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00714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融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融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融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融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一、金融的功能是什么。答:金融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资金融通。把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把聚集的资金分配出去,实现资金的纵横融通。(二)资源配置。资金流动带动生产要素在部门间、地区间、企业间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三)信息反映。资金流动状况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态。(四)政策传导。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过程提供有效机制。二、简述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答:现代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一是金融活动越来越市场化。与计划经济相比,从生产资源的配置看,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进行,金融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从金融体系内部的资源配置上看,越来越多地通过资本市场进

2、行。二是金融资产越来越证券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金融资产证券化不断加深,其流通渠道也更加广阔。三是金融运行越来越技术化。现代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发展起到强力推动作用。现代金融越来越运用现代技术,依赖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撑,电子金融逐步取代传统金融。四是金融业务越来越综合化。从过去崇尚的分业经营,到目前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一体化经营,为金融企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过去作为禁区的金融企业投资工商企业现在也悄然兴起。五是金融发展越来越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引起资金运动的全球化,这也正是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三、试述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答:我国金融

3、市场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1990年末,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后,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在境内上市的公司总数由资本市场建立时的10家增加到今天的1381家,累计筹资额达到9167亿人民币。同时,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我国债券市场第一个金融衍生工具债券远期交易正式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规避风险的工具,对促进现货市场发展、完善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维护金融稳定以及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主要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以及黄金市场构成的,具有

4、交易场所多层次、多产品、多种交易机制的金融市场体系。参与交易的产品主要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票据、外汇和黄金,基本上涵盖现货、回购、远期与期货等重要交易机制。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发达国家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一般水平为3:7,而我国2003年为1.5:8.5。这种失调使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不仅增大了银行系统的贷款风险,影响了商业银行改革的进度,也使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明显加大。2、银行存贷利率缺乏弹性。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我国政府对银行信贷市场利率仍然控制过死,不能真正体现资金供求关系,不利于充分发挥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3、中小银行

5、发展不足。这是金融机构体系结构不合理的具体反映,影响金融功能的发挥,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受阻。即使中小企业能从大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也在一对一的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往往要被迫接受更加严苛的条件,增加融资成本。4、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企业债券比重过低,且在审批制度下又集中于少数大型企业,中型企业难以发债筹资,于是体制外筹资层出不穷,非法集资屡禁不止,造成金融秩序混乱。加上股票市场层次结构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国家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需要,缺乏必要的衍生产品,缺少多元化的、具有竞争性和互补性的、拥有长期稳定资金的机构投资者。5、上市公司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效益不

6、理想。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其主要着力点是:一要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二要扩大企业债券发行,优化证券市场结构。三要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四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五要完善金融市场法制体系。四、货币政策的三大传统工具是什么?答:所谓货币政策的三大传统工具,主要是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一)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按规定把自己吸收的存款存入中央银行一部分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可贷资金的多少,即放款数量多少。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信贷规模缩小货币流通量减少(反之亦然)。存款准备金率是调控信用规模的强有力的工具。但是存款准

7、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其局限性,包括缺乏足够的弹性,作用力度偏大,会对各类、各地区银行产生不一致的影响等。我国自1984年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特别是1998年贷款限额制度取消以后,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作用得到强化。(二)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的转让。其调控作用表现为: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及社会的资金需求;二是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其局限性是:中央银行在使用这一工具时不能完全处于主动地位;操作难度大,容易出现顺周期调节。我国自1986年中国人

8、民银行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试行办法,正式开办对专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再贴现业务。(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金融调控目标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市场操作。其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调控作用的机理是:中央银行买进证券货币投放增加货币流通量利率下降银根放松;中央银行卖出证券货币回笼减少货币流通量利率上升银根收紧。即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岀有价证券,会引起货币投放或回笼,进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对货币供求关系进而对经济运行过程产生调节作用。其局限性是:政策操作的条件要求高;政策“时滞”长,操作难度更大。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自1994年3月启动外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1996年

9、4月开始办理买卖国债的公开市场业务,目前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最主要的工具。目前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40家商业银行)。交易方式:(1)现券交易;(2)回购交易;(3)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五、试分析我国的金融风险。答: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银行业风险、证券市场风险、保险业风险、地下金融风险等四个方面。一是银行业风险。主要表现:(1)不良贷款比例偏高。不良贷款是银行风险的重要体现。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不良贷款过高的比例明显下降,但是风险仍然值得关注。到2005年6月末不良贷款比率为10.15%,2005年6月底降到7.5%,但与国际著名银行相比,比率仍然偏高。而且比率降低还主

10、要来自于政策因素。如1999年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政策性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之后,2000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下降了10%左右;2004年,央行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一批拟上市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集中处置,不良贷款再次出现明显的双降。同时由于加强了对不良贷款比率这一指标的强化考核,促使银行通过扩大信贷投放对不良贷款进行“稀释”。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破产法的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负债的很大一部分终将转化为账面不良贷款,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可能岀现反弹。(2)资本充足率偏低。自有资本金是否达到合理的比例,是衡量金融机构安全性的

11、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充,但仍不能真正达到国际标准。截至2004年6月底,绝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1%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3.98%。(3)存贷款期限不匹配。存款来源短期化趋势明显,而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加剧。“短存长贷”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4)贷款与房地产高度关联。房地产信贷在银行业整体信贷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00年房地产信贷比重为6%;2001年上升到13%;2002年达17%;2003年已高至21%。银行信贷风险与房地产投资风险高度关联。(5)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近年来,连续岀现银行内部人员特别是银行行长违法犯罪案件。二是证券市

12、场风险。主要表现在:(1)证券机构不良资产比例高。券商风光不再,生存状况恶化,盈利模式单一,不良资产超过51%(2)经营不规范。上市公司素质不高、经营不善、违规活动的问题比较突岀,动摇了证券市场基石;券商在经销、自营、承销、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大隐患,一些券商违规经营造成的风险正在逐渐暴露岀来。南方、闽发、华夏、汉唐等证券公司和德隆企业相继岀现危机,是证券市场岀现系统性风险的预警信号。(3)投机严重。投资者结构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投资机构发展不足,大户操纵、内幕交易层岀不穷,缺乏针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机制,市场诚信程度较低,导致市场低迷,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对股权分置改革预期不确定,投资信心不足

13、。三是保险业风险。主要表现在保险业的社会信誉度不高,中资保险公司产品单一且雷同,竞争加剧,效益差。资产负债匹配风险较高。且期限越长,不匹配程度越高。资产平均期限与负债平均期限相差10-15年,随着寿险业的迅速扩张,在偿付高峰到来时期可能集中爆发流动性风险,严重的会引发偿付能力危机。还有保险资金入市产生投资风险。2005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债券基金亏损5.14亿元,平安保险和中国人寿投资亏损分别为12.98亿元和7.86亿元。四是地下金融风险。目前我国地下金融规模大,控制难,还有黑恶势力介入。地下金融兼具创新性和毁灭性,监管难度很大。资料显示,我国地下金融规模已达到地上金融活动规模

14、的1/3。国家外汇管理局曾发布消息:中国地下钱庄每年的洗钱规模为2000亿人民币。因此,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总体判断是金融风险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在金融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金融风险必须予以特别关注。但历史形成的风险大部分已经得到有效处置,加上把国家信用保证这一特殊因素考虑进去,我国金融总体稳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六、试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思路。答: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采取如下政策措施:(一)要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增长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最重要的基础。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必然对金融风险形成挤压,使金融“泡沫”破裂。经济持续增长则可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条件。诚然,经济

15、增长应当是结构优化、效益不断提高的持续平稳健康增长。而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投资增长持续过热,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成为金融风险积累的经济基础。因此,要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二)要加快银行体制改革。银行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行股份制。实行股份制不仅有利于银行多方面筹集资本金,满足银行资本金充足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真正转化经营机制,使银行成为真正的银行。(三)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机构逐步成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国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金融

16、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经营不善或举措不适当,金融机构倒闭的风险加大。为此有必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来保护储户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的安全。(四)要健全金融风险管理机制。金融风险管理包括风险预测、监控、评估、预警、决策、补救等多个环节。健全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应围绕以上环节制定科学严密的规范,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特别要加强金融管理部门(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之间的协调,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堵塞监管漏洞,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机制保证。(五)是完善金融法制体系。健全金融法制体系,包括加快有关的金融立法,使我国的金融法制尽快与国际接轨。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金融违法行为,维护金融秩序。同时也要调整法律关系,对金融机构形成有效约束。(六)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金融风险与国有企业亏损是一棵藤上的两个苦瓜。我国银行贷款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金融风险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