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002751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 y)也。二者不可得兼(jin qin),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2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3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_2. 阅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惠:_ 诣:_ 乃:_ 示:_2结合文意,照样子,写一写。杨氏 杨梅 杨家水果_3“梁国杨氏子

2、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这句话的意思。_(2)这句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3. 快乐阅读(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从军行一_, _。_, _。(1)诗中表示地名的词有_(2)从写作手法上看,前两句是_,后两句是_。(3)题目中“行”的意思是( )。A、行走B、路程C、古诗的一种体裁。(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A、岑参B、王昌龄C、高适(5)这是一首( )诗。A、边塞诗B、送别诗C、咏物诗(6)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7)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了战争环境的艰苦?_(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3、怎样的思想感情?_4. 阅读理解。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跨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辟)(历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1

4、把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用“”标出来。2用“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比作_,说明了_。3老虎进攻的招式是_、_、_,武松应对的方式是_、_、_。4武松在面对老虎的进攻时,连续三“闪”避其锋芒,从这个“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5武松不直接正面同老虎进行搏斗的原因是( )A.老虎太凶猛了。B.武松害怕了。C.武松是在避其锋芒,耗尽老虎的力气,挫伤老虎的锐气,再寻找时机打虎。6从文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_5. 课内阅读。梁国_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_,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_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将课文补充完整。2从“为设果,果有

5、杨梅”中可以看出()A.杨氏之子非常喜欢吃杨梅B.杨氏之子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杨氏之子能一下子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展现了自己的霸道。B.以“孔雀”为名来反问孔君平,这样可以贬低孔君平的身份。C.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4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_来表现人物的特点。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6. 轻松阅读快车。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注

6、音。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孺子:_尝:_戏:_人语之曰:_7. 文言文阅读。读书飞禽走兽,飢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选自古岩斋丛稿(注释)飞禽走兽:代指所有动物。营:建造。1人和“飞禽走兽”最大的区别在于_。2人要读书。而且要“有三到,谓_、_、_”。8.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填空。(1)_为_设果。 (2)孔指_以示儿曰。2这句话朗读时正确的读法是( )A

7、.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不在于( )A.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有礼貌。B.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他的回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孔君平要承认孔雀是自己家的鸟,说的话才立得住脚。4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用准确的成语来形容他。(_)的孩子 (_)的孩子5想一想,孔君平听到杨氏子的回答以后,会说些什么?_9. 阅读理解。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8、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楚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_ 陷:_句子意思:_2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10. 小古文阅读。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选自列子汤问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伯牙善鼓琴(_)善良;慈善。 擅长;长于。赞许。善哉(_)善良;慈善。 擅长;长于。赞许。志在高山(_)意向,心里想着。记号。记载的文字。伯牙所念(_)惦

9、记。说,读,诵读。 心里想到的。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_3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A.伯牙弹的曲子,钟子期都听得清清楚楚B.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听不懂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过琴声传达出来D.钟子期也很懂音乐,伯牙的琴声中听不出伯牙所想4“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A.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B.有山有水的绝美风景C.纤尘不染的美好境界D.文笔流畅优美11. 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_(2)廪食以数百人。_(3)何不试之以足?_(4)宁信度,无自信也。_12.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鬻(y):卖。陷:陷落,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或:有的人。弗:不。夫:放在句首的语气词,不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吾矛之利_(2)其人弗能应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_”的句子。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4文中的楚人所说的“_”和“_”是自相矛盾的。13. 阅读理解。董遇“三余”读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