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99896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四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四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四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四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导学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 在前一阶段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在科技、 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会议和座谈会上,亲自动员全党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调 尊师重教,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培育“四有”新人。在明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之前后,全国上下围绕教育问题开展了激烈的讨 论:如:教育的社会性和功能的讨论;关于教育战略地位的讨论; 关于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讨论; 关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问题的讨论; 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讨论; 关于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

2、场经济体制问题的讨论; 邓小平正是从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 用,作了深刻的分析,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全 党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教育,进而指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的指示。邓小平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同时又是基于他对教育在新技术革命中的战略意义的分 析,把教育同人才、科技发展、经济振兴、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看待的。这正是现代生产和 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应做到:1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点和要点 在学习“教育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人力资源”一部分时,应了解“三步走战 略目标”的

3、内涵;学习“教育为科技发展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一部分时,应了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学习“教育为社会全面进步创造重要条件” 一部分时,应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内涵。同时,应掌握经济持续增长离不开教育,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教育 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2理解和领会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学习本章,应联系实际,理解为什么说经济持续增长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的根本途径;教育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同时,结合教育发展和工作实际,领会教育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学习内容:本章将从教育在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中的作用上 讲一步阐明优先发展教育的必要 性,即教育为经济

4、持续增长提供人力资源;教育为科技发展创新提供智力支持;教育为社会全面讲步创造必要条件。等方面进行介绍.一、教育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人力资源这一节讲述了三个层面的观点:1. 经济持续增长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2. 经济持续增长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具体表现在:不断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目的,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 (两个方面);3. 经济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具体表现在:教育发展水平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发 展教育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两个方面)。(一)经济持续增长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1知识点一:“三步走”发展战略基本

5、内涵是什么?“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凭借对中国国情和时代 特征的深刻把握,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规划的跨世纪的宏伟蓝图。1 9 7 9年10月,在中共盛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邓小平提出了本世 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标问题。1 9 7 9年12月,邓小平同前来我国访问的外宾会谈时, 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小康之家”的构想,说明中国到本世纪末的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19 8 2年党的十二大把“小康”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1 9 8 7年4月,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邓小平全面阐述了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建 设发展战略。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

6、小平的战略构想,正式确定:“我们的经 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 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实现。第二步,到上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 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 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将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 一步丰富和发展,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把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确定为新时期党和政 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举 世公认的成就,

7、邓小平设计的分三步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正逐步成为现实。知识点二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 9 9 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根据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和我国 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作出了新的部署: “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 0 0 0年翻一番,使人 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 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到下个世

8、纪中叶,跨度达 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 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 2010年、 2020 年和 2050 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 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所以,“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本内涵,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原有的实现现代化“三 步走”的战略步骤,另一个是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2经济持续发展是“三步走”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 要实现“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持续增长。 我国经济

9、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建设大起大落,必然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五 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就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沉痛教训。所以,邓小平非常重视我国 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他郑重地告诫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经济不能滑坡,凡是能够积极争 取的发展速度还是要积极争取,当然不要求像过去想的那么高”,并强调“经济能不能避免 滑波是个大问题。” 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解体,也可以看出,经济持续发展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促使了“三步走”的发展 战略目标第一、第二步的顺利实现。因

10、此,我们深信,只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维护国家、 社会的稳定,我们就一定能顺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二)经济持续增长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1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目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的目的。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就会更加 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改革开放事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 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还有一部分贫困人口、下岗职 工的生活相当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改善生活的期望日

11、益强烈。要使全国人民都过 上小康生活,并逐步走上比较富裕之路,任务十分艰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 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2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国民党留下来的是一个破败不堪的经济烂摊子,虽然新生的人民 政权把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状况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 制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展的“大跃进”,其初衷是迅 速发展国民经济,使人们过上美好生活,但由于经济发展受挫,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样遇到了 严重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极大地

12、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实现了持 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事实证明,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 首先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经济,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摆在党和人民面前 的一项重要课题。但是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人,需要懂科学懂技术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 在教育,因此,我们说,经济的持续发展又离不开教育。(三)经济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 (为什么呢?)1教育发展水平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 决于教育。教育事业得不到发展,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离

13、不开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国民 受教育的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国家的人才资源和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水 平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是建不成现代化的。关于这方面的例子就 很多了,比如我们的邻邦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其教育的发展水平都是很高的,经济的 发展后劲也是非常足的,发展的现状和前景都是非常好的。2发展教育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实现现代化,不抓教育不行。早在 1975 年,邓小平针对“文革”对我国教育严重破 坏的现状就十分担心地说:“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 了”。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自告奋勇去抓教育工作,

14、领导教育战线进行拨乱反正,强 调教育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1977 年 5 月,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 重视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1978年 3 月,邓 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更加明确地指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是教育”。 只有把教育这个基础打好了,才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合格人才,才能促进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盛衰的大事,决定着国家、民族的未来。根 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党的十二大把教育作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指出“百 年大计,教育为本”。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进一步

15、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 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 本大计。因此,我们说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抓好教育,使教育 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好务。二、教育为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知识点一: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 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这一思想精辟地阐述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78 年3月 18 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

16、 代化,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1985 年 3月 7日,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的论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 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进一步丰富了“科学技术 是生产力”的思想内涵,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为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大势,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将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进一步理解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大 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