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 (3)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02984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抱母亲 (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次抱母亲 (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次抱母亲 (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次抱母亲 (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次抱母亲 (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次抱母亲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抱母亲 (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舒城师范附属小学 杨红梅【教学目标】 1. 品读关键语段,从“读形象”“读内心”“悟写法”三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读法的引导。 2. 抓住“轻”和“重”两者的关系及“抱”的前后变化,来推进整文的教学,注重读写结合。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及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抱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体会母亲多年的辛劳和为子女的付出,感受“我”的难过惭愧之情,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温情。【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的建立,母子亲情的体验,反衬手法的点拨。【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 播放歌曲母亲。同学们,母亲,人间最美好的呼唤,母爱,千

2、百年来经久不衰的传颂主题。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去感悟这人间最美的真情。(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文中的“我”是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抱母亲的?二、品读感悟,揣摩写法(一) 关注细节,对比前后“抱”之不同。 1、其实整个故事就源于一个简单的动作“抱”,作者这一抱就抱出了感慨万千,抱出了很多的意想不到。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抱母亲动作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2、指名说。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

3、地摇动着。( 课件出示) 3、仔细读读这两句话,思考:同样是抱母亲,你有没有感受到这两处有什么不一样呢?4、指名说。比较“使劲”与“轻轻”的区别,体会细节描写。(二)以“轻”衬“重”,感悟母亲形象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说一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这么轻”。2、指名说。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课件出示)3、体会作者描写“轻”的不同写法。指导朗读。(板书:轻)4、 过渡: 可“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

4、为什么没想到她“这么轻”呢?5、 再读第二自然段,你能从这段话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那么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6、指名读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课件出示)7、结合自己爬山的经历,体会母亲“翻山越岭”的艰难,想象画面: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指导读法想象着画面读书会更有感情。配乐领读: 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道路泥泞,母亲那是一个酷热难耐的晌午,骄阳似火,母亲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寒风凛冽,母亲8、理解“重担”的内涵

5、。母亲承受的仅仅是肩头这看得见的重担吗?(板书:重)是啊,有形的担子无形的担子母亲都以瘦弱的身躯坚忍地扛着,默默地扛着,这一扛就是几十年,这一扛就是一辈子。所以在我记忆中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9、讨论: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体会母亲身体的力量不是无穷的,但母爱的力量却是无穷的!10、揣摩“反衬”写法,感悟母亲形象为什么作者反复强调母亲“这么轻”?以“身体之轻”来衬托“担子之重”,这就是文学作品中常用反衬的手法。母亲的形象就这样在一轻一重的对比中高大起来!(板书:反衬)同学们,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用一个词语来说一说。(板书:形象)(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坚强勇敢)(三)品读“第一次”,体

6、会一片深情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说母亲昔日的母亲 ,如今的母亲 。2、过渡:是啊,母亲老了,累了,病了,力大无穷的她现在连下床都很吃力,看着母亲这样的变化,“我”的心情怎样?再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用笔画下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课件出示)联系上下文理解:我为什么难过?我为什么愧疚?指名读,齐读。3、品读第五自然段。(1)此刻,作者最想表达自己爱的方式是什么?抱母亲入睡。让我们走进病房,去感受这动人的一幕。师范读第五段。 (2)无尽的“母爱”,激发了作者心中浓浓的“爱母”之情,而这种“爱母”之情,让这位坚强如山的母亲,心中如潮水般的情

7、感化作了眼角的两行泪水。母亲为什么流泪?这泪水包含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3)指导朗读:这轻轻的一抱,是孩子对母亲爱的回报,是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和热爱!如果说开始时作者是用力抱母亲,这一次则是用心在抱母亲啊!让我们再次回味这感人的时刻!(配乐读) (4)此情此景,会让很多人深有感触,请你任选一个角色,写下其内心的感受。【练笔迁移】:母亲:躺在儿子宽大的胸怀里,我的泪水忍不住滑落“我”:看着闭着眼睛流泪的母亲,我的心潮澎湃护士:看着这样的场面,我我:读着课文,看到这样的画面,我(课件出示)(5)指名读小练笔。4、总结:几十年了,我竟然第一次知道,母亲的身体那么轻,肩上的担子却那么重;几十年了,我

8、竟然第一次知道,母亲付出的是那么重,而我们做儿女们对母亲的关注却那么轻,;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我竟然第一次想到去抱母亲。这一切,我怎能不难过?怎能不愧疚?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板书:内心)5、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病房,去看一看这一幅温馨的画面吧!(配乐读全文概括小诗)。三、真情表达,述说母恩1、同学们,第一次抱母亲,由使劲地抱到后来轻轻地抱,这一抱引发了作者万千思绪,也引发了我们对母爱、对感恩的思考。爱的天平里,有一对反义词:“轻”和“重”,母亲的心里,谁轻?谁重?我想你一定知道答案。可是,在你的心里,谁重?谁轻?你可以去想一想。2、是谁度过十月怀胎的辛苦,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谁教我

9、们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是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我们做出一顿顿可口的饭菜?是谁,日夜守候在我们的病床前,寸步不离?是她,是母亲用她温暖的大手牵着我们的小手,迈向成功的未来。此刻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你能说说你的母亲吗?3、读书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我们不仅读懂了作者的母亲,也读懂了自己的母亲,这就是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4、你的母亲,我的母亲,文中的母亲,在座的各位老师的母亲,天下的母亲,都同样了不起!此刻,老师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孟郊写的那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同学们,第一次抱母亲让我们明白了爱是需要表达的,爱是需要回报的。今后,也许你身在家乡,也许远在他乡,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心怀一颗感恩之心,永远记住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四、课外延伸,表达感恩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2、满怀深情地把第一次抱母亲朗读给母亲听一听。给妈妈一个温情的拥抱并告诉妈妈: “妈妈,您辛苦了!我爱您!”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形象 轻 重 内心 反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