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000727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一、野望1、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体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单无依的抑郁心情2、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画面。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3、野望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单、落寞的情怀。4、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种词用得好? 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种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确,这种动态

2、式的描写愈发烘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错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5、尾联:运用典故,体现了自己在现实中孤单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得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孤单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步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二、黄鹤楼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如何的感情?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空余”一词体现了如何的意境?“空悠悠”体现了如何的情感? 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

3、”字体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慨。3、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呈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4、最后一联体现了作者如何的感情。 答:体现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种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本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体现这种感情的。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体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三、使至塞上1、从景物描写

4、和体现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同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同样进入“胡天”; 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如何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如何的情感?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广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体现了孤寂的情感。3、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

5、的好处。“直”字,体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精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并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四、渡荆门送别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思乡的感情。(分)、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体现效果。(3分)“随”字化静为动

6、(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浮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体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评分:本题共3分,体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种角度进行赏析。示例: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徐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广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赏字词:“随”体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措施,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

7、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4、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示例:采用了比方的修辞措施,把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比方成明镜,用海市蜃楼这一特定的景观形容江上云霞之美。(1分)想象大胆奇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昼夜交替、时空变换的奇景,体现了诗人豪迈开阔的心情。(1分)五、钱塘江春行、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爱慕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体现这种感情的一种词语是爱(最爱)。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体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8、。评分:本题共3分。找出动词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呈现的画面。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事例一: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干”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事例二:“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干”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并且还涉及了游西湖者众之意。体现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4、诗的尾联运用哪一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答: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既体现了诗人因郊游而满怀喜悦,也体现了诗人对西湖初春景色的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