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总体规划文本(2020)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00009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总体规划文本(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柳州总体规划文本(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柳州总体规划文本(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柳州总体规划文本(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柳州总体规划文本(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州总体规划文本(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总体规划文本(2020)(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目 录第一章 总 则4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5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7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7第一节 城镇发展战略7第二节 城镇发展功能定位8第三节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8第四节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8第五节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8第六节 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8第七节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8第八节 旅游业发展规划8第九节 空间管制8第十节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8第十一节 分区发展策略8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8第一节 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8第二节 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8第六章 居住用地规划8第七章 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8第一节 工

2、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8第二节 仓储用地规划8第八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8第九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8第一节 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8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8第三节 保护目标和内容8第四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8第五节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构筑物及古树名木的保护8第六节 城市紫线及其管理8第七节 规划实施管理8第十章 综合交通规划8第一节 对外交通8第二节 城市道路交通8第十一章 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景观8第一节 城市绿地系统8第二节 城市景观8第十二章 城市市政设施规划8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8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8第三节 供电工程规划8第四节 通信工程规划8第五节 燃气工程规划8第六节 环境

3、保护规划8第七节 环境卫生规划8第八节 综合防灾规划8第十三章 近期建设规划8第十四章 城市远景构想8第十五章 规划实施措施8第十六章 附 则8附录 柳州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8附表1 柳州市城市建设用地现状一览表8附表2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8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以及柳州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第二条 199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的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5),在柳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发挥了调控作用。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柳州市人民政府报请建设部同意修

4、编城市总体规划(柳政函200137号),根据建设部的批复及广西区建设厅的工作部署,于2001年开始进行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第三条 编制本规划的主要背景1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撤消原柳州地区,柳州市现辖三江、融水、融安、鹿寨、柳城、柳江六县和柳北、城中、柳南和鱼峰四区,市域面积及人口有了较大的增长。2城市发展的宏观条件产生变化。国家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强调贯穿科学发展观,以及广西面临的新发展形势。3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广西自治区重新调整发展战略,柳州市以其铁路交通枢纽及工业基础的优势,作为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被重新认识。4进入新世纪,拥有众多大型国企的柳州

5、,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间(南、北、防、钦、桂)新的城市竞争。5对城市生态及景观系统的建设要求加强。柳州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又具有优秀的山、水景观条件。对如何体现柳州自身优秀山、水的景观特质,同时又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建设好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出新的需求。6柳州市近年来城市发展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内部用地布局调整较大,城市总体布局、用地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产生了新情况与新问题,急需对柳州市城市化、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模、生态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重新研究、规划。第四条 编制本规划的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

6、设用地标准(GBJ137-90)、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3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建规1998161号)。4省、市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规划、计划;广西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柳州市人民政府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柳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批准文件等。第五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0

7、年2020年。第六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柳州市市区及市区外围紧密相连的邻县的部分区域,具体为:(1)拉堡镇、进德镇的部分用地,(2)雒容镇的部分用地和古亭山开发区,总面积约为860平方公里。第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城市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第八条 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九条 本规划由柳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十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建设成为一个社会和谐、经济繁

8、荣、环境优美、名城特色突出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到规划期末,形成现代化大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力,确立影响全国、辐射西南的中心城市地位,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保护、防灾抗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形成社会风气良好、公共秩序井然、人居环境优越、生态环境优美为重要标志的现代化城乡序列。第十一条 城市发展策略1充分发挥城市集散功能,实现城市与区域的互动发展 柳州市应强化其集聚功能,强化集聚与扩散的动态互动,以此作为柳州市加快发展的动力。在柳州市城区集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妥善处理好城区与市区的关系,以及柳州市与桂中

9、经济区、广西乃至大西南的关系,实现柳州市与周围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2构建合理城镇体系,提高城市与区域经济竞争力柳州市的发展应与城镇体系的建设相协调,与柳州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柳州市中心城市的功能。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强化柳州市的经济发展,尽快提高其竞争力,使其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大吸引力和辐射功能的现代化大城市,带动广西和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3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科技、教育的紧密结合、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尽快使重点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上取得明显成效。遵循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

10、发展道路,促进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速柳州市经济国际化进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鼓励能够发挥柳州市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进外贸企业的集团化、实业化和国际化。5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和建设城市环境整治本身是一种经济过程,属于城市经营的一种,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是城市社会发展的调节性措施和建设活动。因此进行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应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结构统一进行,做到以环境整治带动经济发展。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政策,进行合理的

11、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环境整治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第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目标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寻找新城开发与旧城整治相结合的最佳城市规划与建设方式、时序,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十三条 城市性质山水风貌独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心城市、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及重要工业城市。第十四条 城市职能1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4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第十五条 城市实际居住人口 规划期末(2020年)

12、:160万人。第十六条 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规划期末 (2020年)为168平方公里。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城镇发展战略第十七条 城镇发展动力机制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第十八条 城镇化模式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第十九条 城镇化途径以中心城区和

13、重点镇为战略重点,调整和完善城镇网络结构,带动和促进市域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中心城市在规模扩张与内涵充实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其竞争力;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和其他重点镇集中,形成县域经济的极化中心。第二十条 城镇发展方针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区域新增长中心,择优发展重点镇,注重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引导和培育城市(镇)群和城镇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城镇发展功能定位第二十一条 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交通枢纽之一。第二十二条 次中心城市新增长中心功能定位新增长中心功能定位城镇名称职能类型功能定位鹿寨工业型柳州都市圈东部的工业扩散基地,市域东部新

14、的区域增长中心,广西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融安工业、商贸型柳北经济区核心城市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林产品加工、贸易和旅游服务基地。第二十三条 县域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县域中心功能定位城镇名称职能类型功能定位融水旅游、工业型柳北经济区核心城市带的组成部分;柳州重要的旅游城镇和以木材加工、建材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基地、物资集散基地。三江旅游型柳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旅游和区际商贸中心。柳江工业卫星城镇柳州市重要的卫星城镇。柳城工业型柳州都市圈北翼的工业重镇。第二十四条 重点镇功能定位市县名称重点镇名称职能类型功能定位市区沙塘镇文教型文化教育基地柳江穿山镇工业型柳州南部中心城镇洛满镇工业、交通型柳州铁路枢纽设施和工业扩散的基地柳城沙埔镇工业、商贸型柳城南部中心城镇,柳州都市圈北翼的工业扩散地和物资集散地六塘镇工业、商贸型柳城县西部中心镇鹿寨雒容镇工业型柳州的重要工业卫星城,近期柳州产业转移的主要接纳地融水和睦镇工业型融水南部中心城镇融安浮石镇工业型融安中心城镇三江丹洲镇商贸、工业型三江南部中心城镇重点镇功能定位第三节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第二十五条 市域人口规模市域总人口预测结果为:2015年450万人;2020年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