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99752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阔绰(chu)星宿(xi)桑梓(z)憬悟(jng)B渊薮(shu)驾驭(y)承诺(lu)德馨(xn)C带挈(qi)贻送(y)卷帙(zh)灼热(zhu)D热忱(chng)酒酿(ning)连亘(gn)黝黑(yu)2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B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C洪占辉是平凡的,平凡得像一缕星光、一片树

2、叶、一滴水珠,他只是在一以贯之地实践着一些被许多人整天挂在嘴上的平凡品质。D今日做值日的是四、五两小组。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众多的莘莘学子以热爱祖国为荣,纷纷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B她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C人们常常把贝克汉姆和罗纳尔多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世界级的大牌球星。D这篇小说有几处看似闲笔,实际上却是匠心独运之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分苹果了,小个儿的都不要,大个儿的抢着拿。B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不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C看着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D这个世

3、界上,只有时时懂得生活、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真正找到精神上富庶的归宿。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故虽有名马(即使)以纸帖之(标签)为宫室(雕刻)水波不兴(起)B 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案牍之劳形(使劳累)持就火炀之(靠近)不以木为之者(的原因)C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曾不盈寸(还)两股战战(屁股)奋袖出臂(张开,展开)D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何陋之有(的)言和而色夷(平和)假诸人(之于)6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看惯了钢筋水泥的“石林”,听惯了市声的喧嚣,吸惯了尘埃和汽油废气,忍受惯了办公室和居室的狭小空间的憋闷的城市人,把这片竹林当作放牧心灵

4、、松驰神经、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倾听天籁的“稻香村”。 。堤上绿草如茵,堤下翠竹婆娑,满眼的绿,竞绿得醉人。这时被眼前景色迷醉的双双对对的恋人,便相携相挽,步下河堤,没入竹林中。每到傍晚,人们便陆续来到竹林边的河堤上漫步。劳作了一天的太阳仿佛也受到了感染,产生了妒意,慷慨地把它那火轮熔化为金水,涂抹到竹林上,浇灌到小河中里。ABC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138分)一、按要求答题:(共35分)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书写工整、规范、美观可另加1分)(1)倦怠(2)不屑置辩(3)骄奢隐逸(4)无精打采(5)秘决(6)发愤忘食(7)旁逸邪出

5、(8)纹丝不动(9)火候(10)忧柔寡断(11)离经叛道(12)力挽狂澜改 正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1)(6)每题1分,(7)(8)题每题2分(1)为山九仞, 。(2) ,人不学不成行。(3)耳闻不如目见, 。(4)枝间新绿一重重, 。(5)抽刀断水水更流, 。(6) ,小桥流水人家。(7)李商隐无题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 , 。(8)刘禹锡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9诗歌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

6、中,诗人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自己被贬谪回归之后的恍如隔世,人事全非的愤愤不平的心情,请写出这两个典故(用原文中的词)。(1分)A、 B、 这首诗的精华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请你任选两个角度分析这两句精妙在何处? 。(2分)试分析这首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2分) 10根据下表内容筛选主要信息,回答问题。(4分)某校初二年级学习状况调查表(调查总数:68人)调查分类学生回答人数占总数比 例学生回答人数占总数比 例学生回答人数占总数比 例学习目标有6291.2%没有68.8%学习态度好913.2%一般5479.4%差57.4%学习计划有5377.9%没有1522.1%13落实计划好

7、34.4%一般5276.5%差19.1%(1)上表的主要现象可以概括为: (2)请你侧重从某一个角度简要阐述自己的感悟。 11名著阅读(5分)(1)水浒传的作者是 ,小说揭示出起义发生的真正原因是 。(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及其绰号是: (3)水浒传中两位打虎英雄的名字及打虎的地点是: 、 。12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7分) (1)写两句关于“落叶”的诗句。(2分)A , 。B , 。(2)“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一说法的美学道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它的含义又是什么?(2分) 。(3)在你们学校进行的“市场新商品调查”的实践活动中,你参与调查的新商品的名称是

8、 。(1分)具体写出你调查的步骤: 。(2分)二、阅读理解(共43分)(一)(13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充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革皮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艰险。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汗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3请用“/”为下列句子标明朗读停顿。(划两处)(2分)夫人好学,虽死犹存。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媵人持汤沃灌( )(2)以衾拥覆( )(3)负笈从师( )(4)或依林木之下( )15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6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