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肿和新生儿产瘤的区别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01822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血肿和新生儿产瘤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生儿血肿和新生儿产瘤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生儿血肿和新生儿产瘤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生儿血肿和新生儿产瘤的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生儿血肿和新生儿产瘤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血肿和新生儿产瘤的区别(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血肿和新生儿产瘤的区别新生儿头颅血肿发生部位是顶骨骨膜下,范围不越过骨缝,出现时间是产后2-3天最大,3-8周消失,局部有波动感。新生儿产瘤又叫胎头水肿,是先露部皮下组织水肿,不受骨缝限制,娩出时就存在,产后2-3天消失,呈凹陷性水肿。胎头水肿是由于胎头受压,局部循环受阻,引起组织水肿,产瘤不用处理。头颅血肿要给维生素k1及维生素c,局部不要揉擦,以免感染。新生儿出生时,头顶左侧或右侧,或后方有瘤样隆起,即为产瘤。 在分娩过程中,当胎头抵达母体骨盆底时,胎头受压颅骨互相重叠逐渐蛮形,其中在胎头最前面的部分受压最大,局部的血液循环受影响,发生水肿,形成产瘤。在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的情况下,产

2、瘤更为明显。产瘤一般在出生后一、二天自行消失,不需处理。如果胎儿收到压迫力过大,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即形成血肿。一般来说,产瘤是在皮下、颅骨外,而血肿可以发生在颅内,需要警惕。可以CT检查明确。 产妇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和产道挤压,胎头皮肤,皮下组织血液循环受阻,局部出现充血,水肿和瘀血,甚至颅骨也会部分重叠使胎头暂时拉长变形,出现皮下血肿,医学上称为产瘤。 头皮是颅骨外一层致密的软组织,含丰富的血管组织。头皮是由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层,腱膜下层和骨膜层组成。头颅受到外力作用后,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按血肿出现的部位,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三种类型。皮下血肿位于头部皮肤下

3、与帽状腱膜之间,其中有许多致密的纤维组织使血液不易向周围扩散,血肿局限,界限公明。帽状腱膜下血肿因腱膜下层组织疏松,加上帽状腱膜下的血液并不凝固,所以血肿易向周围扩散。检查时可见头部广泛隆起,界限不清,手指触压时有液体波动感。骨膜下血肿不超过骨缝,而且也较硬。新生儿产伤所致的血肿就是这种类型。 产瘤不会影响婴儿智力。因为这种出血仅仅发生在骨膜与颅骨之间,并非是颅内出血,也没有殃及脑细胞。至于头颅变形也是暂时的,新生儿骨质柔软,易变形也易恢复,所以家长勿须为此而担忧。什么是小孩头部血肿和产瘤呢?出现类似症状后什么是小孩头部血肿和产瘤的区别之处呢?而什么是小孩头部血肿和产瘤产生的原因呢?针对这些问

4、题先来看看以下资料。孩头部血肿和产瘤是由于小儿出世时母亲的骨盆和小儿的头部不相称即“不配套”,胎位不正常如枕横位,所以,当胎头到达骨盆壁时,头颅骨受压迫,或使用过产钳助产,牵拉力量过大引起头颅受伤。因此,在生后几小时至几天以后,主要在头顶骨膜下,其范围大小不一样,小者像鸡蛋大,要是大者可与颅骨块大小差不多,稍为隆起,圆形,边界清楚,不超过骨缝。出生后13天可渐渐增大,表面皮肤色泽正常,用手指压肿块有凹陷,稍为硬些,有弹性,不容易移动,有波动感觉,那是由于内有血流的关系。因为是骨膜下出血,血吸收比较慢,所以,需要2一4月才能消退,一般情况下在家治疗就可以了,须要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果有

5、感染时加用消炎药。生后头几天可用冰袋或冷水袋敷局部,避免加重出血,不要揉搓。或戴顶小帽子,减少头部和枕头磨擦的刺激。过了一星期以后可改用热敷,以帮助血肿周围血液循环,促进吸收血块,出血初期可服三天维生素k,在家护理4一8周以后血肿仍不消退,而且也比较大时,可到医院外科作抽吸手术或用超声波理疗。能获得痊愈。新生儿产瘤与头颅血肿不一样,部分小儿出生时很顺利,但是仍然发现头顶部有局限性水肿。有时可慢慢的蔓延至全头部,少数亦可以出现头皮红肿,比较柔软,无弹性,用手指压水肿部位可见有凹陷,可以移动,外形像棱形和椭圆形,水肿边界不清楚。其原因是由于小儿出世时,头部在产道时,压迫了头皮的软组织,使软组织内的淋巴及静脉循环受到障碍。液体只好渗到头皮组织中去形成局部水肿。因为是分娩小儿时引起的,故称为产瘤,又因为发生在头顶部先露部位,所以称为先峰头。出现这种表现时,不用特殊治疗,局部用热敷,抬高小儿头部位置,经常转换头位,一般在2-7天水肿就自行消退了。少数机化后会终身存在。过大的血肿严格消毒后抽出积血,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和止血剂。小孩头部血肿和产瘤注意警惕1、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因为小孩头部血肿和产瘤可因红细胞的破坏产生胆红素而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加重。2、预防感染的发生。3、是否合并颅内出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