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01971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2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3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延及高考。考点阐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高考中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4 一组: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6、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句式特点:】者,也第二组: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莲,花之君子者也。3、夫战,勇气也。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粟者,民之所种。7、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句式特点:】,者也;,也;者,第三组:1、此天子气也。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此亡秦之续耳。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是寡人之过也。???6、是亦走也。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句式特点:】此;是译为“这(是)”第四组: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3、不知木兰是女郎。4、汝是大家子

3、,仕宦于台阁。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句式特点:】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第五组: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臣本布衣。3、梁父,即楚将项燕。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句式特点】通过副词“乃”“即”“则”“皆”等表判断。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译出。第六组:1、荀卿,赵人。2、秦,虎狼之国。3、刘备天下枭雄。4、此人力士。5、此子贤者。【句式特点】没有词语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第七组:1、予本非文人画士。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人死

4、,则曰:“非我也,岁也。”【句式特点:】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判断句主要形式:】1、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用“者,也”表判断。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前单用“者”或后单用“也”表判断。2、用“此(是)”句式表判断。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4、用“即”“乃”“则”“皆”等副词表判断。5、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6、用“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二)课外知识知识迁移: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邻之厚,君之薄也。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4、曾不若孀妻弱子。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7、是可忍,孰不可忍?8、此

5、帝王之资也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二)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第一组:1、不拘于时,学于余。2、而君幸于赵王。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不能容于远近。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句式特点:】用介词“于”表被动。第二组: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特点:】用“见”“见于”表被动。第三组: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如姬父为人所杀。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特点:】用“为”“为所”

6、表示被动。第四组:1、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句式特点:】用“受”“受.于”表示被动第五组: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句式特点:】用介词“被”表被动,与今相同。第六组:1、戍卒叫,函谷举。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王之蔽甚矣。【句式特点:】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被动句主要形式:】1、用介词“于”表被动。2、用“见”“见于”表被动。3、用“为”“为所”表被动。4、用“受”“受.于”表示被动5、用介词“被”表被动。6、动词本身表被动。(二)知识

7、迁移: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A)A、同舍生皆被绮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c)A、吾属今为之虏矣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行将为人所并3、翻译句子:(朱)晖(hui)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答案:】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常常被人弹劾。三、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现象非常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一)分析下面的句子,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句子省略成分,体会

8、省略特点第一组: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补充省略成分: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梁惠王)曰:“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曰:“王如知此,(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略主语】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第二组: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9、,其不善者而改之。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补充省略成分: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步)三四里。【句式特点:】省略谓语。第二组:1、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屠惧,投以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竖子不足与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相如闻,不肯与会。补充省略成分:1、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屠惧,投(之)以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竖子不足与(之)谋。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相如闻,不肯与(之)会。【

10、句式特点:】省略宾语:省略动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第四组: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2、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补充省略成分: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2、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于”“以”两词)。【省略句主要形式:】1、省略主语: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省略动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4、省略介词:主要是“于”、“以”知识迁移: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3、齐威

11、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4、叶公见之,弃而还走。5、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补充省略成分: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2、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3、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将)4、叶公见之,弃(之)而还走。5、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四、倒装句(变式句)。文言倒装句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置。(一)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第一组:1、

12、大王来何操?2、沛公安在?3、客何为者?【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恶、曷等。)第二组:1、忌不自信。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古之人不余欺也!【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不、未、莫、无、弗、勿等)第三组: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夫晋,何厌之有?3、唯命是从4、唯利是图【结论三:】用“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第四组:1、何以战?2、微斯人,吾谁与归?3、项王项伯东向坐【结论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

13、的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4、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练习巩固:1、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那么子孙不能救我2、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什么还要攻打它呢?(为曷)(二)定语后置概念:定语是修饰限定名词的,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有时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称为“定语后置”。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第一组: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

14、、求人可使报秦者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第二组:1、马之千里者2、石之铿然有声者【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第三组: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第四组:1、尝遗余核舟一。2、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3、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中心词+数量词定语语前置的几种形式: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4、中心词+数量词练习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B)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三)状语后置概念: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做补语,而现代汉语则习惯将它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