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阅读训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00270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项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项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项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项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项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阅读训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川端康成一夜寒风,石榴树的叶子全落光了。石榴树下残留着一圈泥土,叶子散落在它的周围。纪美子打开挡雨板,看见石榴树变得光秃秃的,不由得大吃一惊。落叶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圈,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风把叶子吹落以后,叶子往往都散到各处。树梢上结了好看的石榴。“妈妈,石榴。”纪美子呼喊母亲。“真的忘了。”母亲只瞧了瞧,又回到厨房里去了。从“忘了”这句话里,纪美子想起自己家中的寂寞。生活在这里,连檐廊上的石榴也忘了。那是仅仅半个月以前的事,表亲家的孩子来玩时,很快就注意到了石榴。7岁的男孩莽莽撞撞地爬上了石榴树。纪美子觉得他很生龙活虎,便站在廊道上说:“再往上

2、爬,有大个的。”“唔,有是有,我摘了它,就下不来啦。”的确,两手拿着石榴是无法从树上下来的。纪美子笑起来了。孩子非常可爱。孩子到来之前,这家人早已把石榴忘了。而且,直到今早也不曾想起石榴。孩子来时,石榴还藏在树叶丛里,今早却裸露在半空中。这些石榴和被落叶围在圈中的泥土,都是冷冰冰的。纪美子走出屋子,用竹竿摘取石榴。石榴已经烂熟,被丰满的子儿胀裂了。放在走廊上,一粒粒的子儿在阳光下闪烁着。纪美子似乎觉得对不起石榴。她上了二楼,麻利地做起针线活来。约10点,传来了启吉的声音。大概木门是敞着的,他突然绕到庭院,精神抖擞地说着话。“纪美子,纪美子,阿启来了。”母亲大声喊道。纪美子慌忙把脱了线的针插在针

3、线包上。“纪美子也说过好多遍,她想在你出征之前见你一面。不过,她又有点不好意思去找你,而你又总也不来。呀,今天”母亲说着要留启吉吃午饭,不过启吉似乎很忙。“真不好办啊这是我们家的石榴,尝尝吧。”于是,母亲又呼喊纪美子。纪美子下楼来了。启吉望眼欲穿似的用目光相迎,纪美子吓得把脚缩了回去。启吉忽然流露出温情脉脉的眼神,这时他“啊”的喊了一声,石榴掉落下来了。两人面面相觑,微微一笑。纪美子意识到彼此正相视而笑时,脸颊发热了。启吉急忙从走廊上站了起来。“纪美子,注意身体啊。”“启吉,你更要”纪美子话未说完,启吉已转过身去,背向纪美子,同母亲寒暄起来了。启吉走出庭院以后,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目送了

4、一会儿。“阿启也是急性子。多可惜啊,把这么好吃的石榴”母亲说罢,把胸贴在走廊上,伸手把石榴捡了起来。也许是刚才阿启的目光变得温柔的时候,他自己不由自主地想把石榴掰成两半,一不小心掉落在地上的吧。石榴没掰开,露子儿的那面朝下掉在地上了。母亲在厨房里把这个石榴洗净,走出来叫了声“纪美子”,便递给了她。“我不要,太脏了。”纪美子皱起眉头,后退了一步,脸颊火辣辣的。她有点张皇失措,便老老实实地接了过来。启吉好像咬过上半边的石榴子儿。母亲在场,纪美子如果不吃,更显得不自然了,于是她若无其事地吃了一口。石榴的酸味渗到牙齿里,仿佛还沁入肺腑。纪美子感到一种近似悲哀的喜悦。母亲对纪美子向来是不关心的,她已经站

5、起来了。母亲经过梳妆台前,说:“哎哟哟,瞧这头发乱得不像样子。以这副模样送阿启这个孩子,太不好意思了。”她说罢就在那里坐下来了。纪美子一声不响地听着梳子拢头的声音。“你父亲死后,有一段时间”母亲慢条斯理地说,“我害怕梳头一梳起来,就不由得发愣。有时忽然觉得你父亲依然等着我梳完头似的。待我意识到时,不觉吓了一跳。”纪美子想起,母亲经常吃父亲吃剩下的东西。纪美子的心头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难受,那是一种催人落泪的幸福。母亲仅仅觉得可惜而已。刚才也许仅仅是因为可惜,才把石榴给了纪美子的吧。或许是母亲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来了吧。纪美子觉得自己发现了秘密,感到一阵喜悦,可面对母亲,又

6、感到难为情了。但是,启吉并不知道这些。纪美子对这种分别方式似乎也感到满意了,她还觉得自己是永远等待着启吉的。她偷偷地望了望母亲,阳光射在隔着梳妆台的纸拉门上。对纪美子来说,她再也不敢去吃放在膝上的石榴了。(选自小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描绘了在寒风肆虐下万木凋零的凄冷景象,为故事的展开营造了凄凉而美丽的氛围,主要是为了烘托纪美子与启吉相见的喜悦心情。B石榴子儿很美,当石榴掉下去时,偏偏是露子儿的那面朝下,这个描述体现了作者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受到伤害,越是美丽的东西越容易消逝的理念。C“落叶”和“围在圈中的泥土”虽无语,但这种隐藏在土

7、地下的勃勃生机依旧未变,在严寒的冬天更加体现出一种凛然的坚强。D“纪美子,注意身体啊”“启吉,你更要”,难以相见而思念的人,见了面却只表达了简短的、最为平常的问候。这种写法是欲扬先抑。E“石榴的酸味渗到牙齿里,仿佛还沁入肺腑。纪美子感到一种近似悲哀的喜悦。”喜悦是因为纪美子此刻吃的是她的爱人吃剩下的石榴,悲哀是因为心中离别的忧伤。(2) 小说为什么以“石榴”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3) 小说主人公纪美子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爱情,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战的。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8、分)藏 獒周国华此刻,你听见胸膛中鼓点般的撞击声。眼前的毡房内外皆寂,静得怕人。唯一能让人略感心安的,只有远方隐隐约约传来的篝火晚会的声音。你知道,就在毡房的后面,既潜伏着可怕的对手,又有长久以来等待你实现的梦想。成败在此一举!你不禁想起好像有那么一首古诗:十年磨一剑你慢慢移动脚步,轻轻踩着松软的草地,就像行走在太空中。你知道自己已经进入危险的区域,一不小心就会有性命之忧。你太专注于眼前,竟没有注意到后面有条灰影悄悄向你靠近。一阵钻心的疼痛从腿上传来,你本能地丢下手中的弩机,扭身猛击那畜生。灰影怪叫着后退几步,前腿用力向后蹬地,脊背蜷成弓形,准备发起又一轮的攻击。你懵了,后悔自己太低估对手,本

9、想出其不意,反被对方伏击。你抽出了背后的长刀,准备迎敌。长刀在月光下闪了几闪,你看到了更为可怕的敌人,和两束逼人的幽光。狼!竟然是头狼!狼发起攻击,你手起刀落。狼躲开,一口叼住你握刀的手。你惨叫着丢下刀。赤手空拳的你和狼的肉搏战,本就没有悬念。没过多久,你就筋疲力尽地倒在地上,惊恐地看着犀利的狼牙向自己的喉管咬来。突然,一道黑影横空而过。未等你反应过来,那黑影已和狼纠缠在一起。藏獒!你狂喜不已,想不到竟有它相救。你见过这条藏獒,纯种的黑背黄腹“铁包金”,跟头小狮子似的。那天,你找这家主人要水喝。它就蹲坐在主人身边,目光警觉,一刻不离地盯着你,让你浑身发紧。“铁包金”果然继承了祖先良好的基因,和

10、能征惯战的狼相斗,丝毫不落下风。它们撕来咬去,渐渐远离你。藏獒不惧任何动物,只要领地被冒犯,不管是谁,都会遭到它的攻击。今天也活该那头狼倒霉,居然不结伴出来,没伤着人不说,还招来了强悍的对手。你捡起弩机,向毡房走去,没走几步,又折回身。尽管它们出人意料地交起手来,但现在还不能高兴得太早。你小心翼翼地靠近“战场”。你听说过一条藏獒能抵三头狼的传言,但眼前的情景让你大惊失色。藏獒和狼一样满身是血,可它的喘气声越来越急,动作也越来越慢,每个回合下来,身上都会多几道伤痕。很显然,藏獒已经落了下风,而它没有丝毫退却的意思。你猛然明白过来,这条藏獒生育不久,难怪体力不支。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你举着弩机,却

11、帮不上忙。藏獒和狼分开的时间很短,更多时间是厮打在一块儿,你怕误伤了藏獒。藏獒终于倒下了。狼用尖利的牙齿咬向它喉管的时候,你终于找到机会出手。狼中毒箭,身子抽搐不止,倒了下去。你一刀结果了狼的性命。藏獒的后腿已被狼咬断。它支起前腿,拖着沉重的身躯,艰难地向前爬去。一道长长的血痕划向毡房。藏獒爬到毡房后边,十几团肉乎乎的身影摇晃过来。幼獒!藏獒重重地躺下,幼獒们扑过来,含着母亲的乳房,欢快地吮吸。你找来柴禾,点起火。你知道,没了藏獒,只有火光能吓阻凶残的敌人。藏獒前腿扑地,头朝幼獒,缓缓舔着幼獒们的身子。而后,藏獒回头看了你一眼,幽深的眼里晶莹地闪烁着凄凉而哀伤的微光,似乎是想对你说什么。不,它

12、不说,你也明白。幼獒们吃饱了,甜甜地倚在母亲身边沉沉睡去。藏獒用前腿拢起幼獒,以这个姿势永远地定格。你呆呆地望着它们。你认出其中那三只银灰色的幼獒,那藏獒中的极品。只有血统正宗的“铁包金”父母,才能生出这种罕见的生灵。相传,二十四万例中才有一例,价值不菲。如今,幼獒们就毫无防备地躺在你面前。有了它们,你将实现长久以来的梦想:一夜暴富,还清巨额赌债,结束流浪的生活,和分别多年的妻儿团聚万籁俱寂。此刻,你听见胸膛中鼓点般的撞击声。(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小说以藏獒为记叙对象,一步步展开了“你”与藏獒之间的故事,其选材新颖独特,表达含蓄,意蕴丰富

13、,情感真挚动人。B. 小说悬念迭出,情节曲折,通过藏獒救人、被救、护崽这一情感主线的发展变化,取得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C. 小说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既表现出了“你”对狼的恐惧,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也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其逐梦行为的讴歌。D. 小说采用第二人称叙事,既使读者感到新鲜独特,也更容易展现“你”的有关经历和内心变化,从而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E. 小说细节刻画成功,“幽深的眼里晶莹地闪烁着凄凉而哀伤的微光”,似乎是想表达对“你”危急时刻出手相救的感激。(2) 小说第二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3)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你”这一形象。(6分)(4)小说

14、的另一种结尾是“万籁俱寂。突然间,你听见泪水叹息般的滑落声”。你认为与小说现在的结尾相比,哪个结尾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三、阅读茅盾散文风景谈末段,回答问题。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

15、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1)作者插入一段有关贴照簿上小号兵的描写,其作用是A贴照簿的小号兵形象是真有其事,这样的内容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B体现出散文的特点;“形”的散,有利于丰富文章内容,突出“神”的聚-表现小号兵的形象。C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号兵形象相互对照,为下文主题的揭示作了铺垫。D使山岗上小号兵形象更加真切、丰满、清晰。(2)对划线两句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红绸子的暖色与刺刀寒光的冷色互相映衬,表现两个战士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形象。B用红绸子的动与刺刀的静互相映衬,显示出一种既生机蓬勃又庄重肃穆的气氛。”C用吹喇叭的小号兵和荷枪的战士的两个形象互相对照显示感人的民族精神。D“我看得呆了”一句写人的震惊心理,从侧面描写了风景激动人心,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感人力量。(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