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外交史名词解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999533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外交史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欧洲外交史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欧洲外交史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欧洲外交史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欧洲外交史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洲外交史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外交史名词解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 体。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或法律冲突,后者处理的是不同国 家的国内法之间的差异。国际法也与国内法截然不同,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 法律,它调整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及其他法律实体的行为。尼克松上台后,政府着重修复对华关系,而日本国内此时正在为要不要和中国修 好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而佐藤荣作首相是反华的急先锋,它们在对华关系一直无 所作为,甚至比以前的还倒退。当尼克松访华的消息传来,立刻在日本国内引起 轰动,它们觉得不可思议,一直反华的头目的怎么会率先访华呢?日本就称为美 国的这一外交举动为越顶外交。拿破仑战争(17

2、991815):拿破仑执政(17991804)和拿破仑一世帝国 (18041814,1815)时期,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在欧洲建立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霸 权,同英国争夺贸易和殖民地的领先地位,以及兼并新的领土而进行的战争。由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提出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外交战 略。其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 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 位。在国际交往中,每个国家及其政府都应该充分认识本国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 正确的外交政策和路线;而不应该无视现实,一味沉迷于过去的强大或毫无 根据地幻想未来的美好。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法律

3、意义上,19世纪国家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与当代人道 主义干涉合法性的争论更密切相关。在19世纪,虽然出现了不干涉原则,并很 快获得了普遍的承认,然而,主宰19世纪国际法律秩序性质的是根据条约的干 涉权。从1815年开始,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三国试图以“神圣同盟”为基础建 立普遍的军事干涉原则。此外,19世纪在理论上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干涉理由 人道主义。它与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和基本人权的概念相关。在19世纪的国家实践中,有很多援引人道主义来证明干涉的合法性的例子。但 是,人道主义干涉经常被用来作为出于政治、经济或其它原因而进行干涉的借口。 例如,1827年英、法、俄三国支持希腊反土耳其的起义;1856

4、年英国和法国对 西西里的干涉,英、法宣称这次干涉是基于逮捕政治犯和对犯人虐待的考虑; 18601861年英、法、奥、普、俄对叙利亚的干涉,这次干涉是由于数千名基 督教马龙派教徒被杀害。这些干涉行动是后来欧洲大国多次干预奥斯曼土耳其帝 国的序幕。此后,英、法、俄等国相继于18661868年干涉克里特岛,在 18761878年干涉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和马其顿。另外,美国还 在1898年干涉反对西班牙在古巴的行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即欧洲联盟条约,于 1991年12 月9-10日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 举行。经过两天辩论,通过并

5、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 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是对罗马条约的修订, 它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是欧洲联盟 成立的基础。十九世纪的势力均衡体系有两种模式:帕默斯顿、狄斯累里所主张的英国模式, 以及俾斯麦模式。英国模式是坐等势力均衡受到直接威胁后,才挺身介入,而且 几乎永远站到弱者这一方。俾斯麦则设法防止挑战发生,它主张尽可能与许多国 家建立密切关系,建立交叉重叠的盟国体系,并进而用影响力让竞争者的主张温 和下来。大外交,773页。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 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

6、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 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 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三十年战争,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威斯特 伐利亚和约的缔结,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被认 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国 际社会得以形成,由它决定的国际法也真正产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构建 的国际秩序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克里米亚战争( Crimean War ,又名“克里木战争” ) ,在 1853 年 1

7、0 月 20 日因 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 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 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 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巴黎和约签字,列强共同保证土耳其的“独立与完整”;土耳其保证不分种族 与信仰改善境内人民的状况;俄国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被占领土,把多瑙河口和比 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摩尔达维亚,高加索的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并放弃对土耳 其境内的东正教的保护权;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仍归土耳 其,由列

8、强共同保证;黑海中立化,禁止各国军舰通过两海峡,禁止俄国在黑海 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厂;多瑙河航行自由。和会对国际法的一大贡献是通过了海 上国际法原则宣言,附于巴黎和约。这个宣言直到今天依然是国际法的重 要组成部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是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 国的波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 部份国家参与的大战。 1700 年,英、法、荷、奥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 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的或最主要的则是诸列强借王位 继承问题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殖民地大掠夺,并且主要斗争矛头指向的是法 国。这场战争挽救

9、了神圣罗马帝国,削弱了法国的欧洲霸主地位,英国夺取大量法国 海外殖民地,巩固了海上优势。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 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的 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 诸侯邦国。而在 1648年 10月24 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 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 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

10、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 开的一次欧洲列强 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 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 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 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正统原则 ;补偿原则;势力均衡原则胡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 , 15831645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国 际法学创始人,被人们同时尊称为“国际法之父”与“自然法之父”。 格劳秀斯认为, 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相互交际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的法律,它 的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

11、。国际法存在的前提是国家主权。|其主权学 说的重点在于,认为主权原则主要用于调整国家间关系。坚持宣战的原则,反对 不宣而战的狡猾行为;坚持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原则;坚持公海自由通行的原则; 此外,还要坚持遵循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代表安全的原则。黎塞留( 15851642) 法国宰相,枢机主教,政治家。 1617 年后,为路易十三 所赏识。 1622 年任枢机主教, 1624 年进入枢密院,同年为宰相。 黎塞留被后 人称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具谋略、也最无情的政治家。他把法国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从不使宗教情绪影响他的外交政策。克莱门斯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 ,

12、 1773 年 5 月 15 日一1859 年6月11日)是十九世纪其中一位最出色的奥地利外交家。奥地利政治家, 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18091848),首相(1821 1848)。梅特涅是当时(19 世纪)保守主义的巨擘,在维也纳会议后的三十几年( 1815-1848 ),被称为“梅 特涅时代”。梅氏之所以敌视民族和自由主义,固然是因为他出身所影响,但亦 一方面,亦因为奥帝国本身的需要。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 , 19世纪中后期,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 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是 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 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剔除奥地利)的代表人物。首先在 1873 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但于1879年,俄国因与奥匈帝 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所以退出,俾斯麦随即与奥国重订盟约,称为德 奥同盟。然而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因此于1887年与俄签订再保险 条约。在 1882 年,他又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