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训练【第15讲】课时达标自测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01709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训练【第15讲】课时达标自测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训练【第15讲】课时达标自测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训练【第15讲】课时达标自测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训练【第15讲】课时达标自测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训练【第15讲】课时达标自测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训练【第15讲】课时达标自测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冲刺训练【第15讲】课时达标自测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1(2013青岛模拟)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装置可用于分离C2H5OH和H2O的混合物B装置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气体C装置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D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解析:选AC2H5OH和H2O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2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4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AMgMg(NO3)2BMgMgCl2Mg(OH)2Mg(NO3)2CMgMgOMg(NO3)2DMgMgSO4Mg(NO3)2解析:选C该法耗用的原料少且不产生

2、污染物。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过量稀硫酸中加入除去油污的废铁屑,是制备硫酸亚铁的可行方案B向碳酸钠粉末中加入少量乙酸溶液,生成大量气泡,说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C向铝屑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D向硫酸亚铁铵溶液中,依次加入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2解析:选BA项中因为硫酸过量,所以铁没有剩余,生成的Fe2容易被氧化成Fe3,制备的硫酸亚铁不纯,A项不正确;B项中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可以说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B项正确;C项中因为过量的NaOH会和氢氧化铝反应,所以不是最佳方案,C项不正确;D项中如果原溶液中含有Fe

3、3不含Fe2,依次加入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也变红,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Fe2。4(2013成都模拟)某同学为探究SO2与Ba2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形成BaSO3沉淀,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A将SO2通入Ba(OH)2溶液中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B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SO2分别通入BaCl2溶液、BaCl2与HCl的混合溶液、Ba(OH)2溶液中,观察到只有Ba(OH)2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将SO2通入BaCl2与NH3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选CA、D项方案不能说明SO2与Ba2在非碱性条件下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B项中SO2溶解后会形成

4、酸性溶液,NO在酸性条件下可将SO氧化成SO,得到的沉淀是BaSO4。5(2013临沂模拟)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解析:选AA项中生成的气体会从漏斗中逸出,此外还缺少计算时间的秒表;B项可根据U形管中左右液面高度的变化判断大试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由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知C对;SiO2热稳定性较强,而NH4Cl受热分解变成气体,遇冷又化合成NH4Cl。6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证明盐酸酸性比醋酸强用同一电路测等体积的盐酸、醋酸溶液的导电性B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C证明钠的金属活动

5、性比铜强向CuCl2溶液中投入金属钠D证明溶液中含有I向溶液中加入淀粉解析:选B通过导电性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必须使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A错误。金属钠投入CuCl2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Cu2反应生成Cu(OH)2金属钠不能从CuCl2溶液中置换出铜,不能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C错误。淀粉只能检验出碘单质,D错误。7在实验室里用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有下列两种途径:(1)FeH2Cu(2)CuOCuSO4Cu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等量的铜,则下列有关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消耗铁的质量相同B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C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D消耗氧化铜的质量

6、相同解析:选D高温下利用H2还原CuO制Cu时,H2很难完全反应,故制取相同量的铜,(1)法要比(2)法多消耗H2SO4和铁,消耗CuO的质量相同。8(2013青岛模拟)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铜粉和硫粉混合均匀并加热以制取CuSB将Cu片放入过量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加水以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C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加热以制取CuOD设计CuAl浓硝酸原电池,以证明金属活动性:CuAl解析:选C铜粉和硫粉反应生成的是Cu2S,A错误;Cu与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B错误;“CuAl浓硝酸原电池”中Cu发生

7、氧化反应作负极,不能证明金属活泼性CuAl,D错误。9(2013浙江高考)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A项,由于试液中外加了NaOH和Na2CO3溶液,故不能确定原试液中是否

8、含Na;B项,试液中有没有葡萄糖酸根,都无银镜产生;C项,滤液加氨水无沉淀,说明无Mg2,加Na2CO3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a2;D项,试液中有可能含有Fe2,也有可能只含有Fe3而不含Fe2。10(2013潍坊模拟)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来源:(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_(填字母)ACl2BO2来源:CCO2 DNO2(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NH

9、3具有_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_。(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 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解析:(1)仪器a为分液漏斗;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或碱石灰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使NH3H2O分解,所以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来源:(2)氯气和二氧化氮是有色气体,故排除AD,该装置适用于固液体混合不加热制取气体,可以制取氧气:2H2O22H2OO2,也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10、3)该反应中氧化铜被还原生成单质铜,所以氨气有还原性,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3H2ON2。(4)E装置中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装置中水蒸气进入D装置。(5)读取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时,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来源:(6)干燥管吸收的物质是水,量气管收集的气体是氮气,水的物质的量为m g/18 gmol1含有的氢原子为m/9 mol,氮气的物质的量为n L/22.4 Lmol1,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11.2 mol,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答案:(1)分液漏斗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2)BC(3)还原3CuO2NH3

11、3Cu3H2ON2(4)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5)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6)11(2013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已知AgNO3晶体加热分解生成两种单质和红棕色气体。用下列某些装置粗略测定混入了其他不分解也不参与反应的杂质的硝酸银的纯度,并进行有关实验(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已略去),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AgN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2)测定AgNO3的纯度,可选用由A、B、C、D组成的装置,但其中不合理的是_,该错误引起的后果是_。(3)B瓶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填“有”或“无”)影响,理由是_。(4)如果改进装置后,称取硝酸银试样4.

12、00 g置于A中缓缓加热,待反应完全后,产生的气体通过B、C装置后,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并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112 mL,则试样的纯度为_。(5)如果加热Cu(NO3)2生成氧化铜,则加热分解所得气体应通入装置_(填“E”或“F”),其理由是_。解析:(1)AgNO3晶体加热分解生成Ag、O2以及红棕色NO2气体。(2)测定AgNO3分解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利用排水法测定,若气体从长导管进,无法将水排入量筒。(3)AgNO3分解产生的气体VNO2VO221,4NO2O2H2O=4HNO3,O2过量,通入水后有O2剩余,B瓶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4)根据AgNO3分解产生的气体VNO2VO221和4NO2O2H2O=4HNO3以及剩余O2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可推知AgNO3分解产生的O2为0.01 mol。根据2AgNO32Ag2NO2O2,可知AgNO3为3.4 g,则试样的纯度为85.0%。(5)根据2Cu(NO3)22CuO4NO2O2,分解产生的气体VNO2VO241,恰好被水完全吸收,为防止液体倒吸而应选装置F。答案:(1)2AgNO32Ag2NO2O2(2)C无法将水排入量筒(3)无AgNO3分解产生的气体VNO2VO221,通入水后有O2剩余(4)85.0%(5)FCu(NO3)2分解产生的气体VNO2VO241,恰好被水完全吸收,为防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