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题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00131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工程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细胞工程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细胞工程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胞工程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工程题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是应用生命科学理论,借助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或改造生物遗传 性状,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产品或新型物种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2. 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是指分化细胞保留着全部的核基因组,具有生物个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 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3. 细胞分化(differentiation):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化。4.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将植物组织在适当培养条件下诱导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5. 毛状根(h

2、airy root):又名发状根,是植株或组织、器官受到发根农杆菌感染后形成的类似头发一样的根组织。6. 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是指将植物离体培养的胚状体或芽包裹在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 种皮中的类似种子的颗粒。7. 植物脱毒: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脱除植物所感染的病毒,在无菌条件下培养不带病毒的植株,进行快 速繁育无病毒种苗的技术。8. 植物细胞培养(plant cell culture):是在离体条件下,将分离的植物细胞通过继代培养增殖获得大量细胞群 体的一种技术。9. 细胞系:是以一种细胞为主的、能在体外长期生存的不均一的细胞群体。10. 细胞株:

3、指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11. 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去除细胞壁后裸露的球形细胞。12. 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使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13. 体细胞杂交(somatic cell hybridization):指将不同来源的体细胞融合并使之分化再生、形成新品种的技术。14. 多倍体(polyploid):是指体细胞中含有超过正常染色体组数的个体。15. 单倍体(haploid):是细胞中含有正常体细胞一半染色体数的个体,即具有配子染色体组的个体。16. 植物离体

4、受精(plant in vitro fertilization):是指在体外无菌条件下培养未受精的子房、胚珠和花粉,使 花粉萌发进入胚珠完成受精的技术。17. 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是指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的细胞或组织中获得的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植物。18.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是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环境使细胞分裂增殖的一种技术。19.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在首次传代前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20. 传代培养(passage culture):是指将原代培养的细胞继续转接培养的过程。(细胞的体

5、外大量增殖)。21. 杂交瘤技术(hydridoma technique):将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动物脾细胞融合得到既能够分泌抗体又能在体外 长期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经过克隆化培养得到可以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这种技术通称为杂交瘤技术。22.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经过免疫的哺乳类动物单一的B淋巴细胞可以分泌单一性抗体, 这种具有特异性的、同质性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23. 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是指将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 程的技术。24. 体外受精动物也称试管动物,是指将

6、供体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体外培养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通过胚胎移 植移入受体完成发育出生的动物。25. 细胞核移植(cell nuclear transfer):是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移入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 成熟卵细胞内的技术。26. 细胞核移植动物又称为克隆动物,是用特定发育阶段的核供体及相应的核受体(去核的成熟卵细胞)体外构建 重组胚,通过胚胎移植到受体完成发育出生的动物。27.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是指基因组内稳定地整合外源基因,并且外源基因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的基因工程动物。28. 干细胞(stem cell,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

7、分化潜能的细胞。(可通过对称分裂、不对称分裂两种形式进 行;根据分化能力强弱分为单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29.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是从着床前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分离的一- 种全能性细胞。(是全能干细胞)30. 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ASC):是成体组织内具有更新和进一步分化潜能的细胞。31. 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是利用生命科学、医学、工程学原理与技术,单独或组合地利用细胞、生物 材料、细胞因子实现组织修复或器官再生的一门技术。填空:1. 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途径:器官

8、发生途径;体细胞胚发生途径。2. 器官发生的三种方式:先发芽后生根;先生根后发芽;同时生根发芽。3. (器官发生途径)由外植体或单个细胞经愈伤组织再生植株一般要经过启动期、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 拟分生组织的形成、器官原基和器官的形成。4. 体细胞胚的发生实质是细胞再分化,途径有:器官外植体直接发生途径;悬浮培养细胞发生途径;愈伤组 织发生途径;单细胞发生途径;原生质体发生途径。5. 人工种子制作步骤:胚状体同步发育;人工种皮制作;人工胚乳配制;包埋。6. 植物单细胞分离方法:酶解法;愈伤组织诱导法。7. 植物单细胞小规模培养:看护培养(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饲养层培养(无活性或分裂很慢的细

9、胞);液 体浅层静置培养;细胞同步化培养。8. 原生质体分离纯化方法:酶解法(取材消毒、酶解制备、原生质体收集)原生质体纯化(具体:过滤-离心 法、漂浮法、沉降法和漂浮法结合)。9. 从融合效果上,细胞融合包括:对称融合(两个完整细胞间的融合)不对称融合(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 某亲本的核或细胞质失活后再与另外一个完整的细胞进行融合)。10. 细胞融合方法包括生物法(病毒诱导);化学法(NaNO3、PEG);物理法(电融合法)。11. 植物离体受精(体外受精)过程:精细胞获得;卵细胞分离;人工合子。12. 贴附型细胞:一是细胞之间相互接触,二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结合。按照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不同,主

10、要可分 为: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游走型细胞;多形型细胞。13. 非贴附型细胞:细胞体外生长不必贴壁,可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形态学特点是胞体始终为球形。14. 体外培养动物细胞一般经过组织获得、组织消化、接种、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几个过程。15. 体外培养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原代培养期;传代期;衰退期。16. 广泛应用的细胞保存方法:低温冷冻保存法,其中程序性逐级冷冻比较常用。在加保护剂的条件下,慢冻快融 是复苏细胞的要领。17. 多倍体动物培育方法:物理方法(温度休克法、水静压法);化学方法(化学药品);生物方法(远缘杂交)。18.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与筛选有:细胞因子诱导法;选择性

11、标记基因筛选目的细胞法;特异性转录 因子异位表达法等。19. 成体干细胞类型:神经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间质干细胞。选择:1. 试管苗玻璃化:是指组织培养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试管苗呈半透明状、外观形态异常的现象, 又称过度水化现象。2. 褐变: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酶促褐变是由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醍及其聚合物的结果;醍类物质经过非 酶促聚合,形成黑褐色物质,引起褐变的发生。3. 生长素主要用来刺激细胞分裂和诱导根的分化。常用的有:吲哚乙酸(IAA)、2, 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 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4. 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

12、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常用的有:6-苄氨基嘌吟(BA)、6-呋喃氨基 嘌吟(KT)、玉米素等。5. 染色法测定原生质体活力中:荧光素双醋酸盐法(发出荧光的具有活性);酚藏花红染料法(不着色的具有活性); 伊文斯兰染色法(不吸收染料的具有活力)。有胞质环流的有活力。6. 抗原是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的第一要素。简答:1. 植物组织培养优点:(1)便于人工控制培养条件;周期短,繁殖速度快。(2)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3)利于筛选突变体,是优良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4)利于繁殖珍稀、濒危植物,保持品种的特性。2. 原生质体特征:(1)无细胞壁障碍,原生质体能摄取DNA、质粒、病毒、细菌、细

13、胞器等外源物质,是植物细胞工程进行遗传操作、 基因转移的良好材料。(2)具有全能性,可再生细胞壁并再生成完整植株。(3)原生质体适合进行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能克服不同种细胞间的不亲和障碍,培育新品种。3. 细胞融合主要步骤:(1)两原生质体或细胞相互靠近;(2)质膜融合形成细胞桥;(细胞桥的形成是细胞融合关键的一步)(3)胞质渗透;(4)细胞核融合。4. 转基因植物受体:叶盘;原生质体;悬浮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活体;胚轴、茎尖、茎段等。5. 转基因植物方法:直接导入法(基因枪法、PEG法);载体介导法(农杆菌介导法、病毒介导法);花粉管 通道法;病毒感染法。6. 转基因植物鉴定:选择性培养检

14、测(利用抗生素标记选择转入外源基因的细胞愈伤组织、用无激素的培养基培 养筛选出转入Ti质粒的受体);遗传标记检测(GUS基因、蓝色;荧光素酶基因、蓝绿色荧光,目的基因检测(PCR、杂交)。7. 动、植物培养基不同:动物细胞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培养液里的成分要满足细胞进行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 谢及核酸代谢所需要的各种营养。8.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途径:细胞融合(将免疫动物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病毒转化。9. HAT培养基筛选(第一次培养)的三种关键成分:次黄嘌吟、氨基蝶吟、胸腺嘧啶核苷。DNA合成的两条途径 正常途径:糖、氨基酸T核苷酸TDNA,可以被氨基蝶吟阻断;补救途径:核苷

15、酸前体T核苷酸TDNA,需要(HGPRT) 和(TK)两种酶的参与。两条途径均被阻断,瘤细胞因不能正常合成DNA而死亡,融合细胞可存活与繁殖。细胞融合与杂交瘤筛选(第二次培养):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目的是从细胞群体中选育出遗传稳定的分泌特异 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淘汰非特异性的或遗传不稳定的杂交瘤细胞。10. 单克隆抗体制备为什么选择免疫动物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B细胞可以分泌特异性抗体,骨髓瘤细胞特征是可以 在体外无限增殖,进行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特性。11. 从胚胎内细胞团分离培养胚胎干细胞技术流程:内细胞团获得;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干细胞鉴定与 分化潜能评价。示意图:胚胎卵裂期T培养囊胚T分离内细胞群T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T分离和重种细胞T新饲养 层T建立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