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胜桥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006592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胜桥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贺胜桥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贺胜桥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贺胜桥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贺胜桥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贺胜桥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贺胜桥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以贺胜桥为例作者:黄乔生编号:2009303200210制作日期:2011年11月10日目录一 前言21.1实验目的21.1.1直接目的(野外)21.1.2间接目的(室内)21.2 实验内容31.2.1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31.2.2野外调查31.3 调查意义6二 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72.1 自然条件72.2社会经济情况7三 土壤分类和发生分布规律83.1土壤分类的室内工作83.1.1 扫描拼图83.1.2 配准83.1.3 数字化113.1.4 拓扑规则验证143.1.5 栅格化土壤分类图像143.2根据土壤分类图进行描述并研究发生和分布规律173.2.1由土壤

2、类型分类图可见173.3.2由土壤利用分类图可见18四 土壤特征及评价194.1土壤评价的室内工作194.1.1 归一化194.1.2 栅格化204.1.3 层次分析204.1.4权重计算实现214.1.5栅格计算224.1.6土壤评价图244.2根据结果图,总结土壤特征并进行评价254.2.1土壤类型评价254.2.2土壤利用评价27五 土壤调查资料的解译与统计29六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29七心得体会31实验名称:贺胜桥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学号:2009303200210(二班)姓名:黄 乔 生一 前言1.1实验目的1.1.1直接目的(野外) 1. 获取咸宁贺胜桥的土地信息资料;2了解土地资源

3、评价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3. 理解资源科学和资源调查的基本知识; 4. 运用资源调查的基础理论运用于实践。1.1.2间接目的(室内)1熟悉空间信息的空间校正和适量方法。2了解如何建立关系数据和空间数据之间的相互方法;3了解层次分析确定权重的数学基础,了解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方法;4通过实验了解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相互转换以及相关;5熟悉矢量数据查询和数据编辑方法;6熟悉栅格计算器的一般原理,能够适量使用栅格计算器;7能够设计一般的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框架。1.2 实验内容1.2.1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选择自由式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地区土壤与景观相互关系的具体表现,按需选择特性位置,有目的的进行土壤跟

4、踪调查。遵循原则:尽可能少跑路程而尽可能多的直接调查到土壤单位。采用调查区域绝大多数土壤单位的平均截径为间距。1.2.2野外调查A了解概括分析资料,召开座谈会,进行路线勘测。熟悉调查的区域。我们小组的调查区域第八区,边界范围为蓝色曲线所示。B第一阶段野外工作a.选定采样点如下:b.估计可能可能出现的土壤类型: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1-1薄层砾石红土1-2中层砾石红土石英砂岩棕红壤1-3后层砾石红土2-1红泥沙土泥页岩棕红壤红壤棕红壤2-2红纱泥土3-1面红土Q2-3棕红壤黏贴3-2棕红土母质棕红壤3-3死红土水稻土主要有: 15-1红泥土 15-2面红泥土等等c.群众访问 通过走访村名,了解各地

5、物地名,例如村庄,山,湖泊的名称。并了解当地的土地生产状况及历年的收成,修正预订的点位。d实地调查 按照预设的采样点,一 一挖取坡面,严格按照挖取坡面的要求,以严谨,事实求是的态度对待实验结果。对挖好的坡面进行拍照,然后进行各种理化分析,例如ph值,土壤粘性,颗粒大小,母质类型,有无石灰反应等各种规定需要的数值。采集数据完毕后,回填坡面。e 小结当天野外所形成的认识,写好日志,计划次日工作。C比图和拼图每组完成各自调查区域时,整理好各自的数据资料,并将其反应到地图上,有公共边界的小组之间需要进行比图,即比较相邻区域的土地类型和土壤覆盖类型是否一致,最后需形成统一认识,在地图上修改各自绘错的图斑

6、。确定无误,进行拼图,形成如下两幅图像。土壤利用图土壤类型图D第二阶段野外调查 属于复查阶段,查找遗漏点,归纳争议点,最后有争议的两组同时外出,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调查,采点挖坡面,形成一致的看法。1.3 调查意义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具有不可替代性,调查研究土地资源,了解它的特性,将更有利于对土地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才能将其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值,同时也有助于相关水土保持工程。对贺胜桥土地资源的调查,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资源评价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有利于我们能够向当地村民提供宝贵的生产意见,有利于贺胜桥

7、当地的土地资源被更合理、科学的利用。二 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2.1 自然条件 贺胜桥地处武汉市东南部,处于武汉市与咸宁市的交界处,位于江汉平原的边缘,丘陵较多,平均海拔35m左右,长江中游南岸,山幕阜北麓。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东端的下扬子台坪的大冶褶带的梁子湖凹陷和咸宁台褶束以及幕阜台拗的通山台褶束等3个四级构造单元。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区内褶皱断裂发育,形成现今地貌景观。地势南高北低。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水量1577.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754.5小时

8、。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大暴雨、水灾、洪涝及夏旱、伏旱等。 土壤多属棕红壤,土壤利用类型多样,以种植经济林,水稻为主。经济林以杉树为主。 2.2社会经济情况 中等发展水平,居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经济林为主,经济林主要以杉树,果树为主,部分地区仍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该地区的铁子红土适合制作红砖,在该地区有较多的砖块制作厂。 是国道,武广高铁,京广铁路,武咸高速等要道的必经路线,是交通的重要枢纽。交通极其便利。 该地以特产土鸡汤家喻户晓,由于其特殊的交通优势,使得销售土鸡汤成为贺胜桥的另一收入来源。 三 土壤分类和发生分布规律3.1土壤分类的室内工作3.1.1 扫描拼图 将拼接好的地图通过扫描仪扫描

9、形成电子地图。3.1.2 配准 拿到的遥感底图的方向与我们熟悉的地图方向不一样,应将其逆时针旋转90度,这样有利于下一步的配准。配准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 用经纬网格法 第二 逐个输点法首先打开地图配准的工具条逐个输入校正点,如下是输入后的16个点,进行自动校正后得到的表若残差较大的点可以点击右上角的来删除该点。得到下图根据配准好的遥感底图对土地利用图和土壤类型图进行配准。(以土地利用图为例)。寻找遥感地图上的明显地物,与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图)一一建立对应关系同样删除误差较大的点。 如下图的12个点再保存图像打开校正后的地图如下:另外一幅土地类型图的配准与其相似。3.1.3 数字化选择ArcS

10、can交互式量化工具进行数字化,打开如下图工具条,选择对象,进行编辑。用追踪符号进行矢量化,一一跟踪所有多边形,直至数字化完所有区域,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有可能用到进行跟踪。A 数字化完后的土地利用图如下:部分属性数据如下,共418个区域B数字化完后的土地类型图如下:部分数据如下:3.1.4 拓扑规则验证 由于先前没有建立数据库和拓扑关系,所以需要建立数据库,再新建关系类,再创建要素类。打开拓扑工具条再打开错误检查器一般建立拓扑关系时,选择两种,一种为“不能有空隙”,另外一种为“不能重叠”。逐个将错误纠正。3.1.5 栅格化土壤分类图像A:土壤类型分类图像 B:土壤利用分类图像3.2根据土壤分类图

11、进行描述并研究发生和分布规律3.2.1由土壤类型分类图可见贺胜桥土壤的主要类型为:死红土,面红土,红纱泥土和铁子红土。这些土壤类型均为棕红壤这一亚类。其中红泥砂土属于泥页岩类棕红壤,面红土、死红土、铁子红土均为Q2-3棕红色粘土母质棕红壤这一土属。面红土分布在贺胜桥北部,红泥砂土分布在东西两侧,死红土和面红土在大部分区域都有分布。形成该类土壤的原因:由于当地的母质类型和气候条件决定,贺胜桥地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干湿交替明显,且当地的岩石主要有页岩,石英砂岩,在长期这样气候的影响下易形成

12、上述土壤。其他类型的土壤大多属于水稻土和潮土。水稻土的剖面结构包括下列层次:耕作层(A)、犁底层(P)、渗育层(W)、 淀积层(B)、淀积潜育层(Bg)及潜育层(G)。耕作层淹水时水分饱和, 呈半流泥糊状或泥浆状。排水落干后,呈包含有屑粒、碎块的大块状结构,结构面见锈斑杂有植物残体;犁底层较紧实,暗棕色的垂直结构发达,有锈纹和小铁锰结核;渗育层由于水分渗透,铁质淋洗强烈,颜色较淡;淀积层多呈棱块状结构,多锈纹、锈斑和铁锰结核;淀积潜育层处在地下水变动范围内,呈灰蓝色,有较多的锈斑和锈纹结构不明显;潜育层处于还原状态,呈蓝灰色结构。 水稻土大致可分为淹育、潴育及潜育等三种类型。淹育型发育层段浅薄

13、,属初期发育的水稻土,底土仍见母土特性,如红壤仍有红色底层;潴育型发育完整,具有完整的剖面结构;潜育型属由潜育土或沼泽土发育而成。 潮土的形成过程主要受3种因素的影响:沉积物。河流沉积物是形成潮土的物质基础。在水力分选作用下,沉积物随地势由高到低、或由河床向外延伸,质地由砂至粘呈规律性连续分布。每种质地类型的成因、属性和分布的地形部位大体吻合,其水文地质条件也相似。由于河流交互沉积,土壤剖面中粘砂层次相间,厚度和层位变化很大,土壤水分的运行和盐分、养分的分配常受影响。地下水。地下水位较高,但变化幅度大,通常随季节升降在11.5米之间。毛管作用强的潮土,地下水常在夜间上升至地表,形成夜潮现象。地

14、下水中的溶性物质随地下水向表土移动而引起盐类在土壤表层聚积。在心土层,地下水常导致棕色调的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的形成。耕作。潮土的沉积物母质中矿质养分较丰富,疏松易垦。开垦初期须通过排灌工程系统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防止盐化、碱化和沼泽化等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耕层的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因耕作而急剧改变,心土层的变化则甚微。持续的耕作活动及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轮作等措施可使熟土层逐步增厚,结合态腐殖质含量相应增加,土壤结构改善,有效肥力得到提高。3.3.2由土壤利用分类图可见 该区的土地利用主要为两大类:一、林地;二、灌溉水田。林地包括经济林,疏林,果园,用材林,灌木林,未成林,其他林等等。林地主要集中在调查区域边缘地区,特别是集中在第八区。这是因为在调查区域的边缘低多丘陵,地势起伏变化较大,不易种植水稻,适合种植树木,树木生长与水稻生长相比,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低。杉树是一种喜温喜湿、怕风怕旱的树种,适合生长在深厚疏松的土层、肥沃湿润的山脚、谷地、阴坡种植。所以在山地多种植杉树等其他树木。且水稻需要生长在阳光充足,水量充沛,土壤平坦肥沃的地方,调查区域的中央地区地势平坦,阳光充沛,沟渠湖泊较多,最适合生长水稻。该区域土壤还被利用于利润较高的茶园,果园。这些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