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02872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

2、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籍独不愧于心乎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虞兮虞兮奈若何 若非吾故人乎A.与相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解析:选C。难道;只,仅;与相同,你。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垓下悲歌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细致地刻画了一个骁勇善战、知耻重义,而又自负却不心服的悲剧英雄形象。B.垓下歌是项羽面

3、对着女人和宝马唱出的悲歌,表现了个人在巨大的历史命运控制下不能自主、命运无常的悲剧意识。C.“莫能仰视”,写出左右对项羽的畏惧,突显了项羽的声威和气势。其中“莫”是“没有人”的意思。D.文言文中,常见词类活用的现象。例如,在“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的“东”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的“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解析:选C。C项,“莫能仰视”,写出左右对项羽的不忍心。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_(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译文:_答案:(1)(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上天要我死,我还渡江干什么?)(2)即使江东父老

4、兄弟们爱怜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面对)他们呢?4.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答案:观点一:肯定。战败无颜见江东父兄,羞愤自杀,是他气节的表现,死亦为“鬼雄”。观点二:否定。遭到失败就羞愤自杀,不能“包羞忍耻”,不思东山再起,不是真正的英雄。二、语言运用5.根据要求提取下面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次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

5、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悟,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2)人学的史学观:_答案:(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6.鲁迅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仿照以上示例,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两部,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论。评论可以揭示作品的主题,可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每一则不超过20字)诗经:_论语:_红楼梦:_答案:诗经悠远的民谣,先民的歌唱。论语仁者的叮咛,智者的思想。

6、红楼梦流泪的宝黛恋,失去的大观园。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情绪激昂)B.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去,消失)C.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受到宠爱而跟随在身边)D.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约定)解析:选B。逝:奔驰。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天之亡我项王瞋目而叱之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C.吾为若德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解析:选D。A项,前者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为代词,代人。B项,前者为动词,受;后者为介词,表被动,被。

7、C项,前者为代词,你;后者为连词,如果,假如。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身七十余战B.亦足王也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解析:选C。C项为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A、B、D都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意思分别是亲身经历(参加),称王,向东走。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D.所当者破,所击者破,未尝败北解析:选D。A项,“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多指某一区域;B项,“山东”古义是崤山以东地区,或一般山的东面;今义指山东省;C项,“左右”古义是身边的侍从护卫,今

8、义多指旁边或表示约数。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

9、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

10、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驻扎B.汉军乃觉之 觉:发觉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D.项王亦身被十余创 被:介词,表被动解析:选D。被:遭受。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然今卒困于此以其无礼于晋C.以故汉追及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项王瞋目而叱之秦王还柱而走解析:选B。A.代词,他。B.介词、在;介词、对。C.连词,因为。D.表修饰关系。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

11、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哀。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为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重现神威,斩将刈旗,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D.东城溃围的快战中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在当时绝境的情况下,项羽每战都能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解析:选B。B项,“剩余八百人”错误。8.将文中的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译文:_(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译文:_答案: (1)难

12、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这里楚国人这么多呢?(2)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行军,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