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心得体会通用范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00346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通用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通用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通用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通用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通用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通用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心得体会通用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反思心得体会通用范文2.教学反思心得通用范文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反思是人们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进行思考的过程,是人有意识的考察自己的行为的能力,它使人更清楚的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从而更理性、更有目的的开展行动。反思性数学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信息、思维、结果等进行反思,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重构知识网络,推动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觉。笔者就当前的反思性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开展为本”的理念,传授数学知识、开展根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局部数学教师受传统升学

2、观念的影响,以知识为位,存在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首先,局部教师在教学环节是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范例研讨、稳固练习、小结作业,而缺乏“质疑反思”环节,轻视了学生的反思、咀嚼和总结。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反思行为缺乏引导,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片面,对定理、公式不能掌握。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轻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轻视了学生的反思活动。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杜威认为,反思有三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开放的头脑,二是责任感,二是用心致志,三种态度确保人们的反思行为。数学现象具有抽象性,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容易产生困难,局部学生自制力差,缺乏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3、容易动摇信念。对发觉的错误也不善于查找原因,不能及时纠正,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开展。二、数学反思性学生的几个阶段1、反省推断。学生要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并作出推断。如学习方法是否恰当,解题思路是否清楚,答案是否正确,解题方案是否。2、发觉问题。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内心充满疑心、困惑,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望。3、确定对策。学生在搜索信息的根底上,进行分析、假如、探究,找出问题的根源,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4、实践验证。学生通过实践检验策略方法,假如能够解决当前的困惑,说明检验成功,问题得以解决。如不能,则重新进入反思环节。5、总结提高。包括经验总结、方法提炼、优化探究,此环节中学生通过总结学习

4、中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认识由感性提升到理性。三、反思性学习的培养策略1、创设情境,培养反思意识“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渴望。”在民主、开放的气氛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教师要创设富有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迸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通过想象、质疑、推测、讨论、验证、表达,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学生在反思的引导下看清问题的本质,掌握用正确的方法找出答案。2、强化引导,培养反思习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转化为是引导者,他的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体验到反思性学习的.乐趣。教

5、师在引导过程中,既不可放任自流,让学生毫无目的去反思,又不可“包办”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给予适当的点拨。3、反复实践,掌握反思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让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1)反思解题过程。通过反思,给学生提供发觉、探究、总结的时机,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觉问题、建立知识的能力。解题后,学生需反思以下内容:题意理解是否正确?计算、推理过程是否正确?在思考过程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有没有其它解法?(2)反思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在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靠教师提示,还需学生去顿悟、理解和运用。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要反思:运

6、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前用过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找到什么样的规律?3.教学反思心得通用范文我主要从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方面,浅谈两点学习心得: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开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推动全体学生全面开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根底知识、根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开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开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

7、推动学生全面开展的真正内涵。二、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变更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怎样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存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缺乏的病因,探究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缺乏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关心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