可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节奏体验,减少失误次数。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生动,而且更能强化体验式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势必成为今后体育教学领域的主流。而要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时俱进,在理论构建上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使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使我们的建模探索常新。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与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