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99724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小城镇建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内容提要】由于小城镇建立是复杂、系统、长远的社会性工程,所以,应当对其中一些内在的并互为联络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这些问题主要有:小城镇建立的根本性目的和阶段性目的,小城镇建立的普及性与重点性,承当小城镇建立的主体性组织和商业性组织,小城镇中的主导性产业与多样性产业问题,实现人口向小城镇聚集与适宜的政策,等等。对以上问题如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并正确处理,我国的小城镇建立就会有大的开展,城镇化步伐就会大大加快。【关键词】小城镇建立/人口/产业/政策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立,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立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

2、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我认为,要高质量地建立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安康开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的,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指导,就必须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一、小城镇建立目的的阶段性与根本性目的决定方向,只有目的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立的首要问题。假如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促进小城镇安康开展就缺少最根本的保证。小城镇建立的目的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必须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所谓目的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根底条件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立与开展目的。比

3、方,有的是完成旧镇改造任务,有的是搞好“几通一平,有的是建立安居工程,还有的是抓好根底建立、解决绿化环卫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小城镇建立阶段性的目的。这种阶段性的目的表达的是个性、特性与差异性,是促进小城镇安康开展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比拟容易明确和做到的事情。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确小城镇建立的根本性目的,这是如今的薄弱环节。所谓小城镇建立的根本性目的,就是不管哪个小城镇,不管在什么时期,也不管处于什么建立阶段,都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立的根本性目的。这种根本性目的表达的是共性和普遍性。因为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

4、总人口的比重。假如居住在城镇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到达总人口的70%,就算根本实现了城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安康开展的假设干意见?也指出,小城镇“要适应经济开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进步城镇建立程度,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所以说,小城镇建立的目的不是做“花瓶、搞摆设,根本目的是集中人口居住,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这里安家落户,其他一切都是为此效劳的。从我国许多地方的实际情况看,如今有一些指导特别是不少小城镇的指导对此并不明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三个通病:重引进工商企业,轻吸纳居民;重工业区开发,轻生活区建立;重经济效益,轻镇区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向相关指导特别是小城镇的

5、指导进展宣传教育,使之明确小城镇建立的根本目的。各级指导所制定的一切政策,所采取的一切工作措施,都要围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目的效劳。同时,各级指导对小城镇建立工作的部署、检查与考核,都应当以人口集中这一根本目的为中心。小城镇建立的根本目的明确了,这项工作就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安康开展。二、小城镇建立的普及性与重点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根底,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根底上选择开展起来的。同样,如今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开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远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择地、重点地布

6、局建立小城镇。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全国共有18000多个,山东省有1000多个,平均每个只有3万人左右。青岛市郊区缺乏1万平方公里,却有111处小城镇,平均人口只有3.5万人,而且如今都各自为政,每个小城镇都进展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展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根底设施建立。既然将来大局部小城镇不能开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如今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立,既没有必要,又会造成宏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安康开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从现实情况看,要在面上通过“撤镇建乡,减少小城

7、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阻力是比拟大的,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可行的方法是,有选择地建立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根底上突出重点性。根本的选择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比拟大的区域,可以按10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可以再少一点。其次要选择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展建立。再次是要尽早把那些没有开展前途的小城镇合并到就近的强镇或重镇。假如暂时不合并,也不要铺开根底设施建立,不再上大的企业工程,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费。这样,把重点城镇突出起来了,再加上强有力的工作,小城镇就能安康开展,农村城市化的步伐

8、就一定会大大加快。三、承当小城镇根底建立组织的主体性与商业性根底设施建立是小城镇开展的一项根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有着良好的根底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但是,根底设施投资是要花大钱的。根据青岛市小城镇建立的理论,要建立一套比拟完善的、供5万到10万人口生活的城镇根底设施,需要3亿元以上人民币。这么多的资金从哪里来?于是,有的小城镇继续沿用方案经济形式下的城市建立方法,投资口号是“人民城市人民建,投资来源是“国家拨一点、企业拿一点、群众出一点,结果很快没了后劲;也有的小城镇为筹资,违章进步土地出让价格、征收各种杂费,甚至违法集资,结果不仅不解决大问题,还带来假设干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小

9、城镇政府自恃经济实力强,对各种根底设施大包大揽,甚至直接投资建立楼堂馆所和商品批发市场等,但是当他们难以为继之时,却没有资格向银行借贷,结果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甚至使小城镇建立被迫搁浅。以上这些做法之所以行不通,甚至走入死胡同,根本原因是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建立。要进入小城镇根底建立的柳暗花明之路,必须科学解决投资的主体性和商业性问题。正确的投资主体应主要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投资方式应主要是商业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无偿性的。小城镇的各类根底设施,包括各种商品批发零售市尝学校、幼儿园,甚至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等等,都应该由企业来筹资建立。建成后,可出租、出卖,也可以

10、自己经营或利用其他形式收回投资。不管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可以参与投资,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小城镇建立中来,形成开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小城镇政府的资金那么集中用于确实无法施行商业化投资和经营的纯公共设施工程,如街道整修、公共场所照明、环境治理等等。这样做,小城镇建立的投资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之路。在明确了小城镇根底建立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同时,还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城镇建立提供中长期贷款。详细可以参考城市建立开发的形式,大局部可以根底设施为抵押物向企业借贷,发挥国家商业化投资对小城镇建立开展的拉动作用。这样,企业性的投资主体将更有活力,商业性的投资方式将更

11、有基矗四、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利于吸纳聚集农村人口,形成小城镇开展的雄厚财力根底,而且它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开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著名的江西景德镇和贵州茅台镇,就是因为有“瓷和“酒为主导产业,其镇才得以长久延续并名闻天下。但是,从全国的小城镇看,大局部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往往是你有我有他也有,同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这些产业很不牢靠,随时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这样的小城镇,一般不会有很好的开展前途。如今要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择重点开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考虑有主导产业根底,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开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

12、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到达我们建立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建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帮助已经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的小城镇,不断开展壮大,真正形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为了使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的主导产业不撞车,要注重产业的多样性,在更广的产业范围内进展选择。从我国的整体情况看,小城镇可选择确立的主导产业有以下一些类型:一是根底农业型。主要是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展系列效劳,形成农产品的贸工农和产加销城镇;在平原地区和城市远

13、郊农业为主的小城镇可着力向这方面开展。二是工业主导型。城市近郊有工业根底,特别是已经形成拳头产品或形成工业集团规模的小城镇,应当以此为重点,培育主导产业。三是商业贸易型。有自己特色商品资源的小城镇,可以通过建立或改善市场设施,拓宽交易范围,增大市场容量,开展成为区域性小商城。四是旅游开发型。有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产或靠山靠海的小城镇,可加强吃、注行、游、购、娱乐设施及软环境建立,形成休闲、度假、观光、购物的旅游型小城镇。五是交通枢纽型。处于交通要道的小城镇,可凭借运输方便、信息快捷、流动人口多的优势,建立产品集散基地或运输量大的工商企业,并搞好三产配套,形成新型城镇。六是海洋开发型。沿海的小城

14、镇可围绕海字大做文章,诸如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等等,形成以海洋渔业为中心内容的主导产业。七是资源采掘型。有矿藏资源的小城镇,应当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以采掘为龙头,带动运输、加工工业共同开展,形成矿务小城镇。以上主导产业类型,仅仅举例而已,实际上大局部小城镇都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形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关键是擅长开掘、组织和利用。五、小城镇人口的凝聚性与政策性目前,建制城镇的人口普遍偏少。青岛市郊区是我国比拟兴旺的一个区域,小城镇建立起步也比拟早,但如今居住在镇区的人口平均也不过6000多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当地原有农民,外地迁入定居的很少,而且有的小城镇人口还呈减少趋势。据有

15、关资料显示,全国建制镇的平均人口缺乏3000人,许多所谓的镇根本名不副实。小城镇的人口凝聚性差,主要是政策性原因。政策不对头,就不能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集中。详细表现为:一是户籍障碍。没有户口好多事情很费事,而要迁移户口既有政策限制,又有各地不同的附加条件约束,诸如交纳增容费、落户费等。二是承包地与资产障碍。多数农村现行的方法是,凡户口迁移后,承包地就要收回,每个农民均有一份儿的集体财产更不能变现付给你。三是宅基地障碍。农民进入小城镇,等于放弃原来不花钱的宅基地,再花钱购置新宅基地,很多农民认为不划算。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指导意识障碍。一些小城镇的指导不懂人口集中能带来商机与活力,错误地认为是

16、增加小城镇负担,从而对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采取限制行为。增强人口凝聚性,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了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市化,应该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大胆改革户籍制度。对大中城市以下,特别是小城镇,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以身份证为合法证件的自由迁移和登记有效政策。农民在任何一个小城镇,只要有固定住所,有比拟稳定的职业,有生活来源,就要允许落户,并且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均享受原有城镇居民同等权利。第二,改革农村集体财产拥有方式,允许农民将其拥有的已经量化的集体财产变现流动,或者保存其迁移户口后的分红权利。这实际上是维护农民自身劳动成果,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一种改革措施。第三,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假如农民有要求,就要保存其迁称户口后对土地的承包权利。这样,入镇农民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一旦在镇上的非农产业失败,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