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01848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如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判断()A1处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条件B2处的火已喷发可能形成石灰岩C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4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答案】D【解析】读图,1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是良好储油、储气构造,选项A错。2处为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选项B错。3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便于储存地下水,选项C错。4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常常含有化石,选项D正确。2从成因上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背

2、斜成山,C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BB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CD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D外力作用是形成图示地貌形态的主导因素【答案】A【解析】从地表形态看,1处背斜成山,C处为断层构造,抬升的岩块成山,因此A项正确。B处位于河流汇入海洋的位置,常常由流水搬运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选项B错误。D处为角峰,是由于冰川侵蚀而成,选项C错误。图示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选项D错误。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3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3、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答案】B【解析】考查地质作用与海岸线进退的关系。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地壳升降、泥沙沉积、海浪侵蚀等因素影响。从图文材料看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都是地壳持续下沉区,而且都在大陆东岸,属于东南风的迎风海岸,因此三地海岸线的进退差异与地壳升降、海浪侵蚀等因素关系不大。从泥沙沉积看,乙地位于黄河河口附近,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向海推进;甲地位于海河河口附近,海河含沙量比黄河小,泥沙沉积量较小,泥沙沉积与地壳下沉、海浪侵蚀等共同作用维持海岸线的动态平衡,海岸线基本稳定;丙地不位于大河河口附近,泥沙沉积量极少,所以海岸线向陆地后退。故

4、选项B正确。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4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C【解析】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K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故选C项。5.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埋藏条件与常规天然气不同,主要沉积在密闭性较好的页岩层底部。下图四地可能勘探到页岩气矿产的是()A甲B乙 C丙D丁【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了矿产资源与地质

5、构造。甲、丙位于页岩层底部,但甲页岩层上部为风化物,密闭性差。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67题。6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A BC D7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答案】6.B7.A【解析】第6题,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了河漫滩的形成。河漫滩宽阔程度与河流所处的地区地势平坦程度有关,图中显示河段为山间小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易于河漫滩的形成与拓宽;其他河段多为河谷地形,不易形成宽阔的河漫滩。第7题,前期与后期比较,可以发现后期河流更平直些且河流流向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河流侵蚀作用造成河道改变的结果。如图为江汉平原某河

6、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北岸堆积,南岸侵蚀D侧蚀作用较弱,下蚀作用较强9有关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B该区域聚落一般呈团状分布C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减轻洪涝灾害D北岸筑堤束水,该地貌无法继续发育【答案】8.A9.B【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河流南岸有河漫滩发育,如果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河漫滩与南岸之间的水域将被泥沙淤积,因为该水域内河水流速最慢,所以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岸堆积,北岸侵蚀;有河漫滩发育,可以判断侧蚀作用加强,下蚀作用减弱。第9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

7、沃,利于农耕;该区域聚落一般沿河流分布;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增加河流的通畅性,减少泥沙沉积,减少洪涝灾害;北岸筑堤束水,能减少河流对北岸的侵蚀,该地貌无法继续发育。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从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不胜枚举。右图中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据此回答1011题。10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11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答案】10.C11.B【解析】第10题,河流在地势平坦地区出现弯

8、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造成的。第11题,河流上游多侵蚀地貌,如“V”型谷;白鹭洲是流水堆积地貌;“惊涛拍岸”道出了河流的侵蚀作用;江水穿过峡谷,是侵蚀作用。读某河流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14题。12图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AV型谷 B冲积扇C河漫滩 D三角洲13下列四幅图描述了该河流谷地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A BC D14以下为沿ab线的河床横剖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 BC D【答案】12.B13.D14.A【解析】第12题,H地地处河流出山口,容易形成冲积扇地貌。第13题,河段由X到Y,即河流由上游向下游,河流上游下蚀作用强,中下游侧蚀作用增强,河流变宽,水流速度逐渐减

9、慢,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第14题,a位于河流凹岸,b位于凸岸,河流受水的惯性影响流向凹岸,凹岸水的侵蚀力大,河床较深较陡。二、综合题(共44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材料一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材料二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A或B)处的板块一致。(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主要自然资源有_。(3)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4)根据材料一,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0、【答案】(1)印度洋B(2)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3)冰川作用(4)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持续碰撞,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使亚欧板块受挤压抬升。【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板块a向下俯冲,结合青藏高原地形及纬度位置,判断板块a是印度洋板块,与材料二图中B处的板块一致。第(2)问,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该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3)问,结合材料中“尖尖的金字塔”“山峰外形”和海

11、拔判断珠穆朗玛峰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第(4)问,结合板块碰撞、向北运动等分析即可。16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历史变迁。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4分)(1)说出长江河口沙坝的成因。(2)简析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历史变迁规律。(3)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速度减慢,可能原因有哪些?【答案】(1)在河口区由于河流入海后水流扩散、坡度减小,又受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所携泥沙在长江口堆积形成沙坝。(2)长江口沉积作用大于海浪等侵蚀作用,海岸线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向大海推移;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长江流域植被破坏程度增加,河流含沙量上升,海岸线向大海推移的速度越来越快;受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口北岸沉积作用更加明显,河口沙坝逐渐和北岸陆地相连,北岸海岸线向东推移速度快,三角洲海岸线总体向东南摆动。(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