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00463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待》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等待》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等待》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等待》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等待》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待》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待》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美文档 等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从把握重点语句入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积极的等待观,抵制消极的等待观。 教学重点: 品析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等待”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入公益广告妈妈的等待 等待,无处不在,等待成长,等待考试,等待友谊等等,我们也有过等待的经历,似乎往往关注等待时的心情和结果,而忽略了对“等待”的思考,我们应如何看待等待呢?吴贯中的文章为我们作了解答。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

2、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思考:在文中作者写了哪几种“等待”? 明确:情人相约、亲人守望、丰收耕种 2、作者在文中用哪一句话加以概括等待的个中滋味呢? 明确:“等待中包含了人

3、间百味” 3、不同的等待中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滋味,你从之些等待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 无谓的等待是浪费时间。 树立了长远目标,要坚定的耐心等待。 徒劳无获要放弃不必要的等待。 等待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要享受等待。 人生是等待是耗尽。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等待”是贼? 明确:“贼”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偷东西的人,这里用“贼”则形象地写出人们在等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丢失了时间,是一个令人痛恨的“家伙”。这样写更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如何理解“希冀在等待中获兔的人岂止守株者。” 明确:我们经常会嘲笑“守株待兔”者的愚钝,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又多少次扮演了“守株者”的角色,无端地希冀天上会掉

4、下馅饼来,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空想家,从而消耗着自己的生命。如果说智者的等待是磨砺的必经之路,那么愚者的等待则是迷失的空想。 3“人生是条长长的链子,等待是各环节链子间的纽带。”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比成“长长的链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生的轨迹,而把等待比成“纽带”则充分强调了等待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等待中成长起来,对未来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从来没有停止向前的脚步,将人生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的纽带就是“等待”。 4.“引人入胜的风景,远处有亭台,人们朝亭台走去,到了亭台,更远处有溶洞,于是奔向溶洞,溶洞又非终点,更更远处有瀑布

5、”这里的“亭台”“溶洞”“瀑布”指的是什么?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说你的感受。 明确:“亭台”“溶洞”“瀑布”是人生中一处处美好的景致,实际上就是吸引我们不断向前、不断付出等待的人生目标。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才全力以赴,不顾疲劳,甚至甘于等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如为了达到钢琴演奏八级的水平,要经过长达四五年的“等待”,之后才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谈) 5为什么说“等待”寄寓于“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明确: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等待”与“希望”之间的关系,人们为了希望而等待,因为等待才能迎来希望,所以二者互为表里,密不可分。 6如何理解“

6、等待的未必能获得,而未曾等待的不速之客却飞快来到,而且绝对驱不走,避不开。” 明确:本句话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等待的结果未必都是振奋的,总有不速之事在某一天与我们不期而遇。倒不是因为等待的就是福,不速的就是祸,只是说,不必为等来的喜悦冲昏头脑,也不必为突如其来的灾祸悲痛欲绝。老子在两千年前就告诉我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另一层则告诉我们,这个“不速之客”就是时间的流逝,在等待的过程中,已然从昔日的红衣少年变成今朝的白发先生,人生在等待中耗尽,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学生谈对人生中“等待”的认识,希望他们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7、7“中年在必经之途守候青年,老年又悄悄携走了中年”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明确:先要想为什么“守候”,又为什么“携走”,可以想见时光是不可逆转的,人生就这样在等待中耗尽,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从少年到白头的生命历程。人生是一个个等待的集合,又在一个个等待中度过,也因一个个等待而精彩,还由一个个等待来维系。其中饱含作者对岁月催人老的无可奈何。 小结: 作者以“等待”为题,是希望通过本文让人们长怀希冀,因心怀希冀而能享受这“等待”。正如文中所写到的“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为了争取更美好的一个个未来的景点” 五、作业 片断练习: 学过本文后,你一定对“等待”有了新的感悟,请用一段文字写出你对等待的独特感悟。 板书设计: 等待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