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材料教育学大纲框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00587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研材料教育学大纲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学考研材料教育学大纲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学考研材料教育学大纲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学考研材料教育学大纲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学考研材料教育学大纲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研材料教育学大纲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研材料教育学大纲框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一)科目章节小节知识点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关于教育构成要素的诸种观点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三)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1教育的本质问题2教育本质的论争3教育本质讨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四)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2古代社会的教育3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学原理(二)科目章节小节知识点教育学

2、原理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1教育独立论2教育万能论3人力资本论4帅选假设理论5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三)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1现代化与教育变革2全球化与教育变革3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4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5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

3、展的不平衡性2人的身心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 影响因素1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烁论内因与外因交互理论2遗传素质及其作用3环境及其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的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2学校教育作用及有效发挥条件教育学原理(三)科目章节小节知识点教育学原理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说教育适应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4我国的教育目的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

4、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二)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的概念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六、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2学制确立的依据3各级学校系统4各类学校系统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951年的学制1985年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教育学原理(四)科目章节小节知识点教育学原理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

5、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二)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三)课程编制1泰勒原理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3课程目标概念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5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6课程评价含义功能主要范围(四)课程改革1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220世纪60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学原理(五)科目章节小节知识点教育学原理八、教学(一)教学概述1教学的概念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区别联系2教学的主要作用和任务(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1教

6、育理论概述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2当代主要教育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三)教学过程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四)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概述概念特点结构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2中小学教学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

7、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2班级授课制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七)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讲授;谈话;讨论;实验;实习作业;演示;练习;参观;自学辅导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学业成就评价4教学评价的改革教育学原理(六)科目章节小节知识点教育学原理九、德育(一)德育概述1德育概念2德育任务(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1道德、思想、政治和法制2小学德育

8、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三)德育过程1要素2规律(四)德育原则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2知行统一3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4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5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6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8教育影响的连续性(五)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六)德育途径1直接的道德教学2间接的道德教育(七)德育模式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2体谅模式3价值澄清模式4社会学习模式5集体教育模式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教师职业的特点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4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途径(二)学生1学生的权利2学生的义务(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特点与

9、类型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外教育思想史(一)科目章节小节知识点中国教育思想史一、先秦时期教育思想(一)诸子百家教育思想1、孔丘的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2、孟轲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3、荀况的教育思想“六经”传人“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4、墨家的教育思想“农与

10、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5、道家的教育思想“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6、法家的教育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二)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1、大学2、中庸3、学记4、乐记中外教育思想史(二)科目章节小节知识点中国教育思想史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思想(一)董仲舒教育思想1、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3、论道德教育(二)王充的教育思想1、对神学的批判2、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3、论学习三、隋唐元明清早期主要教育思想(一)颜之

11、推的教育思想1颜氏家训2论士大夫教育3论家庭教育(二)韩愈的教育思想1“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2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思想3论尊师重道(三)朱熹与理学教育思想1、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2、“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3、“大学”和“小学”教育4、“朱子读书法”(四)王守仁心学教育思想1“致良知”与教育作用2“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3论教学内容4论儿童教育(五)黄宗羲“公其非是于学校”(五)颜元的教育思想1、漳南书院2、“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3、“习行”的教学方法4、“六斋”与“实学”教育内容四、晚清教育思想(一)“中体西用”思想1、“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张之洞与劝学篇3、“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二)维新派教育思想1、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2、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3、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中外教育思想史(三)科目章节小节知识点中国教育思想史五、民国早期教育思想(一)蔡元培教育思想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改革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