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999053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氢气的性质,说出检验氢气和氢气的验纯方法; (2)、认识水的组成,能明确说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理解单质和化合物,区分已学物质中的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归纳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关化学史实的学习,认识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意识到正确的思想观念对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 (2)、通过物质的分类的学习,正确认识物质和世界,形成正确的为唯物

2、主义的世界观;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用元素观、微粒观学习了解物质及其变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氢气燃烧实验现象的观察、电解水实验现象的观察;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的组成; (3)、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2、教学难点: (1)通过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归纳、分析p 得出水的组成; (2)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理解以及学会简单的物质分类;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 刚刚视屏里的主人公是一颗小水滴,在短片里我们看到了水的三态变化,同时也了解到了水的用途(水是生命之,

3、水可以来灭火、可以做溶剂)。那么水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水的组成。 展示【学习目标】 首先请同学们复习一下我们以前学习的有关知识: 【回顾】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观察上述变化中涉及到的物质极其构成)学生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教师】今天我们模仿这道例题,利用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来探究水的组成。 播放视屏 【板书】 课题3 水的组成 【板书】 一、 水的生成 二、 水的分解 【探究活动一:氢气的燃烧-探究水的组成】 【教师】谈到水的生成,我们不得不提氢气。本周一,我国长

4、征2号运载火箭成功的将神舟十一号飞船发送至太空预定轨道。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征2号运载火箭用的是什么燃料吗?(液氢)由此可见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可燃性)【教师】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但是混有一定质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验纯。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氢气的验纯。管口朝下说明氢气的密度小。 【教师】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什么呢?如何验证其生成物?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氢气的性质(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小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生成了水)。 【学生填表描述】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外壁发热。

5、【教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氢气的相关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教师】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问学生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过渡】其实科学家们对水的组成探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错误把水看成是一种元素。在18世纪末,两位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都做了“易燃空气”和空气混合后点燃的实验,发现都得到了液滴。可惜两位科学家受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一直认为两种气体中都含有水。一年后,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重复了上述实验,并且还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们那就是让水蒸气通过

6、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易燃空气”和氧气。因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易燃空气”和氧的化合物。 接下来就让我们穿越到18世纪末,模拟拉瓦锡探究水的组成实验,只不过我们今天用的不是烧红的枪管,而是用通直流电的方法让水分解。 【探究活动二:水通电分解-探究水的组成】 【教师】这是一套水电解装置,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我们可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玻璃管一段连接的是正极,这一段是负极。接通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的现象。 【实验】通电 【教师】电极上看到什么现象?两极的速度一样么?哪一极快?液面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液面会往下压。(水分解产生了气体

7、,压强增大,会把液体往下压)。 【同学】读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教师】负极体积和正极体积比约为2:1。大家猜想一下正负极分别产生什么气体?怎样来检验? 【实验】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问水是由什么组成? 【学生回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V-=10ml V+=5ml 【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都得出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种科学探究思想,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为理论依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元素观”对于我们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变化有着很大的帮助。

8、 【过渡】刚刚我们从宏观上研究了水的组成及其变化,为了更形象的了解水的电解实验,接下来我们从微观角度(即物质的微粒观),了解一下水的分解。 【教师】通电,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了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总结】由此可见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氧气,还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离子构成。通过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它也再次揭示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先破裂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总结】以上就是我们用“微粒观”研究物质微观世界的方法。 【探究活动三:物质的种类】 【教师】让我们再次回到水通电分解实验,

9、用“元素观”来看一下,水的电解产物氢气和氧气在组成上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像氢气、氧气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他们都属于单质。而像水,它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他们都属于化合物。我们也发现不管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他们都属于纯净物。 按这种分类方法,老师给出了一些纯净物,请同学们给他们分分类。 【教师】我们又从化合物中抽了几种物质,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元素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 【讲述】目前,我们已经学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同学们能否用网络图把他们联系起来 【讲述】按照这种分类标准,我们刚刚学的水,它属于哪类物质? 【学生】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 【结束】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个探究实验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通过分类学习方法了解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本节课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两种化学学习方法,一是用元素观、微粒观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而化学的研究方法就是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学会了分类学习方法,相信这两种化学学习方法能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好化学,用好化学。 【板书】 一、 水的生成 二、 水的电解 三、物质的分类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