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术后的听力康复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04213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耳蜗术后的听力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工耳蜗术后的听力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耳蜗术后的听力康复(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人工耳蜗术后的听力康复作者:赵 晶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 17期近几年人工耳蜗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给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者提供了良好的听力补偿 前提,许多经过康复训练的聋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功的手术是使这些聋儿回到有声世界的 基础,但由于耳蜗植入装置不能完全模拟正常耳的目的,进行术后的听力培建和听觉语言训练是 使他们回归和参与社会的必备条件。很多家长看到人工耳蜗可以提供很好的听觉补偿条件,以为孩子自然地就能交流说话,不再 用进行什么训练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很多孩子为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由于术前聋儿对 声音,特别是语音没有什么感受,其听神经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因此

2、在接受人工耳蜗手术后,都要通 过训练才能学会听取和分辨声音。对于年龄较大,且完全依赖看话和手语交流的孩子,这一过程 会更长一点,难度也会更大一些。从语言的发展来说,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训练方法没有什么异 样,二者的区别在于人工耳蜗术后更侧重于全面细致的听力训练,这是由于人工耳蜗提供的听觉 信息与助听器提供的听觉信息不同决定的,应投入最大的精力,帮助聋儿养成聆听习惯,培养辨听 声音和语音细微差异的能力。听觉训练主要是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去倾听各种声音,唤醒其沉睡状态,并经常给与刺激,反 复训练,反复强化,使聋儿逐渐适应日常各种声音,步入有声社会。目前,人工耳蜗术后听力训练过 程大致遵循声音觉察、辨别

3、、识别和理解几个阶段。声音觉察是指儿童能感知到声音的存在,是最基本的听觉水平,这一阶段应建立以运用各种 声音刺激,借助视觉、触觉等辅助手段,使聋儿知道声音的存在,培养其听音兴趣为重点的培建目 标。表现为听障儿童能听到声音,但不明白声音的意义,当他听到声音时,他会抬头或寻找,但不能 确定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因为人工耳蜗可以察觉到非常细小、广泛的声音,所以训练时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听觉游戏条件反应的建立;(2)自发性机警反应的建立;(3)对自然环 境声和音乐的感知。声音辨别,即儿童判定听的声音是相同还是相异而具备的一种基本的听觉水平。这一阶段 建立以积累聋儿区分声音的基本属性经验和

4、培养初步的听觉分类能力为重点的培建目标,表现 为聋儿能分辨两组声音是否相同,既“一样”与“不一样”,可包括分辨长短音(八-八-),分辨节奏(如 八-八,八,八),分辨字数,可用两幅图,如“糖”和“骑木马”让聋儿指出所听到的图画,分辨长短词 语、句子。每次使用不同的图画组合进行练习,如“跳舞”“哥哥在跑步”,分辨不同韵母、声母、 句子,分辨字数相同及内容相似的句子等。声音识别,是儿童能够将听觉刺激与发声客体进行表示的一种听觉能力水平。这一阶段建 立以语音刺激,建立声义联结,是在有选择或无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是什么声音,如封闭式测试和开 放式测试,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数目、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多少、高低、方位等,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