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这样计算是不合理的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99115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这样计算是不合理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这样计算是不合理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这样计算是不合理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这样计算是不合理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这样中煤北京煤机公司退休职工 周万峰大家知道,凡计算公法线长度,首先应该计算出跨齿数k,然后才能计算跨k个齿的 公法线长度,否则公法线长度是无法计算出来的。然而在一本教学参考书(3 所高校合编) 上却是将公法线长度计算出来之后,再来确定跨齿数。由于计算方法本末倒置,结果跨齿 数与公法线长度并不匹配。现将该书的这个例题全文抄录于下,看看它是怎样计算的。“例19试计算例14一对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已知m二7mm,Z = 15、x 二 0.42 ; Z = 44、x =0.2,a = 200 o1 2 2(1)计算非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根据表122 (表122正是标准齿轮m

2、= 1、a = 200的公法线长度表笔者)査 得W *值计算WkW = mW * = 7 x 4.6383 = 32.4681mm ,k 1k 1W = mW* = 7 x13.9008 = 97.3056mm ok 2k2(2)确定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的附加量由表 123 査得当 x m = 0.42 x 7 = 2.94 时,2x m sin a = 2.0111 ,11当 x m = 0.2 x 7 = 1.4 时,2x m sin a = 0.9576 。22(3)计算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f按式(1109)计算W 为kfW = W + 2x m sin a = 32.4681 + 2.0

3、111 = 34.48mm ,k 1k 11W = W + 2x m sin a = 97.3056 一 0.9576 = 96.35mm。k 2k 22( 4)确定跨齿数由图 181 査得 k = 3 ,k = 5 。”12从该例题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几个问题:第一、该例题的计算顺序是本末倒置的。它是算出公法线长度后再来由图査出跨齿数k。然而事先没有跨齿数k,公法线长度W = 34.48mm和W = 96.35mm是怎么计算出k1k 2来的呢?题中的“ 4.6383”和“13.9008”是什么意思?这两个数是怎么来的?看来书的编 者们是不甚了了的。其实这两个数就是根据跨齿数计算出来得公法线长度

4、( “ 4.6383”是 m=1、a =200、z =15 时跨两个齿的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13.9008”是1m = 1 、a = 200 、z = 44 时跨 5 个齿的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没有跨齿数,公法2 线长度是无法计算出来的。那么既然公法线长度已经算出来了,那就说明跨齿数已经有了; 既然有跨齿数了,怎么最后一步还来个“由图确定跨齿数”呢?应该第一步就来确定跨齿数才是正确的嘛。f第二、公法线长度与跨齿数并不匹配。小轮的公法线长度W 二34.48mm,它是按跨k1两个齿测量计算的,然而确定的跨齿数却是k二3。但是,按跨两个齿测量计算出的公法1线长度怎么能跨得上去3个齿测量呢?小

5、轮确定的跨齿数k二3是合理的,但公法线也应1f按k二3计算才是(跨3个齿的公法线长度应为W = 55.14mm )。这样,公法线长度与1k 1跨齿数才是匹配的,原来计算的是两张皮了。第三、这样计算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还不止是本末倒置的问题,它也是计算方法不 合理的问题。其实这种不合理的计算方法不只该书是这样,不少教材、手册和科技书上也 是这样计算的。有的教材、手册对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的计算方法是这样表述的:“变位齿 轮的公法线长度,等于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加上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的附加量 2xm sin a (直齿)或2x m sin a (斜齿)。”给出的计算公式为:n n nfW = W

6、+ 2 x m s iia(直齿)(1)kkW = W + 2 x m sin a(斜齿)(1)knknn nn并且指明公式中的W和W为“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有些教材、手册虽然没有这样 kkn明确的表述,但计算方法却是这样的。该书的例题正是按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不合理 的。这种不合理的计算方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文章指出过,但有些人不以为然。为此 笔者在上世纪 90 年代写了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的研究与探索一文,对这种表述的 不合理性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并给出公法线长度计算的合理表述。然而由于审 稿人的学术水平欠工,再加上有人怕承担责任(因为文章改变了传统的说法),怕得罪人等 等原因,因而以种种借口不予发表。欲知详情,请看拙作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的研 究与探索和“附录 7”是作者“杞人忧天”,还是审稿人对文章讨论的问题不甚了 了? 就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的研究与探索一文,作者对“审稿意见”的评述 两篇文章。注:该文写于 1986年,只作为证据使用,未投过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