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智模式对创业思维的影响(最终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99957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智模式对创业思维的影响(最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学生心智模式对创业思维的影响(最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学生心智模式对创业思维的影响(最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学生心智模式对创业思维的影响(最终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学生心智模式对创业思维的影响(最终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智模式对创业思维的影响(最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智模式对创业思维的影响(最终稿)(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引言1二、相关概念与模型构建3(一)心智模式的概念3(二)心智模式的结构6(三)大学生创业的涵义7(四)大学生创业思维的涵义8三、研究方法8(一)整体思路8(二)综合问卷的成形8(三)SPSS数据分析及小结9四、结论15参考文献16附件:大学生心智模式与创业思维问卷17大学生心智模式对创业思维的影响摘要:人们对心智模式的关注从心理学领域开始,延伸至众多其他的 学科,使这个概念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封闭式问 卷调查和spss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心智模式对创业思维的 影响。主要从信念和知识两维度对大学生创业思维的整体影响。结论是:1. 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

2、验证性因素分析,初步确立了心智模式的结 构模型,模型的各项拟合度指标均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从理论论述和量 化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关于创业思维的心智模式在内容上体 现为信念和知识两方面。2.在大学生心智模式中的信念和知识部分问卷和 总问卷上男生平均得分都高于女生,而且都有显著性差异。3.在大学生创 业思维问卷上男生平均得分都高于女生,而且都有显著性差异。4.来自农 村的大学生在心智模式中的信念和知识部分问卷和总问卷上的得分都高于 城镇大学生,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关键词:心智模式创业思维大学生创业心智模式一、引言马歇尔说,宗教力量和经济力量共同塑造了经济学。但是新古典经济 研究人的行为时

3、往往忽略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因为新古典经济学建立 在一个理性人的基础上,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就是理性计算。但是这种理性人的假设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许多经济学家,特别是 心理和实验经济学家,不断对新古典的理性人假设提出质疑。例 如:Kahneman&Tversky(1979)和Machina(1982)等都对新古典的假设理性心 理计算假设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往时,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有 很多的不同,而且往往很难理解他人的语言或者行为。实际上,为了更好 的理解他们或者分析问题,我们往往需要“将心比心”或者“设身处地” 的思考。“确切的说,如果不求助于心智模式这样的结构,我们是

4、无法解释 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的。”(Conant&Ashby,1970)。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 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我国每年都有几 百万大学生加入就业大军。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应届毕业生630万, 较2009年增加19万。2010年上海应届大学毕业生比2009年增加9000人, 全市应届毕业生将达16. 8万之多。与其他城市相比,作为国内经济最发 达的地区之一,外来人才的大量涌入、加之往年遗留的待业大学生,更给 上海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在今后乃至更长的一段 时间内,上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众所周知,扩大就业岗位是解决毕业生就业

5、难的根本出路。要解决大 学生就业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必然要涉及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即 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变为创业教育。唯有孕育和塑造适合我国高校的创业教 育模式,从根本上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魄力,以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方为高校 和大学生自身改变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就业率和岗位存在显著关系,工作岗位增加必 然意味着就业率的提高,其中小企业是工作岗位的有力提供者。有人经过 测算后发现,如果大学生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创业,理论上就可以解决剩余 所有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并不是所有大学生 的就业都要

6、大学生自行解决,社会还是能够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所以如 果有十分之一的大学生选择自行创业,就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力。21世纪 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人才的竞争。中国需要数量巨大的毕业生,同时传统就业岗位无法解决这 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鼓励支持大 学生自主创业是可行的手段,因此中国的创业教育刻不容缓。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当前坏境下,国家和政府是鼓励大 学生创业的,也是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因此 研究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创业思维的影响是社会和人们的迫切需要,可以 为今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或者创

7、业行为起到指导作用。二、相关概念与模型构建(一) 心智模式的概念从研究的历史来看,对心智模式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 代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并随着研究的深入向系统动力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延 伸。心智模式这个名词是由苏格兰心理学家Kenneth Craik在上世纪40年 代创造出来的,认为人类对其所生存于其中的系统有一套心智模式。准确 理解心智模式的概念,需要从认知心理学、操作控制学派、系统动力学、 功能学派及管理学等不同研究视角来进行科学的界定。1. 从认知心理学派角度看,1960年左右开始进行研究的认知心理学派 认为,心智模式的目的在预测和解释系统的行为,并可作为一种记录关系 和事件的记

8、忆机制(Williams et al.1983)。这个机制能够帮助个人过滤与 诠释信息,并可让个人避免吸收过量信息与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心智 模式也可能造成个人对某些信息的忽略,减损创造力。心智模式是指“环 境与所期望的行为在心理的反映”是一种专业化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 构介于概念与行为之间(Doyle and Ford;Rouse and Morris 1986; Holyoaok 1984;Luria 1973)。心智模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演化过程(Norman 1983),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持久性(Doyle and Ford,1998)。 Wickens(1984)认为,心智模式

9、是人类期待的来源,即对行为结果有所期待 的启动机制。在认知学派看来,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些日常生活的事 件逐渐在心理版图上烙下刻痕,形成我们对事物的观点与应对事件的模式, 即心智模式是一种认知模式的表现。2. 操作控制学派认为,心智模式就是知识,包括有关系统如何控制的 知识、有关系统运作如何受干扰的知识、有关工作任务如何执行的策略与 标准之类的知识。心智模式是研究人们如何描述、预测和解释系统行为的 知识结构(Rouse and Morris,1986)。人工智能学者则认为,心智模式是一 种类同专家系统的高阶的电脑程序(Lehner,Rook and Adelman 1984),这 种知识是一

10、种规则式的译码,这些规则呈现如同网络关系的组织形态,人 们对外在的解释与反应跟随这规则关系网络的足迹在进行。有些学者还认 为心智模式是一种预设,这个预设被笃定在一个内在的结构与过程下运作 (Kieras and Bovair,1984)。3. 从系统动力学来看,心智模式一方面是指人们长期记忆中隐含的关 于世界的心灵图像(mental picture),另一方面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外 在经验推理过程的基础点。心智模式能协助人们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并据以作推论或说明,人们再根据自己的推论或理解回馈加强或修正原有 的心智模式。它是由事实和概念所构成的一个网络,这个网络是对现实的 模拟,并从中获得

11、战略观点、选择、行为过程和可能的成果等 (Morecroft , 1998)。系统动力学与心智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心智模式已 成为系统动力学的基础,因为它强调经营者在缺乏可量化资料的情况下, 可依据其所拥有的心理资料来建构一个动态模型(Doyle and Ford 1998;Forrester,1994)。而系统动力学是促使心智模式显性化的主要工具。 心智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持续性,难以改变。改变已形成的心智模式需要 证实其错在什么地方,这个过程首先必须取得心智模式的显性化(Doyle and Ford 1998)。系统动力学者认为,这种内在的经验模式深植于我们的内心, 并且能够提供关于我们自己

12、、他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形象 背后的假设以及对世界进行理解的基本结构,即心智模式是我们对于这世 界的基本假设或信念(Senge, 1990)。4. 功能学派从心智模式所提供的功能入手,认为心智模式可被定义为 “一种知识的特殊形态”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共同的议题是描述、解释和预测(Rouse and Morris, 1986)。但有些学者认为,心智模式不能与知 识等同起来,两者在认识的层次和如何组织起来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Woods,1994)。知识是以事实为基础的(Drath and Palus, 1994),而心智 模式是以经验为基础的(Kelly,1955)。依据Rouse

13、和Morris所做的整理, 心智模式的一个功能性的定义是,心智模式是一种机制,在其中人们能够 以一种概论来描述系统存在的目的和形式、解释系统的功能和观察系统的 状态、以及预测未来的系统状态(Rouse and Morris,1986)。5. 心智模式概念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近年来,心智模式概念在管理学 领域也得到了广泛运用。Fiske和Linville(1980)认为,心智模式是由某 些特定场合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先行知识,经过组织后形成的认知结构 (cogni tive st rue ture)。Baddeley(1990)认为,不同的心智模式代表不同 的行为模式、评估原则、决策或运作法则。La

14、mkin和Courtney(1995)认为, 心智模式是决策绩效的指标。所谓心智模式是指人们拥有的对自身、其它 人、组织以及世界是如何运作的等方面的信念和假设(Argyris and Schon, 1978)。苗明杰(1998),徐桂红、曾永学(2002)等人认为,心智模式是根 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 设、成见、图像或印象等;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 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吕晓俊(2003) 认为,心智模式是一个相对持久的动力系统,在对社会事件进行描述、归 因和预测活动中体现出的有关社会事件的知识和信念,以

15、此作为启发式的 行为决策模式。Mathieu, Heffner, Goodwin, Salas 和 Cannon-Bowers 等 人(2000)认为,心智模式是成员所拥有的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能够帮 助成员去描述、解释及预测所处情境之各种事件,并指引成员在所需的情 境中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从中可以看出,管理学派是对以上四种学派观 点的延伸与运用。综上之,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见表2-1:表2-1心智模式的概念学派主要观点代表人物认知学派心智模式是一种认知模式的表现Williams et al.1983; Doyle&Ford; Holyoaok,1984:Luria, 1973:Nor

16、man. 1983: Wickens. 1984.操作控制学派心智模式是一种知识Rouse 和 Morns,1986;Adelman 1984; Kieras Lehner,Rook and Bovair.1984系统动力学派心智模式是一种自我信念Morecrof t,1998;Doyle&Ford 1998;Forres ter.1994;Senee, 1990.功能学派心智模式是一种机制Woods 1994;Drath&Palus 1994;Kelly,1955;Rouse 和 If Morris, 1986.学习过程新 信 息*学习、运用、观察 回馈形成心智模式建立心智模式修正心智模式强化心智模式综合认知学派、操作控制学派、系统动力学派、功能学派和管理学派 的观点,本文认为心智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