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教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总结讲话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997686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教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总结讲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赣教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总结讲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赣教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总结讲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赣教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总结讲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教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总结讲话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教杯”听后感(2011-06-08 21:30:17) 转载首届“赣教杯”阅读教学竞赛为时两天半,这期间有一线老师的教学角逐,有一线老师的短信互评,有一线老师的才艺展示,还有省教研室的徐承芸老师的点评.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提高了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我非常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机会,现将我的听课感受汇报如下:正如徐老师所说“十九堂课如十九幅画,十九堂课如十九首歌,十九堂课如十九篇文,十九堂课如十九支舞。”。参赛教师娓娓动听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诵读,端正漂亮的板书,谦和静心的聆听,热情洋溢的鼓励以及精心独到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赛教师的多才多艺可见一斑,执教老师解读文本的踏实,

2、教学设计的扎实,教学方法的朴实值得我努力学习。在竞赛中,不少老师运用了“品课题”的方法切入文本。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执教老师江海花就让学生扣住“让”字来体会,一个不起眼的字就道出了作者的写作主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曾晓芳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时,将“画家”写大,将“牧童”写小,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周红梅老师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中请学生思考:课题中的美丽表现有什么地方。初读课文时,老师们对生字词的疏通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老师重视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有的要求学生一起提笔书写,有的亲自示范如何把字写漂亮,有的教学生猜谜记字;在讲解生字词义方面,有的老师运用课件展示“遥遥领先”,有

3、的通过字形解析理解词义,有的老师课堂上让学生查字典先理解其本义再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其引申义.细读文本时,老师们用音乐燃情,用朗读悟情,用链接资料丰富学生的理解,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主题,利用文本的空白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当然,在这十九堂课中,我也看到了我们平时课堂上的缺陷,为设问而问,为表演而表演,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不分的现象,甚至高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两个课时还只是停留在内容上的理解,这也让我更清楚地明白了怎样的一堂课才是一堂好课,就像艾芳菲老师的、郑甜老师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让人回味无穷。最后,徐老师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建议: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关注年段目标,体现年段

4、教学特点。低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特别重视生字识、写,重视朗读、背诵,重视情境创设;2、中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特别重视词句理解基本方法,重视课文内容的理解,重视难字、易错字的辨析;3、高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写作特点,重视引导学生揣摩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亮点,重视培养学生静心默读、静心思考,重视培养学生说完整的一段话,表达清楚一个观点、一层意思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在小学语文课上,写字教学、朗读教学应贯穿小学语文各年段教学,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着力改变小学语文“教课文”的现状,着力体现语文课堂“教阅读”的目标。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

5、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遗憾的艺术,思想的火花 南昌“赣教杯”听课有感5月23-25日,我有幸在南昌观摩学习了首届 “赣教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这两天半的时间里,共有19位来自赣鄱大地的教师为我们真实地展示了江西小语课改的成果,虽然时间短暂,但我的收获却是丰硕的。恕我口笨舌拙,没有办法把这些精彩统统说给大家听,只好撷取其中的几朵亮点,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困惑,向大家做个汇报。【课题与“和”】说来也巧,第一天上午的四节课,老师们和学生的“热场”,几乎都是从课题和自己的名字开始的。在19节课中,很多老师也紧抓课题,像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江海花老师,带来了一束鲜花,奖励给回

6、答问题的孩子;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李露洁老师,紧扣住了课题中的“忆”字,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孤独与作者的乡愁;教学黄果树听瀑的杨海老师,更是抓住“听瀑”两字让学生思考,进而找出课文中“听”的关键词,从而研读重点段,以带动学生理解全文;教学画家与牧童的曾晓芳老师,在板书课题时,就特地把“画家”两字写大,把“牧童”两字写小,并把问题抛给学生: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写?在学生思考与回答的时候,教师灵活引导,活化了文中的人物形象。语文教学中,课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听课途中,我突然在想,我是在什么时候忘记了课题的呢?以前在教中专时,我每上一篇新课,都会让学生联系课文,找出题眼,好抓住课文主线进行教学。

7、倒是到了小学,低段教了几年,反而忘了课题的重要性。每次上课字、词、句地教下来,却忘了让课题将这些串起来,成为一堂完整的教学。到了三年级,才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学生们写作文时,题目取得又长又啰嗦,甚至文不对题,这时我才惊醒:“你的题目怎么和你的作文一点关系也没有?!”“你怎么又跑题了?!”我的失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有所缺失,想到这里,十分惭愧。话说回来,在和新余市教研员万老师的交流中,他也提及了课题解读的重要性。他特地提到了几节课,如小柳树和小枣树、画家和牧童及为了他的尊严。他说,其实前三篇课文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字,就是“和”字。这个“和”字,代表这前后的两个词是并列的关系,而并非从

8、属或是对立的关系。在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中,吴蕙老师就注重到了这一点,她并没有把小柳树作为一个批判的对象,而是和课文的主题一样,让学生学会去发掘别人身上的优点,并表扬了小柳树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在画家和牧童的教学中,曾晓芳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在课堂小结后,再一次修改课题,把“画家”和“牧童”这几个字修改成一样的大小,这一举动,也从侧面表明了“和”字表达的平等的关系。在为了他的尊严这堂课的教学时,刘宏永老师也正确解读了课题,把女主人的“戏份”交还给了“她”。这篇课文比较容易忽略的,就是只关注了乞丐而忽略了女主人的重要性,而在刘宏永老师的教学中,将解读乞丐的内心世界和全面评价女主人这两个环节并列

9、处置,也凸显了课题的解读在教学设计上起到的重要作用。【诗歌与“碎”】 在这一次的教学竞赛中,有一首词出现了两次,那就是张志和的渔歌子。景德镇的虞敏老师和吉安的曾慧琼老师都执教了这篇课文。在课后的议课中,这两篇课文也是作为比较的课文而经常被人提及。我比较喜欢虞敏老师执教的渔歌子,教师大方洒脱,学生表现活跃,气氛也很不错。曾慧琼老师的课堂相对来说,则更朴实一些。但是后来成绩出来,两堂渔歌子都是一等奖,但是曾老师的课却比虞老师的课得分更高。后来再和赣州的一些老师在饭桌上进行交流,有些觉得,曾老师的课浑然一体,比虞老师的课高出了不少,但有些老师和我感觉一样,觉得虞老师的应该要比曾老师的课更好一些。这时

10、,万老师也说了他的看法:“当然还是曾老师的好。虞老师的课好是好,就是太碎了,不像在教诗了。”这句话给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来来回回地翻开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我的听课笔记,似乎好像明白了什么,但是又好像还没有参透。诗歌的教学,也被许多老师视为语文教学的堡垒,这其中就包括我。这“碎”,是指逐字逐句的释义太碎了呢?还是说把诗歌肢解了进行理解呢?一首古诗,二十多个字,如何能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同时,感受到诗的韵味呢?我想,我还得再继续尝试、领悟吧。【课时与目标】说到课时,这也是这次竞赛上的一个热词了。在这次竞赛中,涵盖了低中高段的课,老师们有的上第一课时,有的上第二课时。可是,听课的老师却觉得

11、不对劲了。“她上的是第一课时,那要照她这样上下来,第二课时上什么?”“她上高段的第二课时,怎么还在讲生字的意思与写法,那她第一课时上了些什么?”这些议论也让后面比赛的老师长了个心眼,在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同时,在上课之前,都会主动向评委和听课的老师说明自己上的是第几课时,前面上了些什么,甚至这堂课要做些什么,也事先向大家做个报备。其实这些现象反映出来的,就是大家对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界定并不清晰的缘故。在我的印象中,有些老师喜欢第一课时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精读课文,达到教学目标;有些老师则喜欢第一课时整体把握课文,先学习课文,讲不完的再到第二课时讲,然后学习生字词。老师

12、们选择各自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这些都各有其优点。但是这也容易让别的老师对其进行质疑。大赛的组委会也在评奖之前表示,这是件好事,因为可以让老师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通过辩论,才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坚持的,什么是可以放弃的。【学生与老师】说到小学语文课改,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这次听课时,我特地关注了这19个班的学生,这才发现,原来课堂的精彩,真的是在学生的身上。在艾芳菲老师执教的蜗牛的奖杯中,老师在导入中说:“别看蜗牛爬得慢,以前的蜗牛,可是会飞的呢!”这时,从学生中放置的麦克风中传来了一个小男孩自言自语的话:“会飞?不会吧?”这句话让在座的老师忍俊不禁,甚至有老师

13、专门在大赛设定的短信平台上如此评价:“会飞?不会吧?这句话是课堂上最美的语言。”学生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反映出的是这个真实的课堂,感受到的是学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刘宏永老师执教的为了他的尊严是19节课中,获得听课老师掌声最多的一节课。但是这些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那些可爱的学生的。刘老师在拓展中,让学生根据这堂课得到的启示,自创格言,经过片刻的思索,这些孩子写出的句子,其内容之深刻,言简意赅,让在座的老师们情不自禁地惊叹鼓掌。学生的成功,才是课堂教学的成功。这次参加比赛的老师们,本身的素养也是相当高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态大方得体,普通话堪比播音员,课堂教学中的反应更是让人佩服。

14、其中也不乏有多才多艺之人,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的特长,有的用简笔画展现课文表现的内容和意境,有的用歌声展现诗词之美,更多的则是用自己的投入,去带动学生的情感。看到这些在课堂上恣意挥洒的老师们,真的觉得自己要学的,还有许多许多。这次南昌之行,我学到了许多,同时也思考了许多。就如同省教研室的徐老师在总结的时候说的那样: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竞赛不是单纯的教学技能角逐,而是为了引发广大教师思考教学经验、教学问题的一个平台。我们无法期待一项活动的开展能迅速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但在这三天中,我们这些经过思维碰撞的与会者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会尽量在教学中实践自己的所得,并让自己的收获在教学中转变成学生的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