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百万大横渡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041001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解放百万大横渡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民解放百万大横渡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民解放百万大横渡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解放百万大横渡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解放百万大横渡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共几课时课型新授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教学资源学生平时接触新闻的生活经验。课前朗读课文。预习设计1、 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2、 复述三路军的进军情况。3、 找出语言准确、生动的例句,并作赏析。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以诗歌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在我们学习之前

2、,首先来欣赏黑板上的这首诗歌,他是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解放前夕,听到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国民党政府的老巢南京时,挥毫写下的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歌用充满了激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辉煌画面。其中“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一句传递出了当年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那就是,1949年4月20日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冒着敌人的炮火,横渡长江,彻底地击溃了敌军。今天,我们就要来感受一下在这场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

3、英勇气概,共同学习一篇经典的新闻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他的作者也是毛泽东。二整体感知课文1、过渡:与刚才所欣赏的诗歌不同,本文是一篇新闻报道,这种文体我们已经接触过了,但并没有系统的归纳整理过相关的知识,因此,今天,我们就要以这篇文章为例,重点了解一下新闻的特点和结构。2、结合文章,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重音,注意语调。(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B、用一小段话来概括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新闻的内容:课文其余部分。(3)教

4、师顺势讲析: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最简洁、最鲜明地把所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标题。用一小段话,简要地、概括地把所报道内容的梗概,在新闻的开头部分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导语。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具体地翔实地把所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主体。小结: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则新闻通常所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再读课文,了解三路大军的进军战况,完成表格。渡江区域地 点时 间战 况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起的24小时已渡过30万人西路军九江安庆21日下午5时22日22时35万大军已渡过2/3东路军南京九江21日到22日已大部渡过,余部23日可以渡完对照表格(或者还可借助多媒体出示渡江战役示

5、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三精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则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两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句,读一读。四课后学习1、要求学生从报刊中选一篇简短而典型的新闻(消息),找出标题、导语、主体部分,巩固所学知识。2、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学校生活的一个场面,并按新闻的结构要求写成一则简短的新闻。由毛泽东的诗导入全课。(板书:标题提要)(板书:导语概述)(板书:主体详叙)同桌或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然后由其他同学评价。组织交流评价(凝练、概括、准确:本文语言凝缩精练,高度概括。全文只有五百余字,但全面、清楚的报导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共百万大军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场面。时间、地点、人数、敌我态势一清二楚,此外,还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原因,预示了战役前景,语言极为凝练、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