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解题方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025979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解题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文言文解题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文言文解题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文言文解题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文言文解题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解题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解题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高考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翻译原则1.要有语境意识,不能孤立地去翻译句子本身。文言文中,对个别句子的翻译,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因为有些句子中的实词甚或虚词,在独立的句了中作出的解译是行得通的,但句子来源于整个文段,如果把这个翻译放回到原文中去,可能就不符合原文语境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对所考查的语句进行翻译,必须要结合语境给文言文句定位。2.采取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这是文言文翻译必备的一环,翻译就是将文言词变

2、成现代汉语词,而文言文就是文言实词加虚词的语法组合,因而必须做到字字落实,为保持原貌必须直译。3.在翻译过程中,要将文言文的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这是根据它们的特点决定的,当然不是每一个字者都如此(现代汉语词保留古汉语词的除外)。4.在翻译中的过程中,必须将古汉语的句式、用法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用法。古今汉语的句式、用法是有较大的区别的,特别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和为动句,以及一些活用现象等等,必须译出,这一点是绝对不容忽视的。5.必须关注省略句,该补出的必须补出,该明确的必须明确。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汉语比较简约,该省则省,

3、该简则简,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因此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为使语意明确、完整,必须关注省略的内容,补足并明确省略的内容。例如: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译为:人民禁不住禽兽虫蛇(的侵害)。如果译文不加括号中的内容读起来就不通顺,有语病。6.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气语言风格必须在翻译的时候很好地体现出来。语气在某种程度上说具有表意的作用,而风格则体现语言的特色,这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是不空忽视的。例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一为:希望再捡到碰死的兔子,结果当然不能再得到兔子,这件事却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译文二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译文一没有重视与原文风格保持

4、一致,改动较大,而译文二则采用直译的方式且保持了古文原貌,较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再如: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译文一为:周朝败亡的原因,不外乎这个罢了。译文二为:周朝所以灭亡的原因,大概就在这里了。结合原文的上下来看,柳宗元对“周之败端”确实作了很肯定的解释,从这点看,译文一并没有错,但是柳宗元在这里是用一种推测语气“其在乎此矣”来表达这种肯定的解释的。译文一没能把这种语气表达出来,译文二则把这种语气很好地表达出来。翻译方法1.对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够发现千里马。句中的“世”可译为“世上”。2.替换

5、。把古代词换成构词成分完全不同的现代词。例如上例中的“有”,可译为“发现”。至于有些意思含蓄深奥的句子,虽然把其中的古代词换成了现代词,但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就只好意译了。例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中的“为刎颈之交”,若直译为“成为割脖子的朋友”,那会使人感动莫名其妙,因此必须意译为“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等才能表达清楚。3.保留。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人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职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等)可保留不译。例如前边例子中的古今通用的词“有”“然后”、人物名“伯乐”“千里马”就不必译了。4.删略。对文言文中的某些语气词、连词和谦敬副词等,现代汉语中没有对等的词可以代

6、替,删去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时,就可以删略。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中的“者”“也”,等等。5.补充。即被译出文言文中没有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成分。例如“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只有补出状语“才”、“能够”,句子的意思才完整。6.调整。即对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序,一般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过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句子是主谓倒装的,目的是强调谓语,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为:你不聪明,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翻译口诀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

7、,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高考文言文翻译实题练习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一、词类活用要特别关注 1.名词活用为动词练习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译文 。2.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练习2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译文(万泉) 。 练习3奇之,立许字以女。译文 。练习

8、4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译文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练习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译文 。二、特殊文言句式在翻译中要体现出它的特殊性1.判断句练习6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译文 。2.省略句练习7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译文 !3.被动句练习8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译文 。4.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练习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译文 !练习10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译文 。三、注重对关键实词的翻译练习11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译文(阳城) 。练习12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

9、焉。译文 。四、虚词是句子的润滑剂练习13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译文裴侠说:“ 。” 。五、不忽略句子中隐含的语气练习14赵国何求而不得也!译文 !练习1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译文 。高考文言文翻译实题练习详解教师讲义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在此将其系统地归纳如下。一、词类活用要特别关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

10、为动、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对活用词的翻译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在翻译活用的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充当的成分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1.名词活用为动词例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解析此句中的“亡”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是在连词(连词后一般跟动词)

11、“则”之后,而“王”的位置与后一句的“亡”相同,两句对举,功能也应相同,故“王”是动词“称王”义。译文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2.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例2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解析此句中“请出之”的“出”从语法角度推断其肯定为动词,但如果直译成一般动词是不能体现出主语对宾语的主动性的,这时就应当考虑它是否属于使动或意动、为动用法。译文(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让他们出狱(耕种),县令不允许。例3奇之,立许字以女。解析此句中“奇之”的“奇”肯定为动词,但如果译成“奇怪”,句子明显讲不通,此时不妨

12、往其它方面想一想。比如师说中“不耻相师”中的“耻”字就是典型的意动用法认为耻辱。译文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例4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解析此句中“丧”如果直译成“哭”,看似通顺,但与下文意思不符,若从为动的角度翻译,则通畅无阻。 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解析此句中“贤”和“愚”本为形容词,但形容词是不能充当句子主语的,由此可以判定这两个词的词性发生了改变,应当是名词的功能。具体翻译时可用替换法分别译为“有才德的人”“愚笨的人”。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