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家长训练技巧方法及原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9995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闭症:家长训练技巧方法及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闭症:家长训练技巧方法及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闭症:家长训练技巧方法及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闭症:家长训练技巧方法及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闭症:家长训练技巧方法及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闭症:家长训练技巧方法及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闭症:家长训练技巧方法及原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闭症孩子家庭训练,技巧方法以及原则、家庭训练的前提1学习先行:家庭成员借助机构专业人员的帮助或采取自学的方式,大量 了解有关孤独症的知识。不了解孤独症就很难帮上孤独症的忙,经常是帮倒忙, 即好心办坏事。2 了解孩子: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孩子,对照资料全面分析孩子,列出孩 子的主要优势、潜在能力及主要困难、主要行为问题,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依 据。3 学习理论与技巧:先走捷径,先看有关孤独症教育训练的有关章节,学 习关于孤独症教育训练的一般理论及具体的教学技巧,或者直接到机构去观摩 学习,以后再读些普儿童教育训练的资料,以便借鉴有益的经验。4 专业人员的指导:最好与专业人员建立联系,他们可以对家庭

2、训练提出 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制定教育方案并具体指导父母对孩子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 应根据实际寻找专业资源,但在目前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学习比什么都重要。二、家庭训练的实施(一)评估与计划的制定1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计划通过观察,全面了解儿童的现有能力和欠缺的 能力,使用合适的早期教育方案,找出训练的起点,确定与之相符的教育措施, 在此基础上制定成训练计划。2 制定训练计划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是确定个别化的课程。除了设计课 程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已有的课程方案,如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案、孤 独症及发育障碍儿童个别化评估第三册一一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活动和教育 (SchoPler等编着,张庆长编译,杨晓玲

3、审校,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编)等。 下面为了家长能对该课程有个具体了解,特摘录此书中的部分内容供家长评估 和设计教育方案时参考(表10-1,适合8岁以前的孩子使用)。(二)组织与实施家庭训练1 家庭训练应掌握的原则恰如其分地估计孩子的能力,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宁肯开始订的起点 稍低一点。(2) 永远对孩子抱有希望,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差,开始训练的起点有多么低。(3) 学习活动内容要丰富,安排要恰当,一般在精力集中的时候安排认知及 语言内容;精细活动则安排在后半段或者插在认知及语言项目的中间,大运动 则安排在上午及下午的开始或者晚上。每天晚上要安排亲子活动。每天安排外 出活动,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

4、,为孩子增加认识周围世界的机会。(4) 学习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多重复,尤其是精细的动作和粗大动作,要有一 定量的要求。重视生活自理训练的项目,这对他将来自立很重要。(6)教学内容既要注意实用性,也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教育训练必须坚持长久,不能任意中断训练。2 创设适宜的家庭训练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环境就是家里的生活空间。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 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环境。如果教学目标是穿衣服,那么房间、 浴室就是自然的教学地点;如果教学目标是帮助妈妈完成一件事,那么客厅、 阳台、房间或厨房等也应是自然的学习环境。语言训练的教学环节更应该是家 里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做什么就教孩子说什

5、么,进行有些项目的教学,则必须 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为孩子安排一个专门学习的小房间,如果没有条件可隔出一块靠墙角的 地方或者在客厅的茶几上或者厨房的餐桌上教也可以。(2) 准备好学习的用具:小椅子、小桌子、几个塑料小筐、小夹子无数个(用 来卡片或做精细练习用),各类卡片(人物、动物、蔬菜、水果、交通工具), 彩色笔、铅笔、白纸、各种小玩具除课表外墙上尽量不贴任何东西,在孩子座位后放置一钟表(4)孩子学习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应避免大声喧哗如把电视机声音 放得很大。学习空间里布置一个孩子玩耍的角落,摆放孩子喜欢的小型玩具以备课 间休息时用,孩子要背对这些玩具坐,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6)训练室以

6、外的其他房屋的墙壁,贴上与孩子当前学习有关的图片或挂上 一两幅挂图,以备孩子随时去指认。有计划地在家中的常用用品、用具上贴上文字(不要太多,一个阶段2、3 个)可随时教孩子认字。(8) 大厅内可放置一辆童车、一个大球和其他大一点的玩具,以便孩子课余 时自由玩耍。(9)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上完课要帮助大人收拾教具,并放回原处摆放整 齐。(10) 上下课要有信号。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或什么样的讯号是坐下来上课或 者可以出去玩、吃点心。生活、教育训练应有规律,以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 惯和学习习惯。上课与下课遵守的总原则是:愉快地开始与愉快地结束;准时、有规律。1上课通常“坐下来”是训练的第一步:可在

7、日常生活中练“坐下吃东西”、“坐 下来等一会”。发出指令“坐下”后,要等孩子真的坐好了才给他东西吃。选能 坐得长久的训练项目(插雪花片、分拣豆子)进行练习。能力强的孩子可通过练 习画画,练习书法来培养他能“坐下来”的习惯。(2) 用有趣的信号宣布上课:放一段孩子喜欢的音乐。拉着手唱着歌走 向训练室。敲击孩子喜欢的乐器。当孩子来到训练室,坐在椅子上时,教者 要告诉他:“上完课还可以听音乐,敲击乐器”在教者与孩子的互动活动和愉快的情绪中开始上课:一起玩儿一件好 玩的玩具。相互击掌。相互指一下五官。给孩子玩一下教具,收回来再 上课。(4) 从最容易的项目开始,或从复习旧的内容开始,使孩子一下子就能成

8、功, 并得到鼓励。(5) 训练刚开始的时候,不要一下子要求孩子一定要上满一节课(20分钟或 30分钟)上了几分钟就可以离开课桌玩一下(如给他一个小玩具)。(6) 对孩子难以完成的内容,不要老去重复,可换成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给 他。(7) 切忌催促孩子“快点”,要给他思考的时间,必要时可辅助他完成。(8) 上课的语言要简洁,除了发指令就是奖励的话语,确保教者的话都是有 用的。2. 下课象征性的下课。在训练之初,上几分钟课就宣布“下课”,使孩子不感觉 上课是种负担。(2) 在孩子表现最好的时候下课,让孩子能悟出:“好好学习就可以下课”, 切忌在他表现好时加长课时。别忘了对孩子说:“你做得好!”(3

9、) 让孩子在最开心的时候下课。可以因为课题完成得好,得到奖励很开心; 也可以是教者与孩子在课快结束时的互动而开心。(4) 最忌讳闹着下课,当孩子出现了抗拒情绪时要及时调整,或降低课题的 难度或减少课题的数量,然后告诉孩子:“做完XX就下课。”完成任务后立即奖 励他,让孩子明白:“哭闹是不能下课的。”1 模仿能力训练。模仿是孤独症儿童学习的重要课程。在任何一个孩子的 生长发育过程中,模仿技能的发展都是一个必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孤独症儿童 学习模仿具有特殊的困难,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教给他们模仿技能,从而把 他们迟缓的或怪异的行为方式纳入正常的学习模式中,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发 展出我们所需要的行为方

10、式。模仿能力训练的内容包括:操作物品模仿、动作模仿、声音模仿。训练最 好从粗大动作的模仿开始。对于没有语言的孩子,从动作模仿逐渐进入到声音 模仿是比较容易成功的。模仿能力训练的方法及程序:发指令t示范-辅助-鼓励。方法举例:目标:通过模仿能够摸三个身体部位方法:(1) 与孩子对面坐下,做任何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活动。(2) 旦孩子看着你,马上说:“某某,摸鼻子。”同时用食指摸自己的鼻子。如果孩子没有反应,那么你在摸自己鼻子的同时,用另外一只手拿着孩 子的食指摸他的鼻子,并立刻给予鼓励他(例如:微笑、表扬、给一个可以吃或 玩的东西)。(4)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他在没有辅助下能够始终如一地作出反应。

11、注意:每一次,在你摸自己的鼻子,说:“某某,摸鼻子啲时候,确保孩 子看着你。无论什么时候,他做出正确反应都要给予奖励。在孩子对你的 指令反应90%以上都正确后,按照下面的顺序:头发、嘴、眼睛、耳朵,一次 摸一个身体部位。2粗大动作训练。学龄前是儿童粗大动作发展得最快的阶段,粗大动作训 练的难度并不很大,只要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着意训练就可以收到效果。未 经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一般从粗大运动6v训练开始,然后再慢慢地展开全面的训 练。粗大动作训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俯卧、独坐、爬行,站立(双脚/ 单脚)、行走(自如摆臂)、上下楼梯、跨(跨障碍)、踢(球/沙包)、跑、跳(双脚跳 /单脚跳/跳绳/跳

12、过障碍)、蹬(小自行车/滑板)。上肢的训练内容:手臂的屈伸、投掷、推(球/沙包)、拉等。粗大动作训练的主要方法:示范。手把手地辅助。强化训练,保证 质和量。举例如下:目标:独自做前滚翻方法:(1)先让孩子好好看几次示范,然后教他前滚翻的方法。(2)让孩子把手平放在地板上,把他的头压低,以便让他用颈背翻滚。帮他 抬起腿翻过去,逐渐地减少帮助。(3)让孩子摆成前滚翻的姿势后,告诉他用双脚使劲蹬地板。滚翻得比较好 或很好时都要表扬他。(4)用凳子或枕头把垫子摞起来,让孩子趴在上面,头及肩从垫子的一端吊 挂下。一边帮他翻滚,一边说:“翻过去,翻过去。”做得好就表扬他。粗大动作训练不一定要买很多感觉统合

13、的教具。很多项目无需特别的教具, 如跨障碍训练,摆个小盒子、小箱子即可。3. 精细动作训练。精细动作涉及手和手指的活动。它是发展生活自理能力, 画画、书写以及职业技能的基础。双手动作发展迟于躯体动作发展,他需要较 长时间才能加以随意控制。不能使儿童过早地或过长时间地进行小肌肉动作训 练。孤独症儿童精细动作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抓握(大把抓豆/握紧拳头)、对 指捏(捡豆/夹葡萄干)、协调(双手的动作:穿珠、插雪花片)、技巧(折纸、 粘贴、使剪刀、用笔画画、写字)。精细动作训练的主要方法:示范。任务分解(把复杂的动作分解成一个 一个的小步骤,一步一步的教(比如折纸)。手把手辅助。另外注意遵循由易到

14、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举例如下:目标:用剪刀随便剪东西方法:教孩子正确地用手指拿剪刀。先用手握住孩子的手,教他用剪刀。开始 时,先剪断细长的纸条(横剪),孩子剪得好就表扬他。(2)用剪刀剪纸边,每次剪一剪子,剪成装饰用的穗子。如果孩子使不好剪子,可以让他用夹子把水果糖或软糖(再小一点的葡萄 干)一类食品从一个容器夹到另一个容器里,反复操作。(4)孩子刚开始剪的时候,你拿着纸让他剪。再渐渐地让他自己拿着纸剪。4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训练内容非常多,但各项技能又很具体,家长们若 把每一次任务按照发展顺序分解成一个一个小步骤就容易把技能教授给孩子。 具体可参照第九章。5认知训练。对于没有口语的孤独症儿

15、童来说也可以全面开展。语言不是 进行所有认知任务的先决条件,但语言理解将会促进像配对、分类、排序等这 些操作技能。认知训练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当广泛。总体看包括教孩子认识事物和人,了 解自身,认识数,理解语言,手势和象征性符号等,不同智力水平的孤独症孩 子有不同的教育适应,最终的差异还是相当大的。认知训练的方法:一般把认识某种事物的认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把视觉刺激和名称联系起来。比如认识红蓝两种颜色。出示红 色时,就说:“这是红的”出示蓝色时说:“这是蓝色的。”然后,就把这些有 色的东西(可以是积木/卡片)放在孩子的面前,好让他们看见。第二阶段:指认(即认识相应名称的物品)。对孩子说:“给我红的”然后说: “给我蓝的。”第三阶段:命名(即记忆相应物品的名称)。给孩子看一件红色的物品,问他: “这是什么色?”他应该回答红色。这几个阶段就是看和听、指出和说出,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不同目 标,不都是在同一教学时段完成。但是上一阶段是完成下一阶段目标的基础。举例如下:目标:指认长短物品方法:(1) 从家庭用品中收集一些长的和短的东西,如筷子、喝饮料用的吸管、尺 子和袜子等。(2) 把一支长的和一支短的铅笔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指出长的一支,说对了, 就奖励他。(3) 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